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外卖玉子屋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削减食材成本,不降低员工薪酬,玉子屋通过改变商业结构实现了物美价廉。
  在中国,说到外卖,人们应该并不陌生,以前俗称“卖盒饭的”。有了互联网及App后,大家又给他们取了一个很有现代范儿的学名——“网络配餐业者”。当然,不少人跃跃欲试,准备进军这个看似门槛较低的行业。
  但就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中,饿了么中枪,也让大众看到了外卖行业激增后的乱象和隐患。那么,这个盒饭究竟该怎样卖才能卖出名堂,卖出腔调,卖出利润?
  在日本,有一家叫做玉子屋的外卖大咖,仅在东京地区每天就能卖出13万份盒饭,每份便当价格只有430日元 (约合人民币25元),而且每天的废弃率低于0.1%。
  不过,玉子屋并非一家互联网外卖平台,而是一家发迹于菜市场,全自营超过50年的传统公司。600人的团队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90亿日元(约合5亿元人民币)。
  那么,这家有着日本“极致外卖”之称的餐厅,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绝处逢生不忘初心
  “玉子”,在日语中是鸡蛋的意思。顾名思义,玉子屋就是卖鸡蛋的。不过,玉子屋还真与卖鸡蛋的养鸡场有着扯不断的渊源。
  玉子屋的前身是水户的一家养鸡场,可是没过多久员工就卷款跑路。就在这时,屋漏又逢连夜雨,一贫如洗的菅原家还遭遇了火灾。菅原勇次郎只好前往人生地不熟的东京,为家庭寻找一线生机。
  他在大田区开设了一间肉铺,把家乡水户的猪肉、鸡肉贩卖到东京。由于人手不够,一直手执教鞭的母亲也前往东京拿起了分肉刀,成为菜市场的“女屠夫”。很快,勤劳的菅原家就在肉铺旁又开起了一家鱼铺。1962年,已经在著名的富士银行工作四年,前途一片光明的菅原勇继被家里叫回去,成为了这家鱼铺的主人。
  且慢!银行金领回家卖鱼?中间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别不停“脑补”,日本社会文化中崇尚的家业“传承”“责任”就可以解释一切。别说银行金领,一旦家族有需要,国家高级官员回家卖红薯,也没什么稀奇的。要说到真有什么稀奇,就是出身大型金融机构的菅原勇继,在此后的事业中对资本运作似乎根本不感兴趣。
  1975年,当菅原勇继将鱼铺发展为一家便当外卖餐厅时,取名玉子屋,就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沉淀不忘初愿:我的事业是从一家失败的养鸡场开始的。
  我们不只是送餐员
  对于重视新鲜度的餐饮行业,废弃基本就等于损失,是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最重要指标。由于精细化管理,日本餐饮行业平均2%左右的废弃率一直领先全球。而玉子屋不到0.1%的废弃率,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靠什么?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优化配送体系,构建互动系统。相信进过餐厅,用过互联网外卖平台的小伙伴们,肯定会明白一种叫做“选择困难症”的病都有哪些具体表现。面对五花八门的菜品、高低各异的价格,“我究竟吃什么啊”往往让人抓狂。
  而玉子屋就彻底为消费者解决了这种烦恼。每天只有一种便当,只有一种价格——430日元,而且只要一通电话或点几下鼠标,玉子屋就可以将便当送到顾客手中。虽然国内也有不少做单品餐饮外卖的,但都有很多自由搭配品类,而玉子屋连这个都没有。
  “我做什么你吃什么”这种“霸气”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全球罕有。该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因为每天的菜品只有一种,因此可以最大批量购买同样的材料。利用这一优势,玉子屋在与供货商交涉时,就可以成功实现最低廉的采购价格,让销售价格降到市场最低水平,吸引消费者。而且由于每天的菜品只有一种,大大节约了储存管理成本。
  当然,消费者为王的时代,“任性制作料理”也只是玩笑话。便当仅靠“价廉”是很难长久留住消费者的,还得“物美”。而玉子屋的员工队伍就是“物美”的质量保障。
  为了保证便当以最快速度送达消费者手中,玉子屋通过长年积累的经验,研究出了一种独特的配送方式。与传统的按固定区域分散送货不同,玉子屋约 200 名送餐员,分别乘坐 160 辆送货车,采用灵活机动的远、中、近分组送货。
  每天9点,负责远距离配送的送货车就出发了。这些车上的便当数量要多于预估。10点半,中距离配送组出发。而远距离配送组在完成配送后,会与中距离组联系,对距离自己较近的便当不足区域进行补充,加快中距离组的送货速度。11点20分,近距离组出发。此时,远距离组、中距离组再与其联系后,补充自己周围的订单区域,加快近距离组的送货速度。简单说,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配送系统,凭借送餐员的无缝衔接、优秀合作,将便当最快送到顾客手中,也将废弃率控制在了最低限度。
  其实,对于玉子屋来说,“送餐员”是一个不太准确的定义。因为他们同时还是营业人员、客户经理、市场调查员、公关人员……玉子屋没有把这些环节分开考虑、单独用人,而是采取整体结合的方式,构造了一个完美的互动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只考虑自己眼前那一摊子事,必须具备全局思维。
  而完成这一切的道具,是一个个回收的便当盒。玉子屋没有采用随手丢弃的一次性饭盒,而是自制了可回收便当盒。环保自不用说,与消费者互动也可以通过回收便当盒来完成,这点更重要。
  “您觉得便当的味道与量怎么样?”“您希望菜单里增加什么菜品?”“附近有比我们好吃与便宜的餐馆与便当店吗?”“您公司最近有没有大型活动,您周末要加班吗?”。这是玉子屋工作人员回收便当盒时的经典“四问”。记录回答后,工作人员会将便当盒带回公司,一一检查里面残留的东西并登记。这些信息会通过每日的工作报告实现共享,作为预测订餐量、改善菜品的最重要依据。   日本电视台曾经随机抽取一天,检验过玉子屋的预测。采访当天,玉子屋根据这些信息对第二天的预测为6.31万份便当,而第二天的销售量是63126份便当,精准度之高,让人惊叹!
  很多“网络达人”或许有点瞧不上这种土办法。现在不是互联网时代吗?不是有大数据吗?用得着这么麻烦?但认真想一想,对于点餐外的信息,是经常接触的客户面对面给出的答案更准确,还是客户在网上一阵鼠标乱点更靠谱?
  而且,当一个客户长时间没有点餐时,玉子屋还会打去电话,真诚询问客户身体状况及不点餐的原因。很多客户长期由某位玉子屋工作人员负责送餐,突然好几天看不到这位工作人员,还会打去电话询问这位工作人员的情况。试问,这种实实在在、长期稳定的面对面互动,目前的互联网及App又如何能做到?
  员工大都是“臭小子”
  相信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已经开始羡慕玉子屋战神级的员工队伍了。这些配送效率达到每人每天450份以上、还能优秀完成其他任务的狼一样队友,到底从哪找的。其实,与惊人的销售成绩比起来,玉子屋的用人哲学更惊人。
  “我们员工队伍里绝大多数都是‘臭小子’。但是,一旦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那种爆发力简直无法想象。” 谈到用人之道,玉子屋掌门人菅原勇继语出惊人。他嘴里的“臭小子”,大多是高中及大学的辍学者,梦想破灭的“浪人”,甚至还有很多曾经的“暴走族”。
  为何这些“臭小子”能发挥出异于常人的力量。菅原勇继用“饲养鱼”与“野生鱼”打了精彩比方。“饲养鱼”是被喂养的,如果从人群来看,就是那种按照父母及老师设定的路线,以得到他们认可与支持为荣的“好子女”“好学生”。
  可是,这种循规蹈矩的人,自己身上的“能量”很弱小。而野生鱼需要时刻为了生存拼命搏杀,但是他们也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人群来说,就是那种不管别人怎么看都坚持自己的人。他们看上去离经叛道,但是身体里却储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差距,放在工作中就是能力的差距。“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野生的!” 菅原勇继骄傲地说。
  在他看来,“野生鱼”首先能灵活机动。玉子屋的便当配送需要因时、因地制宜,有时候根据情况一天的路线要变化十几遍,而且对应的客户也各种各样,出现的状况千奇百怪,“饲养鱼”很难适应这种频繁的变化。而“野生鱼”却往往以此为乐,因为他们就喜欢生活在变化之中。
  此外,“野生鱼”虽然不一定开始就讨人喜欢,但是他们对人对事往往不拘泥于陈规陋习,直率真诚,与客户是一种没有虚伪的“交心”互动。客户与他们交往久了,就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朋友关系。
  最让菅原勇继欣赏的是,“野生鱼”敢于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甚至不惜顶撞上司。虽然他们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但是这种敢挑战、敢犯上的活跃氛围,却是企业活力的根本源泉。现在,玉子屋的很多中层干部,就是这种“刺头”。因为菅原勇继发现,“刺头”们往往是工作最有效率、最善于创新、最出成绩的那一群人。
  不得不说,如今的日本企业,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种冒险精神。因此,玉子屋其实是一家“非典型”的日本企业。
  玉子屋究竟靠什么成功?商业模式、配送体系、抑或是精细管理?或许是,或许也不完全是。仔细翻看日本网友对玉子屋的一条条评价,我惊讶地发现,出现最频繁的关键词既不是商业资本模式,也不是速度效率,而是“温度”。
  是啊,比起冰冷的资本运作与互联网数据,企业工作人员对客户的“温度”,企业经营者对员工的“温度”,工作人员之间的“温度”,或许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
  试问一下中国大陆的某些外卖企业,即使你完成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天天拿着云计算得出的详细数据,手中有一堆可烧的钱,你知道自己的每位客户最喜欢什么口味,哪天要加班,身体什么时候出过状况吗?当你的配送员换了人,是否会有客户打来电话问一声“小张去哪了?”
其他文献
每个企业都会遭遇危机,危机对于企业而言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危机公关虽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却可以改变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认知和态度。正确的危机处理能弱化危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改变社会大众对于事件的认识,给企业带来转机。  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做公关?  在信息不对称差额趋零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又都是“记者”,社会对于企业的监督力量空前巨大,另一方面企业品牌塑
期刊
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90后,我认为自己无论工作能力还是工作态度都没有问题,唯一缺少的可能只是一些工作经验,希望大家不要把那些90后的负面标签强加在我身上。  职场心语  我渴望自己的努力能赢得关注,我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有意义,我需要得到应有的认同。  职场感受  现代企业的职场氛围是冰冷的,完成工作是唯一的标准。至于怎样完成,没有人会去考虑。  去年,我毕业于香港某所大学。虽然不愿承认,但我认
期刊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引起了全球的瞩目,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准备去面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尔虞我诈。  中国的保险巨头安邦出人意料地最终选择放弃竞购喜达屋,这是中国企业在并购领域遭遇的最大一场挫败。但从总体来看,2016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创下了历史纪录。  国外的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企业的举动让他们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那时日本企业大举收购了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好莱坞的工作室等资产
期刊
链家与饿了么相继陷入品牌危机……一番危机公关之后,这两家明星企业是安然无恙还是一地鸡毛?  没有经历媒体危机的企业也许不是一家完美的企业,“海底捞勾兑门”“丰田汉兰达上坡门”“农夫山泉‘水质标准门’”“永和豆浆冲制门”“阿里巴巴假货门”等,纵观这些优秀的企业,无一不曾面临过媒体危机,最终,挽狂澜于既倒,扶“品牌”之将倾。  面对媒体危机,进攻还是防御?认错还是辩驳?事发后,很多局内人纠结于这些维度
期刊
Nextdoor以邻里关系打造小范围的私密社交,异于主流社交网络,逆流而上,引导社交网络回归生活本质。  2010年,Pew Research发布了一个报告:在美国现实生活中,有28%的人不知道任何邻居的名字,只有19%的受访者认识所有邻居。而今,我们有很好的社交网络,来连接朋友和同事,却没有一个社交网络来连接邻居。  于是我们做了Nextdoor,希望打造一个专属于邻居的社交网络。我们只允许用户
期刊
同为危机公关,两家企业的效果截然相反,问题出在哪里?  链家面对所暴露出的问题,直面危机,态度诚恳,坦然承认,积极整改,邀请权威,当面解释。饿了么虽然反应速度尚算敏捷,但其核心则是想以敏捷速度来企图祸水旁引,利用法不责众,阴谋论和公信力质疑、监管滞后和娱乐化等手段去狡辩、逃避责任,丧失了担当与真诚。  在此,我们发现,危机公关效果与企业面对问题时的“真诚度”直接挂钩,企业在危机公关中所展现出的真诚
期刊
自我评价  中规中矩的工地男一枚,重感情,目前的愿望是减肥,以及攒钱娶媳妇。  职场心语  工地有工地的苦,但知足常乐。这是我在工地的两年学会的最简单也最难的道理。  职场感受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很多时候你看到的其实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生活总是有太多的万万没想到。6年前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我想象自己未来的人生是出入高档写字楼,做一个日日西装革履的高档白领。然而,4年的大学生涯之后,我选择了和我
期刊
时代的更迭,造就了90后新生代的独特。  企业管理应该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更新自身的管理模式,抓住问题本质。  90后为什么又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到底是什么造就了90后的今天?每一个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之外,也必然兼备同时代的共同特征,这个共同的特征就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时代造就新生代  众所周知,90后从出生一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人要优越许多,社会经济迅猛增长,居民生活逐渐富裕,物质产品
期刊
亮相新三板,老牌杀毒公司瑞星重回业界视线。可惜它已经落后了太久,按下重启键的瑞星要重现辉煌难度似乎很大。  近期,惊见老牌杀毒软件厂商瑞星在股转系统挂出公开转让说明书,意欲冲刺新三板,不禁又让人想起很多尘封的往事。  瑞星曾是中关村走出来的一个传奇,从大红大紫到逐渐没落,走过了一条非常曲折的道路。从曾经的杀毒老大到被后期的奇虎360与猎豹连续超越,如今沦落到要去新三板讨生活的状态,实在是令人唏嘘。
期刊
链家与饿了么先后“摊上事了”。同类问题而反应迥异,一时间竟成了危机公关的鲜活教材。  大家知道,危机公关有个“5S原则”,包括责任承担、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与权威证实——请注意顺序。  饿了么可能“饿极了”,两个小时后便急匆匆刊出辩解性“声明”(可惜无关道歉),甚至内部调侃“没有给央视续费”。一周后,饿了么更是在纸媒上大肆进行广告轰炸,一番“财大气粗就是公信力”的自我表白。  简而言之,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