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既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生物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实验课是其中一个重要课型,通过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对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帮助。本文列举了一些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从而推动生物学科整体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与理论知识相比,实验能力始终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实验能力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生物素养的提高。现如今,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验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关于这一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也有所体现,与实验有关的题目在考卷上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努力改进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当前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一、精心做好准备工作
生物实验课与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不同,它的实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地域环境等,并且很多实验结果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出现。因此,相较于其他实验课,在开展生物实验课前,教师要做更多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在实验材料中,有些材料比较容易获得,如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就可以随时随地从市场上购买,然而,有些实验材料的获得就没那么容易,需要一段时间的收集,当需要用到这类材料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实验材料受到季节或者地域的限制无法获得,教师就要想办法用一些其他实验材料替代,这些需要教师进行提前的研究和准备。其次,提前设计好整个实验流程。相较于课堂理论讲授,实验课相对来说较为灵活,尤其是涉及学生实验时,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即使如此,在实验开始前教师也要提前设计好整个实验流程,按照实验流程走,即使中间出现一些插曲,大的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可以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后,要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实验课上的主要内容都是用来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在进行操作前,需要进行认真的预习工作,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目标等,这些在实验开始前,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
二、注意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引导
很多学生对实验课比较感兴趣,一走进实验室,学生往往忙着对照实验计划一步步地操作,直至最后实验结果出现。然而,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完成实验以后,一些实验细节很快就被学生抛诸脑后,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缺乏深刻的思维活动,使得很多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一闪而过,难以长久地保存下来。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围绕一些重要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操作一边进行深刻的思考活动,这样很多实验环节、实验细节学生才会印象深刻,才能有效巩固实验结果。例如,在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实验中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就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过低又会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在做质壁分离的时候,有些细胞分离了,有些细胞却没有?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印象,还预防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正确率。
三、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大多数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形成概念、理解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这种实验过程和结果都固定化的验证性实验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十分有限,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作用。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下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积极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实验中培养探究能力。例如,在掌握了有机物鉴定的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鉴定一些生活中的有机物,如奶粉,通过实验鉴定奶粉的成分,总结优质奶粉和劣质奶粉的区别。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可以更多地对一些未知事物进行探究,从而有效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提高创新能力。
四、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并不意味着实验课结束,教师应当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实验中,很多学生由于具体的实验材料、环境和操作方式不同,难免出现与教材中不一致的实验结果,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些宝贵的资源,而应当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一样的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错,提高实验能力。
五、注意实验结束后的整理工作
部分学生做完实验后就随意地将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放置在一旁,这样不仅会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害,还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室进行整理,对没用完的材料进行恰当的处理,对用过的实验器材进行适当的清洗然后放回原位,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实验室的安全、整洁,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生物实验课中,学生能够直接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亲眼观察生物现象、实验现象,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然而,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改进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的生物实验课堂上真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霞.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唐江燕.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3(20).
[3]黄凤涌.分析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与理论知识相比,实验能力始终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实验能力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生物素养的提高。现如今,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验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关于这一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也有所体现,与实验有关的题目在考卷上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努力改进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当前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一、精心做好准备工作
生物实验课与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不同,它的实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地域环境等,并且很多实验结果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出现。因此,相较于其他实验课,在开展生物实验课前,教师要做更多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在实验材料中,有些材料比较容易获得,如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就可以随时随地从市场上购买,然而,有些实验材料的获得就没那么容易,需要一段时间的收集,当需要用到这类材料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实验材料受到季节或者地域的限制无法获得,教师就要想办法用一些其他实验材料替代,这些需要教师进行提前的研究和准备。其次,提前设计好整个实验流程。相较于课堂理论讲授,实验课相对来说较为灵活,尤其是涉及学生实验时,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即使如此,在实验开始前教师也要提前设计好整个实验流程,按照实验流程走,即使中间出现一些插曲,大的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可以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后,要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实验课上的主要内容都是用来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在进行操作前,需要进行认真的预习工作,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目标等,这些在实验开始前,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
二、注意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引导
很多学生对实验课比较感兴趣,一走进实验室,学生往往忙着对照实验计划一步步地操作,直至最后实验结果出现。然而,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完成实验以后,一些实验细节很快就被学生抛诸脑后,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缺乏深刻的思维活动,使得很多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一闪而过,难以长久地保存下来。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围绕一些重要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操作一边进行深刻的思考活动,这样很多实验环节、实验细节学生才会印象深刻,才能有效巩固实验结果。例如,在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实验中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就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过低又会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在做质壁分离的时候,有些细胞分离了,有些细胞却没有?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印象,还预防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正确率。
三、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大多数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形成概念、理解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这种实验过程和结果都固定化的验证性实验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十分有限,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作用。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下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积极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实验中培养探究能力。例如,在掌握了有机物鉴定的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鉴定一些生活中的有机物,如奶粉,通过实验鉴定奶粉的成分,总结优质奶粉和劣质奶粉的区别。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可以更多地对一些未知事物进行探究,从而有效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提高创新能力。
四、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并不意味着实验课结束,教师应当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实验中,很多学生由于具体的实验材料、环境和操作方式不同,难免出现与教材中不一致的实验结果,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些宝贵的资源,而应当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一样的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错,提高实验能力。
五、注意实验结束后的整理工作
部分学生做完实验后就随意地将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放置在一旁,这样不仅会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害,还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室进行整理,对没用完的材料进行恰当的处理,对用过的实验器材进行适当的清洗然后放回原位,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实验室的安全、整洁,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生物实验课中,学生能够直接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亲眼观察生物现象、实验现象,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然而,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改进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的生物实验课堂上真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霞.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唐江燕.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3(20).
[3]黄凤涌.分析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