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底线,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是每所学校的工作目标,为此,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课题,自然严格的制度、全方位的过程管理等一切常用的管理方式也成了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笔者在尊重这些管理方式的同时,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要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如果能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视和加强师德师建设,学校的教学质量定会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效果,如果长期坚持,你就绝不会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犯愁,因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
“有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合格,有德有才是优秀”,此话道出了“德”的重要性。欲学知识,先学做人,一屋不扫者,又何以扫天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道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可以激发广大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教学活动,忠于职守,奋力开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对教学才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勤恳,诲人不倦。才能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通过师德建设让每位教师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做好教育事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新的工作,如果达到了这种效果,何愁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2.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教师是一个光荣神圣的职业,社会也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送给教师: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工程师。但我们教师都知道,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具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耐住寂寞的精神与意志。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老师都能甘于清贫,无私奉献,殚精竭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神圣与崇高,获得了学生及社会的敬仰。然而,也有一部分教师,缺乏一个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与师德修养,争名逐利,眼光狭小,心胸狭窄,整日盯着的只是自己的那一点蝇头小利,没有大局意识,没有奉献精神,缺失责任心,一旦自己利益受损,不惜哭、闹、上访,全然不顾人民教师的形象。可以想象,当一个教师丧失了基本形象与威信的时候,当一个教师沉醉于一己私利之中的时候,当一个教师胸怀狭小的时候,这样的教师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这样的教师还怎么培养学生?又何谈教学质量的提高?可如果我们能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使这一部分人能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认识到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启迪未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希望所在,群众期望所系。积极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哪怕是一丝的进步,何不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推动呢?
3.规范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的主要内容是从事日常教学工作,担任一门或几门课的教学任务,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全学生的思想品德,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影响到教学效果,涉及到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个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学识渊博、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反之,自己治学马虎、不学无术、对教学工作态度冷淡、敷衍塞责、只会白白浪费学生的宝贵光阴和社会财富。规范的教学行为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事业心,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规范教学行为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道德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夸美纽斯曾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教师的求知精神、思想方法、行为表现等对学生都起着示范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品德的形成。所以说,如果我们教师都有着规范的教学行为,学校浓厚的教风和学风就会自然形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只要我们能够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使我们教师人人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个个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规范的教学行为,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教育事业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
“有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合格,有德有才是优秀”,此话道出了“德”的重要性。欲学知识,先学做人,一屋不扫者,又何以扫天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道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可以激发广大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教学活动,忠于职守,奋力开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对教学才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勤恳,诲人不倦。才能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通过师德建设让每位教师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做好教育事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新的工作,如果达到了这种效果,何愁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2.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教师是一个光荣神圣的职业,社会也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送给教师: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工程师。但我们教师都知道,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具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耐住寂寞的精神与意志。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老师都能甘于清贫,无私奉献,殚精竭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神圣与崇高,获得了学生及社会的敬仰。然而,也有一部分教师,缺乏一个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与师德修养,争名逐利,眼光狭小,心胸狭窄,整日盯着的只是自己的那一点蝇头小利,没有大局意识,没有奉献精神,缺失责任心,一旦自己利益受损,不惜哭、闹、上访,全然不顾人民教师的形象。可以想象,当一个教师丧失了基本形象与威信的时候,当一个教师沉醉于一己私利之中的时候,当一个教师胸怀狭小的时候,这样的教师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这样的教师还怎么培养学生?又何谈教学质量的提高?可如果我们能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使这一部分人能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认识到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启迪未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希望所在,群众期望所系。积极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哪怕是一丝的进步,何不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推动呢?
3.规范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的主要内容是从事日常教学工作,担任一门或几门课的教学任务,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全学生的思想品德,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影响到教学效果,涉及到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个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学识渊博、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反之,自己治学马虎、不学无术、对教学工作态度冷淡、敷衍塞责、只会白白浪费学生的宝贵光阴和社会财富。规范的教学行为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事业心,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规范教学行为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道德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夸美纽斯曾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教师的求知精神、思想方法、行为表现等对学生都起着示范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品德的形成。所以说,如果我们教师都有着规范的教学行为,学校浓厚的教风和学风就会自然形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只要我们能够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使我们教师人人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个个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规范的教学行为,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教育事业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