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北省迁安市“手工造纸技艺”始于汉代,兴于明,距今已近2000多年的历史。至清末李显廷将造纸技术逐步完善,达到极至。迁安的书画纸蜚声海内外,上世纪80年代一度有“南宣北迁”之称。
关键词:手工造纸;抄纸价值;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迁安手工造纸至今仍然保持着民间手工抄纸传统生产方式,堪称是中国北方造纸行业的代表。2008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价值点
(一)抄纸工艺。“高丽纸”利用本地产的桑皮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手工抄纸工艺,生产工序分为:泡皮、蒸皮、化皮、榨皮、择皮、搓皮、洗皮、切皮、轧草浆、打浆、合浆、打线、抄纸、压榨、晾晒、选纸、裁纸、打包数十道工序,以手工精细制作而成,所产书画具有独特书画特性。
(二)生产工具。切皮刀(长1米,宽0.2米左右)、切皮床子(用立丝木板制作,丝与床面垂直,宽30公分,长3米)、抄纸床子(红松、樟松木制作的长方形木框)、帘子(竹子条作,上漆)、纸榨、晒纸铁板、栽纸刀(50X10公分)、晒纸墙。迁安手工造纸是精湛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不能以现代机器代替主要手工工具,但可以为技术改良而适当改进。
(三)生产原料。迁安桑皮纸采用当地的桑条为主要生产原料,配比适量的草浆,因桑条纤维长的特性,生产出的桑皮纸拉力强,保存持久。
二、价值量
(一)历史价值。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在河北省迁安市,延续至今的民间手工抄高丽纸,仍然使用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那一套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明宣德年间(1426-1436年),仅三李庄一个村就建起了5个造纸作坊。到了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经过300多年,在三里河两岸,已经发展到41个抄纸作坊。乾隆九年(1744),三李庄的造纸艺人,为了纪念我国造纸创始人蔡伦,在三李庄的街口处,集资修建了一座蔡公祠,也有叫造纸祖师爷庙的,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清道光五年(1825),三李庄文人岳振铎撰写的《纸坊杂字》问世,附近有些私塾,为了振兴造纸实业,有时以《纸坊杂字》做启蒙教材,教育学生。其中有“要开纸坊,家具一堂,梯杆抄案,擅尺帘床,揣捣石檀,切刀大缸,混水耙子,木碓皮筐”等四字经句,形象地说明手工造纸的程序和工具。就这样,人们从小耳濡目染,对造纸业情有独钟,这就从客观上推动了手工造纸业的发展。
清末,毛头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畅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但是,南方和国外的机制纸激烈地冲击着手工制作的毛头纸市场,进一步刺激了迁安手工造纸业主寻找改革的途径。
迁安城西今西李铺乡李家窝铺的手工造纸厂主李显廷,把外来的高丽纸和自己产的毛头纸一比,受到很大启示。光绪十九年(1893),他自费出国去朝鲜平壤一家纸厂学艺,五年后,学成回家,便将自己的造纸作坊改称“显记纸厂”,于1904年生产出“高丽纸”。民国初年,李显廷又两次自费出国学习机械造纸,1913年生产出第一批机制纸。1921年,显记纸厂迁至水源条件好的三里河畔不久,红辛纸和油杉纸相继问世。
迁安造纸,是我国移民南北方文化融合交流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滦河儿女们的创造精神。
民初,迁安造纸业蓬勃发展,据《迁安县志》载:1939年,全县已有大型纸厂20余处;毛头纸手工作坊600余处;海纸坊百余处,在全国占领先地位。
1933年,日寇占领迁安,多数纸厂作坊被迫停产,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放区人民政府曾投入80万斤小米支持显记纸厂生产,并且更名为华丰造纸厂。因华丰造纸厂曾对解放事业有所贡献,且是我国北方唯一较大造纸企业,解放后,唐山专员公署非常重视巩固与发展华丰造纸厂,由地委配备副县级干部管理该厂。
多年以来,迁安的造纸工业呈现大型机制纸和手工业造纸作坊并存的局面。1956年,在石李桥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书画纸厂。笔者偏爱书法,多年使用“迁宣”,感觉纸质富韧性,耐操作,拉力大,吸水性强,耐虫蚀。在蜚声中外的北京琉璃厂各商店,迁安宣纸也有一定市场,故在全国书画界享有“南宣北迁”之誉。
(二)艺术价值。迁安手工桑皮书画纸传承发展了手工抄纸这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为美术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具有独特墨韵的优质书画纸。
1993年6月26日,国画大师徐悲鸿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为徐悲鸿大师入室弟子卢开祥写的文章题词中写道:“悲鸿生前很爱用高丽纸作画,因为它对墨的洇渗恰到好处,特别是画人物和动物画时,在关节处易于掌握发挥水墨的性能。祝愿迁安高丽纸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为中国绘画的发扬做出更大贡献。”廖静文女士的题词,不仅说出国画大师徐悲鸿生前爱用迁安高丽纸(时称高丽纸)作画,而且对迁安高丽纸给予很高评价。
(三)影响力。迁安手工造纸产品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日本、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北京荣宝斋、北京美术服务部、故宫博物院、天津杨柳青画店等单位竞相争购。
(四)独特性。迁安手工纸,纸质纯净绵韧,色泽洁白光滑,结构均匀,拉力强,吸水性能好,不腐不蛀;书写流利,吸水快,不跑墨,宜书宜画、保色性强,最适合书、画、装潢、裱托、复制和仿古印刷,成为国内优质书画纸,被书、画艺术家视为珍品。
(五)开发利用价值。迁安手工造纸是历史悠久,其独特特性,在书画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在迁安桑皮书画纸供不应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可打造产、供、销、展、卖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三丰收。
三、保护要点
(一)对手工抄高丽纸技艺进行了搜集、挖掘、整理。
(二)传承人要有明确切实可行的传承计划。对传统造纸工艺尽量保持原汁原味。
(三)建立种桑基地,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保障生产原料供应。目前迁安市及周边县区种桑的越来越少了,年产桑皮35吨左右,无法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原料保障,政府应当加大引导农民种植桑棵,一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地,二是为迁安手工造纸提供原料保障。
关键词:手工造纸;抄纸价值;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迁安手工造纸至今仍然保持着民间手工抄纸传统生产方式,堪称是中国北方造纸行业的代表。2008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价值点
(一)抄纸工艺。“高丽纸”利用本地产的桑皮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手工抄纸工艺,生产工序分为:泡皮、蒸皮、化皮、榨皮、择皮、搓皮、洗皮、切皮、轧草浆、打浆、合浆、打线、抄纸、压榨、晾晒、选纸、裁纸、打包数十道工序,以手工精细制作而成,所产书画具有独特书画特性。
(二)生产工具。切皮刀(长1米,宽0.2米左右)、切皮床子(用立丝木板制作,丝与床面垂直,宽30公分,长3米)、抄纸床子(红松、樟松木制作的长方形木框)、帘子(竹子条作,上漆)、纸榨、晒纸铁板、栽纸刀(50X10公分)、晒纸墙。迁安手工造纸是精湛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不能以现代机器代替主要手工工具,但可以为技术改良而适当改进。
(三)生产原料。迁安桑皮纸采用当地的桑条为主要生产原料,配比适量的草浆,因桑条纤维长的特性,生产出的桑皮纸拉力强,保存持久。
二、价值量
(一)历史价值。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在河北省迁安市,延续至今的民间手工抄高丽纸,仍然使用着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那一套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明宣德年间(1426-1436年),仅三李庄一个村就建起了5个造纸作坊。到了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经过300多年,在三里河两岸,已经发展到41个抄纸作坊。乾隆九年(1744),三李庄的造纸艺人,为了纪念我国造纸创始人蔡伦,在三李庄的街口处,集资修建了一座蔡公祠,也有叫造纸祖师爷庙的,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清道光五年(1825),三李庄文人岳振铎撰写的《纸坊杂字》问世,附近有些私塾,为了振兴造纸实业,有时以《纸坊杂字》做启蒙教材,教育学生。其中有“要开纸坊,家具一堂,梯杆抄案,擅尺帘床,揣捣石檀,切刀大缸,混水耙子,木碓皮筐”等四字经句,形象地说明手工造纸的程序和工具。就这样,人们从小耳濡目染,对造纸业情有独钟,这就从客观上推动了手工造纸业的发展。
清末,毛头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畅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但是,南方和国外的机制纸激烈地冲击着手工制作的毛头纸市场,进一步刺激了迁安手工造纸业主寻找改革的途径。
迁安城西今西李铺乡李家窝铺的手工造纸厂主李显廷,把外来的高丽纸和自己产的毛头纸一比,受到很大启示。光绪十九年(1893),他自费出国去朝鲜平壤一家纸厂学艺,五年后,学成回家,便将自己的造纸作坊改称“显记纸厂”,于1904年生产出“高丽纸”。民国初年,李显廷又两次自费出国学习机械造纸,1913年生产出第一批机制纸。1921年,显记纸厂迁至水源条件好的三里河畔不久,红辛纸和油杉纸相继问世。
迁安造纸,是我国移民南北方文化融合交流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滦河儿女们的创造精神。
民初,迁安造纸业蓬勃发展,据《迁安县志》载:1939年,全县已有大型纸厂20余处;毛头纸手工作坊600余处;海纸坊百余处,在全国占领先地位。
1933年,日寇占领迁安,多数纸厂作坊被迫停产,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放区人民政府曾投入80万斤小米支持显记纸厂生产,并且更名为华丰造纸厂。因华丰造纸厂曾对解放事业有所贡献,且是我国北方唯一较大造纸企业,解放后,唐山专员公署非常重视巩固与发展华丰造纸厂,由地委配备副县级干部管理该厂。
多年以来,迁安的造纸工业呈现大型机制纸和手工业造纸作坊并存的局面。1956年,在石李桥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书画纸厂。笔者偏爱书法,多年使用“迁宣”,感觉纸质富韧性,耐操作,拉力大,吸水性强,耐虫蚀。在蜚声中外的北京琉璃厂各商店,迁安宣纸也有一定市场,故在全国书画界享有“南宣北迁”之誉。
(二)艺术价值。迁安手工桑皮书画纸传承发展了手工抄纸这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为美术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具有独特墨韵的优质书画纸。
1993年6月26日,国画大师徐悲鸿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为徐悲鸿大师入室弟子卢开祥写的文章题词中写道:“悲鸿生前很爱用高丽纸作画,因为它对墨的洇渗恰到好处,特别是画人物和动物画时,在关节处易于掌握发挥水墨的性能。祝愿迁安高丽纸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为中国绘画的发扬做出更大贡献。”廖静文女士的题词,不仅说出国画大师徐悲鸿生前爱用迁安高丽纸(时称高丽纸)作画,而且对迁安高丽纸给予很高评价。
(三)影响力。迁安手工造纸产品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日本、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北京荣宝斋、北京美术服务部、故宫博物院、天津杨柳青画店等单位竞相争购。
(四)独特性。迁安手工纸,纸质纯净绵韧,色泽洁白光滑,结构均匀,拉力强,吸水性能好,不腐不蛀;书写流利,吸水快,不跑墨,宜书宜画、保色性强,最适合书、画、装潢、裱托、复制和仿古印刷,成为国内优质书画纸,被书、画艺术家视为珍品。
(五)开发利用价值。迁安手工造纸是历史悠久,其独特特性,在书画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在迁安桑皮书画纸供不应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可打造产、供、销、展、卖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三丰收。
三、保护要点
(一)对手工抄高丽纸技艺进行了搜集、挖掘、整理。
(二)传承人要有明确切实可行的传承计划。对传统造纸工艺尽量保持原汁原味。
(三)建立种桑基地,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保障生产原料供应。目前迁安市及周边县区种桑的越来越少了,年产桑皮35吨左右,无法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原料保障,政府应当加大引导农民种植桑棵,一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地,二是为迁安手工造纸提供原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