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宣城市宣州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确权到户分散经营的现状,分析了林苗两用林经营的可行性,从树种规划布局、林苗两用林建设标准和管理3个方面提出林苗两用林培育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林苗两用林;发展现状;对策;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74-01
1 发展现状
1.1 森林资源概况
宣城市宣州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宣城市政府所在地,毗邻江苏、浙江,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19′。全区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部,南部山丘起伏,北部江湖密布,国土总面积2 614.20 km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全区年平均气温15.6 ℃,年降水量1 200~1 500 mm,无霜期240 d左右。宣州区林地总面积9.33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73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40万m3,森林覆盖率34%。
宣州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因受人为影响,天然林仅南部山区尚有保存;中部丘陵岗地植被以人工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檫树、杉树、马尾松等,北部平原圩区的植被以水稻、油菜、小麦、大麦、棉花、荸荠等农作物为主。
1.2 林苗兩用林现状
2000年以来,宣州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社会化办林业工作,鼓励林农将林地进行流转,形成适度规模,从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林业生产中来;自2009年开始,根据全省林权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全区又进一步完成了集体林地的确权工作。林农依法取得林地使用权后,开发利用林地资源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传统林业生产以木材为主要林产品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受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约束,再加上近年国家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促进了绿化苗木市场的活跃。
宣州区从2002年开始就有林农尝试发展林苗两用林,以0.20~0.33 hm2的小规模为主,自2010年开始,随着绿化苗木市场的活跃,全区林苗两用林基地规模逐年扩大,近3年来,通过吸引外资和联合承包经营等方式,不断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林业承包户和林业企业,林苗两用林经营面积达到6.67 hm2以上的有96个。截至2014年,宣州区已有林苗两用林基地0.87万hm2,主要树种有香樟、桂花、广玉兰、栾树、枫香等常见苗木;规格以胸径3~10 cm的中小苗木为主。
1.3 存在的问题
1.3.1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特别是树种结构和培育规格不合理,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紧俏的苗木品种和规格存在一窝蜂式的发展,往往形成某个或几个树种在短期内呈爆炸式增长,而且苗木规格也集中在某个较小的范围内。
1.3.2 培育技术和销售信息不畅通。承包大户和林业企业大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且供销信息丰富,但其他中小规模的林农和承包户就没有这样的优势,只能通过林业站或网络等方式自行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销售价格也容易受到打压。
2 对策
2.1 要坚持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按照宣州区林业发展规划,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以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城镇园林绿化提升等建设要求,根据宣城及其周边市场的实际需求,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发展。引导造林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认真搞好树种品种配置,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适措施,杜绝一哄而上、盲目发展[1-2]。
常规苗木的种植和发展已逐步趋于成熟,林苗两用林下一阶段将向珍稀树种和培育冠形较好的精品苗木发展。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建议将宣州区南部山区乡镇作为珍稀种培育的重要基地,树种以南方红豆杉、银杏、金钱松、香榧等为主。
2.2 要坚持标准,做到林苗兼顾
一是以增加森林为主要目标,坚持以造林为主、兼顾培育苗木的原则,按照造林技术要求,结合培育方向和培育目标,合理确定造林密度、树种结构、林苗结构、配置模式、造林时间和栽培模式;二是充分利用空间,积极引导造林主体采用乔灌结合和林下间作造林模式[3]。
林苗两用林中乔木林树种造林株数不大于《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最大初植密度的3倍;灌木林造林株数不大于《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最大初植密度的4倍。营造的苗木最大胸径一般不超过15 cm,且不得栽植截冠苗。建议对针阔、竹阔混交以及林药间作进行政策性鼓励,提高混交林的造林补助标准。
2.3 加强林苗两用林管理,确保成效
鼓励林农成立合作社和苗木协会,促进造林技术和供销信息的交流。在此技术上,逐步推行隔行或隔株合理移植苗木,不建议林苗两用林成片移植,或形成林中天窗。一般年移植苗木数量不得超过单位面积苗木总数的1/3,且须始终保持原上层乔木的合理保存密度。对移出的苗木进行质量检验、检疫,提高移植苗木质量,不移植截冠苗和残次苗[4-5]。
3 结语
林苗两用林的发展可以在实现森林增长的过程中,为(下转第176页)
(上接第174页)
城镇化建设提供适宜规格的绿化苗木,同时有效打破了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瓶颈,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规划以及多方位的管理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林苗两用,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实现苗木的经济价值,同时提高林农的收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积极动力。
4 参考文献
[1] 余仁富.宣城市“十二五”林业发展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2):53-56.
[2] 韩恩庆.谈国有林场(所)林苗两用林培育与经营[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2):37.
[3] 王法祥.浅析国有林场林苗的培育与管理[J].民营科技,2012(8):126.
[4] 蒯正礼.国有林场林苗两用林培育与经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56-57.
[5] 王秀钧,杜婷.林苗两用林发展探析[J].绿色科技,2013(8):131-132.
关键词 林苗两用林;发展现状;对策;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74-01
1 发展现状
1.1 森林资源概况
宣城市宣州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宣城市政府所在地,毗邻江苏、浙江,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19′。全区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部,南部山丘起伏,北部江湖密布,国土总面积2 614.20 km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全区年平均气温15.6 ℃,年降水量1 200~1 500 mm,无霜期240 d左右。宣州区林地总面积9.33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73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40万m3,森林覆盖率34%。
宣州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因受人为影响,天然林仅南部山区尚有保存;中部丘陵岗地植被以人工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檫树、杉树、马尾松等,北部平原圩区的植被以水稻、油菜、小麦、大麦、棉花、荸荠等农作物为主。
1.2 林苗兩用林现状
2000年以来,宣州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社会化办林业工作,鼓励林农将林地进行流转,形成适度规模,从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林业生产中来;自2009年开始,根据全省林权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全区又进一步完成了集体林地的确权工作。林农依法取得林地使用权后,开发利用林地资源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传统林业生产以木材为主要林产品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受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约束,再加上近年国家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促进了绿化苗木市场的活跃。
宣州区从2002年开始就有林农尝试发展林苗两用林,以0.20~0.33 hm2的小规模为主,自2010年开始,随着绿化苗木市场的活跃,全区林苗两用林基地规模逐年扩大,近3年来,通过吸引外资和联合承包经营等方式,不断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林业承包户和林业企业,林苗两用林经营面积达到6.67 hm2以上的有96个。截至2014年,宣州区已有林苗两用林基地0.87万hm2,主要树种有香樟、桂花、广玉兰、栾树、枫香等常见苗木;规格以胸径3~10 cm的中小苗木为主。
1.3 存在的问题
1.3.1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特别是树种结构和培育规格不合理,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紧俏的苗木品种和规格存在一窝蜂式的发展,往往形成某个或几个树种在短期内呈爆炸式增长,而且苗木规格也集中在某个较小的范围内。
1.3.2 培育技术和销售信息不畅通。承包大户和林业企业大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且供销信息丰富,但其他中小规模的林农和承包户就没有这样的优势,只能通过林业站或网络等方式自行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销售价格也容易受到打压。
2 对策
2.1 要坚持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按照宣州区林业发展规划,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以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城镇园林绿化提升等建设要求,根据宣城及其周边市场的实际需求,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发展。引导造林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认真搞好树种品种配置,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适措施,杜绝一哄而上、盲目发展[1-2]。
常规苗木的种植和发展已逐步趋于成熟,林苗两用林下一阶段将向珍稀树种和培育冠形较好的精品苗木发展。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建议将宣州区南部山区乡镇作为珍稀种培育的重要基地,树种以南方红豆杉、银杏、金钱松、香榧等为主。
2.2 要坚持标准,做到林苗兼顾
一是以增加森林为主要目标,坚持以造林为主、兼顾培育苗木的原则,按照造林技术要求,结合培育方向和培育目标,合理确定造林密度、树种结构、林苗结构、配置模式、造林时间和栽培模式;二是充分利用空间,积极引导造林主体采用乔灌结合和林下间作造林模式[3]。
林苗两用林中乔木林树种造林株数不大于《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最大初植密度的3倍;灌木林造林株数不大于《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最大初植密度的4倍。营造的苗木最大胸径一般不超过15 cm,且不得栽植截冠苗。建议对针阔、竹阔混交以及林药间作进行政策性鼓励,提高混交林的造林补助标准。
2.3 加强林苗两用林管理,确保成效
鼓励林农成立合作社和苗木协会,促进造林技术和供销信息的交流。在此技术上,逐步推行隔行或隔株合理移植苗木,不建议林苗两用林成片移植,或形成林中天窗。一般年移植苗木数量不得超过单位面积苗木总数的1/3,且须始终保持原上层乔木的合理保存密度。对移出的苗木进行质量检验、检疫,提高移植苗木质量,不移植截冠苗和残次苗[4-5]。
3 结语
林苗两用林的发展可以在实现森林增长的过程中,为(下转第176页)
(上接第174页)
城镇化建设提供适宜规格的绿化苗木,同时有效打破了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瓶颈,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规划以及多方位的管理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林苗两用,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实现苗木的经济价值,同时提高林农的收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积极动力。
4 参考文献
[1] 余仁富.宣城市“十二五”林业发展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2):53-56.
[2] 韩恩庆.谈国有林场(所)林苗两用林培育与经营[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2):37.
[3] 王法祥.浅析国有林场林苗的培育与管理[J].民营科技,2012(8):126.
[4] 蒯正礼.国有林场林苗两用林培育与经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56-57.
[5] 王秀钧,杜婷.林苗两用林发展探析[J].绿色科技,2013(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