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三角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随着“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生存困难,上千家中小型加工厂倒闭或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及东南亚国家。回答1~3题。
1.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一般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生产分布相对集中,产品厚重长大? ②多产生于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科技人员比例高? ③规模小,从业人员较少? ④对原料和能源需求量少,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 地缘相近的明显优势
C.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D. 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3. 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应是( )
A. 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产业链配套水平
C. 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D. 实现生产自动化,减少劳动力使用量
读苏北某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回答4~5题。
4. 该开发区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
A. 劳动力导向型?? ? B. 技术导向型
C. 原料导向型??? D. 市场导向性
5. 导致列表中企业聚集于同一开发区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
B. 存在原料与产品上的联系
C. 政府的行政规划
D. 降低生产成本
下图是1980~2004年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6~7题。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 电子制造业????? B. 服装制造业
C. 食品加工业????? D. 黑色金属冶炼业
7. 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可能引起了我国( )
A. 北煤南运????? B. 南水北调
C. 西气东输????? D. 民工潮
下图为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
8. 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的竞争力
B. 高层次承接新一轮IT产业转移
C. 产业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
D. 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读下图回答9~11。
9. 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 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0.我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跃升为汽车生产强国,正确的途径是( )
①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意识 ②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注重提升规模效益 ③我国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④我国的汽车产业应向西部地区转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1. 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B.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C.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 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2.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6月17日,由安徽省教育厅、科技厅、经信委和巢湖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在巢湖市召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的成立,将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1)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优势条件。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13.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其中武汉和长沙分别是这两个城市圈(群)经济中心。
材料2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部分城市分布简图。
(1)简述图示区域经济增长极、经济中心的分布特点,该区域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2)按照资源节约型的规划布局,长沙被确定为汽车产业基地,试分析汽车产业集聚的影响。
1.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一般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生产分布相对集中,产品厚重长大? ②多产生于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科技人员比例高? ③规模小,从业人员较少? ④对原料和能源需求量少,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 地缘相近的明显优势
C.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D. 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3. 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应是( )
A. 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产业链配套水平
C. 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D. 实现生产自动化,减少劳动力使用量
读苏北某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回答4~5题。
4. 该开发区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
A. 劳动力导向型?? ? B. 技术导向型
C. 原料导向型??? D. 市场导向性
5. 导致列表中企业聚集于同一开发区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
B. 存在原料与产品上的联系
C. 政府的行政规划
D. 降低生产成本
下图是1980~2004年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6~7题。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 电子制造业????? B. 服装制造业
C. 食品加工业????? D. 黑色金属冶炼业
7. 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可能引起了我国( )
A. 北煤南运????? B. 南水北调
C. 西气东输????? D. 民工潮
下图为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
8. 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的竞争力
B. 高层次承接新一轮IT产业转移
C. 产业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
D. 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读下图回答9~11。
9. 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 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0.我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跃升为汽车生产强国,正确的途径是( )
①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意识 ②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注重提升规模效益 ③我国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④我国的汽车产业应向西部地区转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1. 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B.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C.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 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2.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6月17日,由安徽省教育厅、科技厅、经信委和巢湖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在巢湖市召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的成立,将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1)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优势条件。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13.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其中武汉和长沙分别是这两个城市圈(群)经济中心。
材料2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部分城市分布简图。
(1)简述图示区域经济增长极、经济中心的分布特点,该区域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2)按照资源节约型的规划布局,长沙被确定为汽车产业基地,试分析汽车产业集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