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我们自己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员流动、通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世界上的许多问题现在已经达到了真正的全球化。科学地构想城市模式,是人类迫切需要的全球化解决方案之一
  
  仅仅几千年的时间,人类就创造了非凡的文明:城市、运输网络、政府,还有充满了专门劳动力和众多文化标识的巨大经济体。假如我们可以重来一次,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的“文明1.0”版明天人间蒸发,留给我们的只是无限的人力、积极肯干的人们,以及人类所积累的全部知识。假如,你有机会从零开始建设“文明2.0”,你会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行动呢?
  “重新设计文明”听起来太过离谱,但是,通过寻找新奇的想法来挑战我们习惯的观念,毕竟能让我们在审视历史中,构想更加符合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生活方式。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离不开我们的城市的。
  
  城市的模式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从历史上来看,它们一般在某一时期出现在靠近重要资源的地方,比如港口、农田或矿山,然后便混乱地成长起来。比如,旧金山先是发展为一个很好的港口,然后在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中得以繁荣扩大;而巴黎则是从一条大河——塞纳河上的一个防御小岛——西提岛成长而来。抛开这些历史的限制,我们该怎样设计城市呢?
  从很多方面来说,城市是越大越好。平均起来,城市居民的“环境足迹”会比那些住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人小。事实上,当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菲研究所的杰弗里·韦斯特(Geoffrey West)和他的同事一起比较了不同规模的城市后发现,一座城市规模加倍,会导致其人均能源使用量与人均道路占用量,以及其他资源占用值减少15%。而在每一个规模加倍的城市,其居民的收入、财富、大学数量、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福利值均提高大约15%。简单来说就是,大城市事半功倍。
  当然,一个城市的规模也存在限制,比如,韦斯特指出,他的研究没有考虑等式的关键部分:幸福度。随着城市的增长,日益增多的轰鸣声会导致更高的生产力,也会加快生活节奏。但当城市规模增加一倍时,犯罪、疾病,甚至人们的平均行走速度都会增加15%。他说:“我觉得,这对于个人来说并不好,就像在跑步机上一样,要越跑越快,这可能并不能反映出更好的生活质量。”
  但对于城市能达到多大规模,还有一个更基础的限制:不管其居民如何有效利用资源,一个城市要维持民生,就必须有获得足够食物、原料和淡水的渠道。华盛顿特区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弗莱文(Christopher Flavin)说:“水最成问题,是逐渐减少的资源。石油可以被可再生性能源替代,而淡水则没有好的替代品。”
  不论集中居住有什么好处,我们的“新文明”都可能需要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与当地资源供应的能力相匹配。这就意味着在美国中部沙漠,像亚利桑那的凤凰城,不可能是大城市。大城市应该靠近好的水源,最好能依海岸而建,靠近能效高的船运航道与肥沃的农田。纽约、上海和哥本哈根都符合这些条件;而洛杉矶、德里和北京则略逊一筹。
  也许,很多城市最大的缺陷就是由吞并土地扩张所产生的郊区,在这些远离购物和商业区的社区,人们被迫开车往来。弗莱文说:“城市扩张是一个巨大错误。”这一直是北美绝大多数城市的主要成长模式,也是美国人比欧洲人耗用更多能源的主要原因,欧洲的城市往往是居民区和商业区混杂,利用更多的人行道将邻里相连。
  像伦敦和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已经解决了汽车问题,其办法是让自行驾车变得非常不实际,所以大多数居民改用公共交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但是,有了正确设计,即便是小城市也能做到这一点。
  
  城市新构想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运输研究所的马克·德鲁奇(Mark Delucchi)设想,围绕一个中心商业轴心(hub)安置“向心性城区”,居民可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像高尔夫球车这样的轻便机车到达轴心。他说:“我们相信,人们不接受这些低速交通工具的一大原因就是认为它们在常规道路系统中的安全性不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将常规汽车和卡车隔离在单独车道上,也许可以分布在每个城区的外围。
  为了让这一布局更实际,每个居民都需要居住在距离轴心大约3公里之内,德鲁奇估计,要保持低楼层的舒适居住环境,每个城区大约有5万到10万人口。每个轴心又可以通过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轴心相连,使得人们很方便地去其他城区工作,这就成了一个较大型城市的吸引力。少数一些城市,比如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以及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城已经部分采用了这类原则。
  一旦这种基本结构建立在大规模之上,每个城区内绝大部分设计责任就可以移交给居民和地方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过去城市就是这样发展的。比如,磨坊建在河畔是为了利用水能,接下去,工人房建在离水畔几步之遥的地方,而磨坊主则在风景最好的山上建房。但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种简单发展已经被自上而下的计划所替代,导致出现了像巴伐利亚和巴西都有一些缺乏生气和千篇一律的城市。
  如今的在线社交网络给予个人用户前所未有的协调和合作工具。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设计师卡罗·拉蒂(Carlo Ratti)说:“我将以一种开放源代码的方式来建造城市,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实际参与决定如何使用和改变城市。这与在维基百科(Wikipedia)上产生的过程类似。”通过这种“群体承包”的方式,居民可以帮助计划他们自己的社区。拉蒂提出,比如,一个企业家打算建一家三明治店,他可能就要咨询居民找出哪个地段最需要这种店面。同样,开发商和居民也可以协作决定店铺规模和位置,以及一个新住宅街区中的便利设施,甚至是道路和人行道的设置。
  要改变城市和交通,我们重建社会所面临的下一个难题就是能源。这个问题简单:几乎每个人都赞成答案应该是可再生能源。落基山研究所的电力系统分析家琳娜·汉森(Lena Hansen)说:“我们不应该全用太阳能或者全用风能,拥有多种可再生能源真的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助于保证可靠的供给,而且由于不再使用大规模发电厂,像房顶的太阳能板,这种分散的供能系统将不太容易受到诸如风暴或恐怖袭击能等极端事件的攻击。
  
  “新世界”观
  
  尽管我们正在修复处于危机中的经济,但我们可能不再想用GDP来作为衡量成功的指标。各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注重GDP的,这种通过商品生产和服务来衡量经济的办法确实有意义。美国俄勒冈波特兰州立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艾达·库比斯泽维斯基(Ida Kubiszewski)说:“当时,绝大多数人都需要物品。他们需要更多食物、更好的建筑结构,物品匮乏,物品会让他们幸福。而今时代变了,物品已经不再是幸福的限制因素了。”
  相反,我们可能想要扩大我们的指标,将环境质量、闲暇时间和人类幸福包括进来。一些政府正在考虑这一趋势。将国民幸福指数(GNH)来作为我们的指南,人们可能更喜欢提高生产力来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间,而不是提高工资。这听起来有点理想化,但至少某些社会通常会更重视幸福而不是物质享受。
  人员流动、通讯和技术的发展,也和庞大的人口一样,意味着世界上的许多问题现在已达到了真正全球化。位于波士顿的一家智库特勒斯研究院(Tellus Institute)院长保罗·拉金斯(Paul Raskin,)问道:“假如有一份报纸10年才出版一次会怎么样?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头条呢?这份10年出版一次的报纸将会跟踪真正的大型故事,且将刊出某种类似“历史进入行星阶段”的头条。他说,正如一些事件驱使几个世纪前中世纪的城邦合并成国家一样,人类现在迫切需要全球化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一些全球治理的形式,至少要设定更广泛的目标,比如,生物多样性的标准或温室气体排放量限额,这有助于政府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构想旨在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公平的和可行的新文明。但是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新社会”可以持续经年,许多可持续研究人员都强调一点:小心,不要让它的效率太高。
  罗马帝国或玛雅人的文明史都表明,他们的急剧扩张都发生在气候稳定的时期。统治者知道他们能走多远,知道一条水渠能灌溉多少农田,也知道有多少森林可以留给下一代的建设者。他们成功了,其文明一度繁荣,直到有一天斗转星移,气候发生了改变。
  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环境学家斯考特·海克伯特(Scott Heckbert )说:“文明可能终止在非常高效的一个时间点上,当环境开始产生不同作用时,可能已经是建设过度了。”他曾用模型模拟了旧时帝国的陷落。
  实际上,没有一个人类文明可以永续延年,虽然每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似乎是最有利的,但每次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加大了自身的弱点——每一种文明都在撒播其自身末日的种子,而且,不论我们如何小心勾画我们从零开始的新文明,我们所希望的,最多也只是拖延其末日的到来而已。★
其他文献
2月3日是正月初一春节,美国在时差上比中国晚一天,这天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的晚间新闻有一个报道,是奥巴马总统在一年一度的全国祷告日早餐会上说自己的基督教信仰的。有许多传言说奥巴马根本不是基督徒,他解释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他每天的祷告更深沉了,祷告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受苦挣扎的人们”,是基督教的社会正义价值促使他投身于公共政治。将信仰与积极行动结合,他说,这将继续影响他的政治观点和努力解决美国
英国当地时间7月25日,应英国安德鲁王子约克公爵的邀请,由茅台集团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推动并承办的“中国之夜”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英国王室温莎城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一次重大的民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推动国酒茅台这一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名酒主流市场,活动亦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  活动期间,陈敏、袁仁国、刘自力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领导,杨超、刘长乐、陈凯歌等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
地地、挣扎、生存、奋斗、伤害、政治、苦难、情欲……《白鹿原》注定与这些沉重、宏大且充满象征意义的词语相关。  很少有一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能像《白鹿原》一样,一经问世就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如此大的争论和如此长久的热议。  20年前,陈忠实谨慎且审时度势地选择了出版时机,让这部作品得以面世,然后被要求删改,继而才能被授予茅盾文学奖。几经周折,《白鹿原》终于被允许改编为电影,但之后的十年依旧充满磨难,如
闭店潮如何产生,沈阳的打假运动究竟真相如何?在假货横行的现实情况下,简单行政和强制手段只能治表,而不兼顾真实市场情况,一味搞“会战”,结果往往容易导致逃跑式应对  “作为副市长,我要接受媒体采访必须得到市委同意。对沈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媒体提出的批评和建议都是非常好的。”8月13日,沈阳打假行动牵头人、沈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许文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8月9日,辽宁省委宣传部亦组织
经常被人问到,如果可以选择,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  少年时候,我会矫情地回答,魏晋南北朝、唐朝。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印象,都是自诗歌中得来。那时候的人,似乎什么也不做,清爽的早晨,在院子里摘一枝白花,笼在袖子里,袖子里满是花的芬芳,或者到长满青草的河岸去送别,渐行渐远的船上,有人穿着白衣服挥手告别。冬天烧着小火炉子看窗前的梅花,有雨的晚上,在蜡烛底下思念远方的人,诸如此类。  后来更加矫情,想生活在上
我在一场骤然而起的沙尘暴里放声痛哭。这并非是因为我在火葬场上刚刚拍完那些遇难者的遗体,也并非因为我的眼里堆满了废墟的块垒与遮挡太阳的厚厚尘埃,而是因为,我看见了敬老院的7位老人。她们满脸沧桑的皱纹,但她们的眼里却盛满了泉水般的慈悲。于是,我哭了。恍惚之间,我好像看见自己90岁的老祖母就和她们在一起,忍受着这场人间的劫难。地震发生之后,玉树州第二民族中学的初三女生达瓦卓玛没有回家,而是径直跑到敬老院
今年8月1日,德国正式实施蓝卡计划;一周以后,该计划也在意大利正式实施。  这项本该在2009年就全部通过的,旨在吸引高技术人才的“欧盟短暂工作居留仅”计划几乎成为一项烂尾工程。“持蓝卡畅通27个申根国家”的美丽设想,如今只能畅通20个。  难抱团的欧盟  欧洲蓝卡计划最早于2007年,由时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朗克·弗拉蒂尼提出。  弗朗克·弗拉蒂尼认为,欧洲吸引高技术人才的能力只
得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将迎来开播三周年庆典时,我刚从伦敦奥运会报道现场回到北京。伦敦时刻犹在脑海。  从北京到伦敦,世界体育的中心舞台完成了一次美好的交接。从伦敦到北京,带回的不只是38枚金牌的记忆,也引发了对于实力与影响力、竞技场和舆论场的再认识。显然,这不止于运动场。  世界的竞技舞台风云变幻,中国是这个舞台不再缺席的舞者。2009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开播,第二年
1980年代,国门洞开,西学涌进,尤其是西方哲学著作,譬如尼采,譬如康德,成为这个年代学子不同专业的共同“自修课”。也因此,在那个年代,国内的哲学家是受人尊敬的,而哲学这门专业,也如同现今所谓的“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一样,很是热了一阵,热到学历史专业的我,竟然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哲学方面的书。因为迷上了,所以周辅成先生主编的《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也读得津津有味。不过,现在想
或许在未来,二氧化碳这种毁坏地球环境的气体也能帮助我们戒掉对石油的依赖    二氧化碳(CO2)早已被戴上了邪恶分子的头衔。它们源源不断地从汽车排气管和发电站烟囱喷出,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原因。因此,人们普遍将它当作一种坏东西。  可是,一组先驱研究人员却愿意让人们看到CO2作为一种有价值资源的另一面。他们研究出一种收集技术,可以回收那些可能污染大气的CO2,利用其中的碳原子合成碳氢化合物(烃),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