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Q值引导个体化与标准飞秒激光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后角膜形态及不同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的差异,评价2种手术方式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激光中心行近视激光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64例(126眼),其中Q值引导组33例(64眼),标准组31例(62眼)。于术前,术后1、3个月对患者的视力、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合肥 23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Q值引导个体化与标准飞秒激光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后角膜形态及不同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的差异,评价2种手术方式治疗近视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激光中心行近视激光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64例(126眼),其中Q值引导组33例(64眼),标准组31例(62眼)。于术前,术后1、3个月对患者的视力、Q值、角膜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值进行检测,比较2组手术前后各数据的差异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2组各项指标基本匹配,术后1、3个月2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直径6.0 mm范围,术后3个月2组间角膜Q值、球差和彗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直径4.5 mm范围,术后3个月Q值引导组球差、Q值小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球差=2.00,P=0.04;tQ值=2.28,P=0.03)。术后1个月,2组不同环境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3个月,在暗环境+眩光条件下,Q值引导组中频区对比敏感度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c/d=-2.0,P=0.044;Z6 c/d=-2.1,P=0.034)。
结论:Q值引导个性化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能够提高暗环境眩光条件下的视觉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在解剖学上为切割阻滞技术行肩峰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侧(男15侧,女15侧;左17侧,右13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完整无缺损尸体肩关节标本,首先完成标本的解剖,观测肩峰的大体形态特征,根据Bigliani标准进行分型,观察肩峰下撞击发生的具体位置,测量其肩峰至肱骨头最短距离(A-H距离)和肩峰前外侧角厚度,对发生肩峰下撞击的标本采用切割阻滞技术行肩峰成形术,术后测量A-H距离和肩峰前外侧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评估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风险预测的效能。方法对2014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评估表按照评分分为0~10分组、11~20分组、21~30分组、31~40分组和>41分组5组。通过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评分与术后出现内科并发症或死亡的关系,以验证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强化内固定术与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TB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不伴神经症状稳定型骨质疏松TBF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椎弓根螺钉强化内固定术组(A组,27例)和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B组,21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
目的:比较溴芬酸钠与氟米龙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对眼部刺激症状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LASE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每组各30例(60眼)。术后第1周,除常规用药外,溴芬酸钠组给予0.1%溴芬酸钠滴眼液每日2
目的:观察分析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中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睑板腺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经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诊断为中重度MGD的患者49例(98眼),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予人工泪液滴眼,并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每天1次,共3 d,然后停药7 d,10
目的:研究单眼视力下降时双眼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单眼视力下降对双眼视功能及双眼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且探讨其在司法鉴定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实验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选择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志愿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单眼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均达4.9以上,主导眼前放置试验透镜,用插片法诱导实验性单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分别测试其左眼、右眼及双眼的视力、CS,计算对比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激光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术前矫正视力≥5.0。所有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中度近视(≥-6.00 D)组38例(76眼),高度近视(<-6.00 D)组20例(40眼)。所有患者按优势眼分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中符合曼谷-马德里标准的低视力人群的视功能状况、致病原因、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及康复需求。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选取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和朝阳区酒仙桥街道2个社区登记在册的视力残疾者38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视功能和眼科检查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估。依据诊断标准,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属于低视力患者,并对其视功能状况、致病原因、生存质
目的:比较Pentacam、VX120 2种设备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最薄点角膜厚度(MinCT)和前房深度(ACD)的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18年3-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1例(142眼),分别使用Pentacam和VX120测量CCT、MinCT和ACD。采用Rosner-Glynn-Lee法对双眼资料进行校正,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不同设备测量值进行组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