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近土耳其
我第一次跨境进入土耳其的经历是从波兰的格但斯克(Gdansk)长途徒步过去的。那次,我的最终目的地是壮观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但是,才到埃迪尔内(Erdine)我就不想离开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坐落在土耳其与希腊和保加利亚的边境,由哈德里安(Hadrian)皇帝创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曾一度被希腊军队在军事行动中占领,当时名为亚德里安堡(Adrianople)。虽然土耳其人最终夺回了埃迪尔,但是,埃迪尔依然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了,成了一座偏居一隅的城市,但是实际上,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对我而言,它是土耳其的灵魂——对伊斯坦布尔本身而言也是绝佳的范本。
在我们徒步穿越以灰色和褐色为主调的后共产主义东欧地区的城市之后,埃迪尔内是我们进入土耳其这个奇妙世界的大门:小吃摊、咖啡馆、饭店、集市、香料和薄荷茶,应有尽有……大门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我们第一晚住在一家古老的酒店,古老到门把上已经留下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痕迹。早晨在打鸣声像宣礼员一样宏亮的小公鸡的叫声中醒来,享用了美味的酸奶和蜂巢,然后开始探索这个奥斯曼帝国的第二首都。
埃迪尔内的游客并不多,我们在满是19世纪风情木屋的奥斯曼地区里漫步。如果我们半闭双眼,仿佛就回到了帕夏(古土耳其的长官)和维齐(古土耳其帝国的官员)的时代,身边走着的都是前去欧洲征战的军队。
后一天,我们进到了赛里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的庭院,欣赏着这座很可能是土耳其有史以来最完美和最被寄予厚望的清真寺。这是16世纪的天才建筑师希南(Sinan)的代表作,不仅可以与伊斯坦布尔的杰出清真寺媲美,还不输于更晚建成的所有清真寺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Aya Sofya)。绕过那些做日常祈祷的信徒,我也找了一个空间,在这片宇宙般浩瀚的拱顶之下反思自己的渺小。出了教堂以后,我又来到了16世纪的浴室,也是希南的作品,享受了一场轻松的蒸气浴。
掺杂了一部分欧洲风情和一部分伊斯兰风情,埃迪尔内既现代又传统,而且缓慢、包容、轻松。埃迪尔内的生活并不匆忙,老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下着西洋双陆棋以及喝茶。古时候,奥斯曼的军队在这里集结,开始前往塞尔维亚和希腊,甚至到达1000英里以外的维也纳城下。但是一旦军队离开,这座城市就会回归平静,苏丹重新开始在皇家园林里狩猎,完全不见伊斯坦布尔的人口众多的压力。
值得一去的景点还包括奥斯曼的医学博物馆,就在火车站附近。它展示了古时候伊斯兰的医学成果,尤其是在心理疾病方面的成果。当时的欧洲将精神失常的人们禁锢在闹市区被众人嘲笑和围观,奥斯曼的医生却采用了温和而有效的疗法——芳香疗法、音乐和水声,就算不能彻底治愈,也能缓解病人的症状。
且不论风格奇异的咖啡馆,单是铺满鹅卵石的街道就体现出了中欧时期的氛围。埃迪尔内与中欧通过贸易和战争联系在一起,许多欧洲东南部的语言在埃迪尔内都一度盛行,包括希腊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德语、品都斯(Pindus)和罗多彼(Rhodopes)山脉的山区方言等。埃迪尔内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但是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地方。回顾过去也是品味未来。
只要乘坐几个小时的巴士或汽车就能到达伊斯坦布尔,一座伟大和繁华的城市,一座充满了意义、机会、财富、诱惑和刺激的城市,那么多感受扑面而来,让人无法一次体验完整。
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旅行并无太大的亮点:两天的行程都在色雷斯(Thracian)平原上穿行,不停地寻找岔路躲开主路和肮脏的大卡车。一直到泰基尔达(Tekirdag),我们数月以来几千英里的旅途中第一次看到了海,才感到了欣慰。我们躺在沙滩上的尖塔影子里,听着宣礼员对祈祷者的呼喊在水面上回响,看着成群的鹳在天空中飞过。茶店老板对着我们招手,邀请我们进店,我们只是报以微笑。再走几英里,再过几小时,我们就能到达这座梦想之都。
“你们走来的?从波兰走来?”接待员摇摇头,“你们一定带了AK47。”
我很高兴听到他这么说:这使我觉得自己非常勇敢。当然,这是一句废话:从波兰到伊斯坦布尔,一路上我们都在村庄和农场里吃住,接待我们的人们都非常友善。我唯一一次挥动棍棒还是赶开一只喀尔巴阡山的牧羊犬。但是他的这种反应我们感觉似曾相识。人们在邀请我们进屋的时候总是说:“你们现在安全了,但是不要再往前走了,就在这里吧。”翻越山脊、穿越河流或在下一个城镇,人们总是说“别人会抢劫你们、欺骗你们或者生吃了你们。”但是在下一个目的地,当然,人们还是这样说。
东西交融之地
在马尔马拉海岸边停泊着许多大船,就像路边耐心等待的牛群一般。我们一边怀着憧憬,一边经过古老的伊斯坦布尔的条纹斑驳的墙壁——由碎石、石头和砖头砌成的两道墙和三道墙,墙面被塔楼的影子切开,在朝向马路的一侧看起来非常可怕。拜占庭人认为没有人能够从海上占领这座城市。在巨石的影子里,我们穿过了小市场的花园——这个市场在中世纪的欧洲对这座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提供着给养。
作为被拜占庭人改名的名城,君士坦丁堡是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作为第二个罗马而创建的。它围住了七座山峰,正如罗马一般。在伊斯坦布尔我们却完全看不到山峰:伊斯坦布尔完全就是一座山地城市,全是陡峭的街道,甚至还有满是台阶的街道,尽管无法与19世纪末期的新艺术时期的卡蒙多(Camondo)台阶媲美。
当我们背着行囊在这座城市中行走时,许多挑夫背着沉重的货物从我们身边经过,只在额头上系一根带子固定货物。他们弯腰的程度几乎是我们的两倍,这让我们略有擦伤的肩膀显得很是羞愧。但是山丘使我们精神一振,迎着微风,从巷顶或者街窗环视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发光且波涛汹涌。
博斯普鲁斯海峡直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蜿蜒穿过伊斯坦布尔的中心,将整座城市撑在世界上最令人惊讶的交叉路口上。很多城市都以东西方交融而闻名,在伊斯坦布尔我们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夸夸其谈。我们站在欧洲的边缘,向东可以穿过海峡看到亚洲。或许,当威名远播的大使在16世纪创建它时,就想让它成为整个世界的首都。 当然,16世纪时他所处的世界更小。伊斯坦布尔就好像是连接两个世界的十字转门,其尺寸之大,大到我们要用好几个小时来测量。我们中午在加拉塔大桥下吃烤鱼,是从脚下的水中捕捞的蓝鱼,当地叫lufer。我们一边吃烤鱼一边看着各种船只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从西方到东方,或者从东方到西方。
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不是河流,而是洪水冲出的裂缝,是在几千年前黑海涌入地中海时产生的,大约有一英里宽,数百英尺深。杰森(Jason)和阿格诺(Argonauts)曾经从这里经过,色诺芬(Xenephon)在这里击败了古希腊的军队,甚至在今天,这里依然是南欧的人们和特产与东方世界的草原和黑海海滨接触的绝佳地点。运油船、俄罗斯战舰、斑驳的中国货船、那不勒斯和南安普顿的游船都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经过。这些船只在伊斯坦布尔的山丘的对比下都显得很矮小,能够从容地从横跨欧亚海岸的悬索桥下通过。
人间?天堂?
无论我走到伊斯坦布尔何处,都能探索到历史的痕迹。历史使人向往,但是各种历史遗迹对我的双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从大巴扎沿着迪万约卢(Divan Yolu)——从君士坦丁堡到罗马的皇家古路——向上走,我在拜占庭皇帝们的足迹上前行。从多普卡帕宫(Topkapi Palace)往下到埃米诺努(Eminonu),我前进的方向将通过奥斯曼政府所在地高门(Sublime Porte)。在那里,奥斯曼的首相以苏丹的名义管理着一个从伊拉克边境到尼罗河,以及从克里米亚到多瑙河的庞大帝国。在前往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途中,我在米里安(Milion)驻足不前。这里已经是一片残石,但是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是测量整个罗马帝国的起点。
在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前,我们先走过了一条黑暗的通道,下到了地下宫殿(Yerebatan cistern)。这片地下森林由地下湖上众多美丽的大理石柱子组成,是查士丁尼(Justinian)皇帝建造的,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查士丁尼的本意是要建造一座比所有寺庙都好的寺庙,他在公元535年第一次进入地下宫殿时喃喃自语道:“所罗门,我超过它们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构造是世界上首次将大穹顶、圆边和方底组合起来。方底代表人间,穹顶代表天堂。“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天堂,”许多9世纪的俄罗斯人在拜占庭人的带领下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时感叹道,并且当场信奉了基督教。
我仿佛看到了从前的皇家生活:我在每一根柱子上都能看到查士丁尼和他俏皮的妻子狄奥多拉(Theodora)的甜蜜模样。在楼上的一间画廊里,我很惊讶地发现在大理石地板上刻着:恩里克·丹多罗(Enrich Dandolo),失明的九旬威尼斯总督,1204年率领了第一次对君士坦丁堡的袭击。对于统治过这座城市的伟大的拜占庭帝国而言,那是结束的开始。
我们眼前看到的城市是一片奥斯曼的景观。当它们的大军于1453年第二次发起袭击时,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上升起了伊斯兰的星月旗,把伊斯坦布尔变成帝国的新首都,开始重现往日的辉煌。继任的苏丹非常注重建设,为伊斯坦布尔带来了贸易与和平。天际线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清真寺,而大巴扎则从山上一直往下绵延到金角湾(Golden Horn)。
你的新发现
我很喜欢逛巴扎,这里的店铺分布在众多的巷道和拱廊中,出售的商品从旧书到珠宝,应有尽有。你可以在宜人的咖啡厅里小坐片刻,在熙熙攘攘的氛围中喝杯咖啡。大巴扎里有两座清真寺,5000多家店铺,还有数不清的秘密,可能伊斯坦布尔根本就没人能全部弄清。
大巴扎周围的街道也很值得一去,尤其是各种旧客栈,可以看到来自亚洲的骆驼商队和来自欧洲的骡子火车都在这里卸货和装货,商人们讨价还价,还在楼上吃住。
苏丹的宫殿也不容错过。与凡尔赛宫或白金汉宫不同,多普卡帕宫的外观设计不会让人觉得渺小,反而更像是一个豪华的营地。大理石和石材地面上满是连绵的亭子和帐篷,从萨拉基里奥角(Seraglio Point)一直延伸到下方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多普卡帕宫主要由三个相邻且牢固的庭院组成:第一个是公用庭院,最后一个仅供苏丹及其家人娱乐所用。其中一侧为闺房,在数个世纪内不断修建和重建,供苏丹的妃嫔和女性侍者居住。当走过这里时,我们仍能感觉到它其中蕴藏的诱惑和暴行。
从多普卡帕宫向外可以看到一座横跨水道的锥形塔,那就是著名的金角湾。虽然没有其最终汇入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壮观,但是金角湾依然是重要的河流,将古老的伊斯坦布尔与通往更多现代化新区的贝伊奥卢(Beyoglu)分隔开来。这里曾经叫做加拉塔,是一座意大利商人经营的小城市;即使在多个世纪以后,它依然保持着欧洲的特点。现在这里是伊斯坦布尔的许多领事馆、饭店、酒吧和酒店的聚集地。多普卡帕宫、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周围的地区非常适合观光,但是贝伊奥卢展现的是现代化的伊斯坦布尔。
实际上,加拉塔和著名的热那亚塔(很值得登顶观赏风景)下就是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这是一个由粗野派仓库改造而成的艺术馆。前一刻你还在大巴扎,一边喝咖啡一边感受阿拉伯之夜,下一刻你就在享用来自纽约或旧金山的大餐。这就是伊斯坦布尔。
无论何时我返回伊斯坦布尔,过去20年我几乎每年都去伊斯坦布尔,我总是惊讶于眼前这种两个大洲之间、时间和信念之间、古代和现代之间交融而成的奇异景象。我看到第一次来伊斯坦布尔的人小心翼翼却又充满期望地一边看导游书一边探索走哪条路的样子,总是很羡慕他们的发现。
我第一次跨境进入土耳其的经历是从波兰的格但斯克(Gdansk)长途徒步过去的。那次,我的最终目的地是壮观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但是,才到埃迪尔内(Erdine)我就不想离开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坐落在土耳其与希腊和保加利亚的边境,由哈德里安(Hadrian)皇帝创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曾一度被希腊军队在军事行动中占领,当时名为亚德里安堡(Adrianople)。虽然土耳其人最终夺回了埃迪尔,但是,埃迪尔依然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了,成了一座偏居一隅的城市,但是实际上,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对我而言,它是土耳其的灵魂——对伊斯坦布尔本身而言也是绝佳的范本。
在我们徒步穿越以灰色和褐色为主调的后共产主义东欧地区的城市之后,埃迪尔内是我们进入土耳其这个奇妙世界的大门:小吃摊、咖啡馆、饭店、集市、香料和薄荷茶,应有尽有……大门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我们第一晚住在一家古老的酒店,古老到门把上已经留下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痕迹。早晨在打鸣声像宣礼员一样宏亮的小公鸡的叫声中醒来,享用了美味的酸奶和蜂巢,然后开始探索这个奥斯曼帝国的第二首都。
埃迪尔内的游客并不多,我们在满是19世纪风情木屋的奥斯曼地区里漫步。如果我们半闭双眼,仿佛就回到了帕夏(古土耳其的长官)和维齐(古土耳其帝国的官员)的时代,身边走着的都是前去欧洲征战的军队。
后一天,我们进到了赛里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的庭院,欣赏着这座很可能是土耳其有史以来最完美和最被寄予厚望的清真寺。这是16世纪的天才建筑师希南(Sinan)的代表作,不仅可以与伊斯坦布尔的杰出清真寺媲美,还不输于更晚建成的所有清真寺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Aya Sofya)。绕过那些做日常祈祷的信徒,我也找了一个空间,在这片宇宙般浩瀚的拱顶之下反思自己的渺小。出了教堂以后,我又来到了16世纪的浴室,也是希南的作品,享受了一场轻松的蒸气浴。
掺杂了一部分欧洲风情和一部分伊斯兰风情,埃迪尔内既现代又传统,而且缓慢、包容、轻松。埃迪尔内的生活并不匆忙,老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下着西洋双陆棋以及喝茶。古时候,奥斯曼的军队在这里集结,开始前往塞尔维亚和希腊,甚至到达1000英里以外的维也纳城下。但是一旦军队离开,这座城市就会回归平静,苏丹重新开始在皇家园林里狩猎,完全不见伊斯坦布尔的人口众多的压力。
值得一去的景点还包括奥斯曼的医学博物馆,就在火车站附近。它展示了古时候伊斯兰的医学成果,尤其是在心理疾病方面的成果。当时的欧洲将精神失常的人们禁锢在闹市区被众人嘲笑和围观,奥斯曼的医生却采用了温和而有效的疗法——芳香疗法、音乐和水声,就算不能彻底治愈,也能缓解病人的症状。
且不论风格奇异的咖啡馆,单是铺满鹅卵石的街道就体现出了中欧时期的氛围。埃迪尔内与中欧通过贸易和战争联系在一起,许多欧洲东南部的语言在埃迪尔内都一度盛行,包括希腊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德语、品都斯(Pindus)和罗多彼(Rhodopes)山脉的山区方言等。埃迪尔内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但是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地方。回顾过去也是品味未来。
只要乘坐几个小时的巴士或汽车就能到达伊斯坦布尔,一座伟大和繁华的城市,一座充满了意义、机会、财富、诱惑和刺激的城市,那么多感受扑面而来,让人无法一次体验完整。
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旅行并无太大的亮点:两天的行程都在色雷斯(Thracian)平原上穿行,不停地寻找岔路躲开主路和肮脏的大卡车。一直到泰基尔达(Tekirdag),我们数月以来几千英里的旅途中第一次看到了海,才感到了欣慰。我们躺在沙滩上的尖塔影子里,听着宣礼员对祈祷者的呼喊在水面上回响,看着成群的鹳在天空中飞过。茶店老板对着我们招手,邀请我们进店,我们只是报以微笑。再走几英里,再过几小时,我们就能到达这座梦想之都。
“你们走来的?从波兰走来?”接待员摇摇头,“你们一定带了AK47。”
我很高兴听到他这么说:这使我觉得自己非常勇敢。当然,这是一句废话:从波兰到伊斯坦布尔,一路上我们都在村庄和农场里吃住,接待我们的人们都非常友善。我唯一一次挥动棍棒还是赶开一只喀尔巴阡山的牧羊犬。但是他的这种反应我们感觉似曾相识。人们在邀请我们进屋的时候总是说:“你们现在安全了,但是不要再往前走了,就在这里吧。”翻越山脊、穿越河流或在下一个城镇,人们总是说“别人会抢劫你们、欺骗你们或者生吃了你们。”但是在下一个目的地,当然,人们还是这样说。
东西交融之地
在马尔马拉海岸边停泊着许多大船,就像路边耐心等待的牛群一般。我们一边怀着憧憬,一边经过古老的伊斯坦布尔的条纹斑驳的墙壁——由碎石、石头和砖头砌成的两道墙和三道墙,墙面被塔楼的影子切开,在朝向马路的一侧看起来非常可怕。拜占庭人认为没有人能够从海上占领这座城市。在巨石的影子里,我们穿过了小市场的花园——这个市场在中世纪的欧洲对这座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提供着给养。
作为被拜占庭人改名的名城,君士坦丁堡是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作为第二个罗马而创建的。它围住了七座山峰,正如罗马一般。在伊斯坦布尔我们却完全看不到山峰:伊斯坦布尔完全就是一座山地城市,全是陡峭的街道,甚至还有满是台阶的街道,尽管无法与19世纪末期的新艺术时期的卡蒙多(Camondo)台阶媲美。
当我们背着行囊在这座城市中行走时,许多挑夫背着沉重的货物从我们身边经过,只在额头上系一根带子固定货物。他们弯腰的程度几乎是我们的两倍,这让我们略有擦伤的肩膀显得很是羞愧。但是山丘使我们精神一振,迎着微风,从巷顶或者街窗环视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发光且波涛汹涌。
博斯普鲁斯海峡直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蜿蜒穿过伊斯坦布尔的中心,将整座城市撑在世界上最令人惊讶的交叉路口上。很多城市都以东西方交融而闻名,在伊斯坦布尔我们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夸夸其谈。我们站在欧洲的边缘,向东可以穿过海峡看到亚洲。或许,当威名远播的大使在16世纪创建它时,就想让它成为整个世界的首都。 当然,16世纪时他所处的世界更小。伊斯坦布尔就好像是连接两个世界的十字转门,其尺寸之大,大到我们要用好几个小时来测量。我们中午在加拉塔大桥下吃烤鱼,是从脚下的水中捕捞的蓝鱼,当地叫lufer。我们一边吃烤鱼一边看着各种船只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从西方到东方,或者从东方到西方。
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不是河流,而是洪水冲出的裂缝,是在几千年前黑海涌入地中海时产生的,大约有一英里宽,数百英尺深。杰森(Jason)和阿格诺(Argonauts)曾经从这里经过,色诺芬(Xenephon)在这里击败了古希腊的军队,甚至在今天,这里依然是南欧的人们和特产与东方世界的草原和黑海海滨接触的绝佳地点。运油船、俄罗斯战舰、斑驳的中国货船、那不勒斯和南安普顿的游船都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经过。这些船只在伊斯坦布尔的山丘的对比下都显得很矮小,能够从容地从横跨欧亚海岸的悬索桥下通过。
人间?天堂?
无论我走到伊斯坦布尔何处,都能探索到历史的痕迹。历史使人向往,但是各种历史遗迹对我的双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从大巴扎沿着迪万约卢(Divan Yolu)——从君士坦丁堡到罗马的皇家古路——向上走,我在拜占庭皇帝们的足迹上前行。从多普卡帕宫(Topkapi Palace)往下到埃米诺努(Eminonu),我前进的方向将通过奥斯曼政府所在地高门(Sublime Porte)。在那里,奥斯曼的首相以苏丹的名义管理着一个从伊拉克边境到尼罗河,以及从克里米亚到多瑙河的庞大帝国。在前往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途中,我在米里安(Milion)驻足不前。这里已经是一片残石,但是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是测量整个罗马帝国的起点。
在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前,我们先走过了一条黑暗的通道,下到了地下宫殿(Yerebatan cistern)。这片地下森林由地下湖上众多美丽的大理石柱子组成,是查士丁尼(Justinian)皇帝建造的,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查士丁尼的本意是要建造一座比所有寺庙都好的寺庙,他在公元535年第一次进入地下宫殿时喃喃自语道:“所罗门,我超过它们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构造是世界上首次将大穹顶、圆边和方底组合起来。方底代表人间,穹顶代表天堂。“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天堂,”许多9世纪的俄罗斯人在拜占庭人的带领下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时感叹道,并且当场信奉了基督教。
我仿佛看到了从前的皇家生活:我在每一根柱子上都能看到查士丁尼和他俏皮的妻子狄奥多拉(Theodora)的甜蜜模样。在楼上的一间画廊里,我很惊讶地发现在大理石地板上刻着:恩里克·丹多罗(Enrich Dandolo),失明的九旬威尼斯总督,1204年率领了第一次对君士坦丁堡的袭击。对于统治过这座城市的伟大的拜占庭帝国而言,那是结束的开始。
我们眼前看到的城市是一片奥斯曼的景观。当它们的大军于1453年第二次发起袭击时,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上升起了伊斯兰的星月旗,把伊斯坦布尔变成帝国的新首都,开始重现往日的辉煌。继任的苏丹非常注重建设,为伊斯坦布尔带来了贸易与和平。天际线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清真寺,而大巴扎则从山上一直往下绵延到金角湾(Golden Horn)。
你的新发现
我很喜欢逛巴扎,这里的店铺分布在众多的巷道和拱廊中,出售的商品从旧书到珠宝,应有尽有。你可以在宜人的咖啡厅里小坐片刻,在熙熙攘攘的氛围中喝杯咖啡。大巴扎里有两座清真寺,5000多家店铺,还有数不清的秘密,可能伊斯坦布尔根本就没人能全部弄清。
大巴扎周围的街道也很值得一去,尤其是各种旧客栈,可以看到来自亚洲的骆驼商队和来自欧洲的骡子火车都在这里卸货和装货,商人们讨价还价,还在楼上吃住。
苏丹的宫殿也不容错过。与凡尔赛宫或白金汉宫不同,多普卡帕宫的外观设计不会让人觉得渺小,反而更像是一个豪华的营地。大理石和石材地面上满是连绵的亭子和帐篷,从萨拉基里奥角(Seraglio Point)一直延伸到下方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多普卡帕宫主要由三个相邻且牢固的庭院组成:第一个是公用庭院,最后一个仅供苏丹及其家人娱乐所用。其中一侧为闺房,在数个世纪内不断修建和重建,供苏丹的妃嫔和女性侍者居住。当走过这里时,我们仍能感觉到它其中蕴藏的诱惑和暴行。
从多普卡帕宫向外可以看到一座横跨水道的锥形塔,那就是著名的金角湾。虽然没有其最终汇入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壮观,但是金角湾依然是重要的河流,将古老的伊斯坦布尔与通往更多现代化新区的贝伊奥卢(Beyoglu)分隔开来。这里曾经叫做加拉塔,是一座意大利商人经营的小城市;即使在多个世纪以后,它依然保持着欧洲的特点。现在这里是伊斯坦布尔的许多领事馆、饭店、酒吧和酒店的聚集地。多普卡帕宫、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周围的地区非常适合观光,但是贝伊奥卢展现的是现代化的伊斯坦布尔。
实际上,加拉塔和著名的热那亚塔(很值得登顶观赏风景)下就是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这是一个由粗野派仓库改造而成的艺术馆。前一刻你还在大巴扎,一边喝咖啡一边感受阿拉伯之夜,下一刻你就在享用来自纽约或旧金山的大餐。这就是伊斯坦布尔。
无论何时我返回伊斯坦布尔,过去20年我几乎每年都去伊斯坦布尔,我总是惊讶于眼前这种两个大洲之间、时间和信念之间、古代和现代之间交融而成的奇异景象。我看到第一次来伊斯坦布尔的人小心翼翼却又充满期望地一边看导游书一边探索走哪条路的样子,总是很羡慕他们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