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之家乐了十里八乡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老人们一起唱戏玩
  在莱州市夏邱镇小初家村,一条只能容两人并肩通过的小胡同里,经常会传出吕剧的曲调,这里是吕剧爱好者的乐园———民乐之家工作室的活动场地,到这里活动的成员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2006年夏天的一个双休日,王立回家看望父母,遇到一群老人和他的父母在一起咿咿呀呀地唱戏,气氛热烈。王立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把老人组织到一起唱戏玩,该多好啊。
  王立的父母性格内向,身体也不好,住过几次医院。王立观察了几次,发现父母跟大家在一起唱吕剧的时候,心情特别好,精神也特别足。于是王立购买了乐器、音响和影像设备,正式成立了民乐之家工作室。
  印曲谱刻光盘服务很贴心
  在王立老家的墙上,贴满了民乐之家成员们演唱活动的合影照片,沙发底下是满满的两盒子曲谱。每份曲谱的封皮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民乐之家吕剧曲谱第几集的注释,右边则是目录,而最贴心的是封皮中间标明了使用者的乐器名称。
  “每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而且都注明了,大家也不会拿乱,封皮还用透明胶带贴好了,怕翻来翻去纸张破裂。这些乐谱都是我亲手抄写、亲自印制的,我的五年部队印刷厂工作经历和印刷装订技术现在发挥了作用。”王立说。
  每次演出之后,王立就利用休息时间给参演者刻录演出的视频光盘,照片和录像全都在里面。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唱戏唱得忘记了病痛
  从一把二胡到乐器齐全,从四五人到二三十人,从家庭演唱会到民乐之家,周围几个乡镇的吕剧爱好者慕名前来,民乐之家工作室的院子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王立在录制演出活动视频的同时,也参加演唱。每次演唱活動,王立都组织得像模像样,有背景幕,有主持人,像正规剧团演出一样,很“高大上”。
  从2010年春天开始,王立的周六周日都奉献给了民乐之家。周六是演唱会的活动时间,周日便是王立修整庭院的时间。没有做过泥瓦工的王立一点一点地弄,居然也做得有模有样,不比专业的差。正屋地板的铺设、墙体的加厚都是王立一个人弄的。从泥土墙、水泥地,到白墙、瓷砖、木质地板,王立用自己的孝心,给老人们带来了优美的活动环境。
  王立的爱人张同娟尽心尽力支持丈夫,每个周末回到老家,都要屋里屋外收拾一遍,让公婆和老人们有个干净舒心的环境。张同娟还成为民乐之家的一名专业摄像师,免费为老人拍摄演唱会的视频。
  民乐之家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人愿意花2000元请他们去演出一场,但他们没有参加过一次商业演出,却总是出现在公益活动中。
  王立说:“这些年,有三位老人患病,大家都没有看出来,因为演唱会的快乐让老人忘记了疾病,战胜了痛苦,他们是唱着吕剧离开大家的。我去医院看望他们时,老人们脸上露出的都是温馨的笑容。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付出换来这么多老年人的幸福快乐,非常值得。”
其他文献
家乡有句俗语,叫作“眼是草鸡毛,手脚是好汉”,类似于“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小时候,发愁作业写不完、农活多到干不完时,妈妈都会叨叨几遍。18岁那年,我学会了扎仰棚(花纸天棚)这个营生,便和这句话有关。  1968年春天,我家盖起了四间新房,需请人扎个仰棚,相当于如今的吊顶。我们村扎仰棚都是自家备材料,找孔家疃村的扎纸匠孔师傅,每个仰棚的工钱是两块五毛钱,还要管两顿饭。算下来,除了灶间,我家的三间屋
我的母亲自幼失去双亲,曾被两度送人,一度做童养媳。她不甘心那样苦一辈子,听大人们讲,全国解放了,妇女要翻身,童养媳可以另找婆家,她决心跳出火坑。  经人介绍,1953年春天,她与当时在乡公所任团支部书记的父亲结婚。第二年的冬天,我出生了。我出生后第十天,父亲被选去驻马店地委学习,之后成为国家干部。我奶奶逢人便讲,说我有福气,我的降生给全家带来福气,从此全家有好日子过了。  好日子过了不到十年,新问
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得了一场病,持续高烧,滴水不进。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和我赶到县城医院,大夫有点不耐烦地说:“孩子都这样了还来医院干什么?没多大意义了。”旁边有病人家属也关切地过来捏捏我的小胳膊,说:“身子都凉了,别要了。”也有人安慰母亲:“还年轻,再生就是了,别太难过。”母亲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一句话也不说。  那个年代,县城医院就是老百姓的天,那里的大夫说不行,就是不行了。黄昏时分
一天老同学聚会,这个说,我命苦,儿子不长进,三十几了还带着老婆孩子啃老;那个说,我的命才苦呢,我的许多下级退休金比我高一倍;这个说,我的命是真苦,该到与子偕老的时候,老伴却走了;那个说,我的命比黄连还苦哇,吃穿不愁了,可得了医学还没有攻克的疾病,今天不知道明天啊……借用托尔斯泰“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说命苦的老同学各有各的苦处。  这时,在一旁静静倾听的她说话了。她說:
期刊
“嘀!夕阳红卡!”上午8时30分,熊凤兰拽着表妹快步迈上了113路公交车。  此时正值上班早高峰,车上异常拥挤,五站路,没有人为这位披着新染的齐肩黑发、身穿灰色修身长羽绒服的81岁老人让座。熊凤兰并不觉得年轻乘客不懂事:“坐公交车从来没人给我让过座位,可能没人觉得我有八十多岁了。”  每天坐公交车20分钟到达练舞场地,身高162厘米的熊凤兰脱下羽绒服,修身的花色上衣配上长裙,腰板挺得很直。她坐在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