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 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一、点滴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 。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二、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包括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恰当创设交际情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其次,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一、点滴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 。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二、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包括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恰当创设交际情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其次,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