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7-0316-04
2007年,美国FDA共批准了17个新分子实体。其中除4个抗肿瘤新药、2个抗感染新药和2个抗病毒新药外(见本刊上期介绍),尚包括2个精神神经系统用新药二甲磺酸赖右他明(lisdexamfetamine dimesylate/Vyvanse。以下简称为赖右他明)和罗替戈汀(rotigotine/Neupro)、3个心血管系统用新药半富马酸阿利克仑(aliskiren hemifumarate/Tektuma。以下简称为阿利克仑)、安巴生坦(ambrisentan/Letairis)和奈比洛尔(nebivolol/Bystolic)及4个其它药效类别新药醋酸兰来肽(lanreotide acetate/Somatuline Depot。以下简称为兰来肽)、二盐酸沙丙蝶呤(sapropterin dihydrochloride/Kuvan。以下简称为沙丙蝶呤)、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Voluven)和用作放射性诊断剂的氨(N13)(ammonia N13/Ammonia N13)。FDA还在2007年批准了2个新生物制剂依库株单抗(eculizumab/Soliris)和甲氧基聚乙二醇化倍他依泊汀(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epoetin beta/Mircera。以下简称为MPEG-βEPO)。
1 精神神经系统用药
1.1 赖右他明
Shire和New River制药两公司合作开发,2007年2月23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
赖右他明是专为降低安非他明(amphetamine)的滥用倾向而设计的一个前体药物,其分子实由右安非他明(dexamphetamine)和天然氨基酸左赖氨酸(L-lysine)共价结合组成。由于赖右他明被胃肠道吸收后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右安非他明,故可减少滥用风险。
赖右他明为一日1次用口服胶囊制剂,有30、50和70 mg/胶囊三种剂量规格。来自Ⅱ和Ⅲ期试验的数据证实,赖右他明三种剂量治疗均能较安慰剂在任一研究时段显著改善6~12岁患者的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症状。赖右他明在临床研究中通常可被很好耐受,它治疗儿童患者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难以熟睡和腹痛等。
1.2 罗替戈汀
Schwarz生物科学公司开发,2007年5月9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症状。罗替戈汀为透皮贴膏制剂,是FDA迄今批准的第一个抗帕金森氏病用经皮给药疗法药物,剂量规格有2、4和6 mg/24 h三种。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运动原系统疾病,它由脑中多巴胺生成细胞丧失所致。罗替戈汀属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贴膏因被设计为能通过经皮途径连续24 h释药,故可一日1次用药并由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经激活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进而模拟多巴胺神经递质效应而最终呈现抗帕金森氏病作用的。
罗替戈汀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症状的疗效已得到三项总计包括 1 154例未服用其它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临床试验的证实。这些试验中一项为固定剂量响应研究,另两项是灵活剂量研究。罗替戈汀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贴膏部位皮肤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瞌睡和失眠等,它们大多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典型不良反应。罗替戈汀的其它潜在安全性问题有睡眠发作、幻觉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帕金森氏病有4种主要症状:手、臂、腿、颌和脸部震颤;四肢和躯体强直;运动徐缓或迟缓;平衡和协调性下降(或称体位性不稳定性)。随着上述症状日趋明显,患者可能发展到难以行走、讲话或完成其它简单的任务。罗替戈汀先前已于2006年1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且其适应证还包括与左旋多巴(levodopa)合用治疗进行性帕金森氏病患者。
2 心血管系统用药
2.1 阿利克仑
Novartis公司开发,2007年3月6日获得FDA批准,用于单用或合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后者是引致中风、心脏病发作、肾衰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由。阿利克仑为一日1次用口服片剂,其剂量规格有150和300 mg/片两种。
阿利克仑是FDA十几年来批准的第一个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属口服肾素抑制剂,而肾素则是一种在血压调控环路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肾分泌蛋白质。阿利克仑的作用点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顶端,目前市场上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大多作用在此系统的较后环节。阿利克仑于2007年8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阿利克仑的降压疗效已经6项总计包括2 000多例轻至中度高血压受试者的安慰剂对照8 wk临床试验的证实。阿利克仑对所有人口统计学亚组人群且不论患者性别和年龄均有效,尽管它对非洲裔美国人的降压效果似要较对白种人和亚洲人小些。阿利克仑合用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绝大多数其它类别抗高血压药物还能获得更显著的降压幅度。
阿利克仑的安全性也已在6 460多例(其中1 740例用药6个月以上,1 250例用药超过1年)的患者中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其副反应通常轻微和短暂。阿利克仑治疗人群最常报告的副反应是腹泻,它在较高剂量用药患者中的发生率接近2%。相比之下,安慰剂组的腹泻发生率约是1%。与其它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相似,阿利克仑偶尔也会致某些个体发生过敏反应并表现出面部、唇、舌肿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2 安巴生坦
Gilead科学有限公司开发,2007年6月15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安巴生坦属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其作用类似于已上市的同类药物如波生坦(bosentan/Tracleer)等,但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更少。安巴生坦为一日1次用口服片剂,规格有5和10 mg/片两种。
肺动脉高血压是一种罕见但却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在肺动脉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肺中小动脉已呈狭窄或有阻塞,故心脏须更努力工作才能使血液通过这些肺小动脉。长期如此,过度工作的心脏肌肉就会变得衰弱并逐渐丧失将足够血液泵过肺的能力。肺动脉高血压个体的症状包括呼吸短促、疲劳、胸痛、头晕甚至昏晕等。
安巴生坦是作为罕见病用药并经优先审批程序获得FDA批准的。两项合计包括393例受试者的国际性临床试验证实,安巴生坦能较安慰剂显著改善以标准6 min行走实验指示的身体活动能力且具延缓肺动脉高血压恶化作用。安巴生坦治疗安全,最常见的副反应包括腿和裸关节肿胀、鼻充血、窦炎和面部发红等。
2.3 奈比洛尔
Forest Lab公司开发的一个新β-阻滞剂,2007年12月17日获得FDA批准,用于一日1次单用或合用其它类别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奈比洛尔在每日剂量≤10 mg时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活性,这使其尚具有能致血管舒张和减少总外周阻力的额外药理学性质。奈比洛尔先前已由Janssen制药公司在除北美地区外的世界50多个国家注册并上市。
β-阻滞剂是在美国应用最广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一项总计涉及2 000多例受试者(包括26%的黑种人、54%的男性、19%的老年人和8%的糖尿病患者)的广泛临床试验计划已经证实,奈比洛尔能够显著降低广泛高血压人群的坐姿舒张压和收缩压,其抗高血压疗效与其它β-阻滞剂相当。研究也发现奈比洛尔耐受性良好,且它的传统β-阻滞剂样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一些。奈比洛尔治疗的最常见副反应有头痛、疲劳感、头晕和腹泻等。但其与其它β-阻滞剂一样,亦会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及抑制肾素活性。
3 其它药效类别药物
3.1 兰来肽
Beayfour Ipsen公司开发,2007年8月30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然而却可能危及生命的成人肢端肥大症,后者常由源自脑垂体良性肿瘤触发的生长激素异常分泌所致。兰来肽的具体适应证是:长期治疗对外科手术和(或)放射疗法没有适当响应或不适合使用这些手段治疗的成人肢端肥大症患者。
兰来肽属生长抑素类似物,它能降低体内某些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过度分泌的生长激素会促使肝脏产生并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由此直接刺激骨骼和组织生长且多表现出手、足、头的肥大,面部变化和心、肝、肾、脾等内脏肥大。肢端肥大症若不予以有效治疗,则患者常会因易患上心脏和呼吸疾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等而缩短生命。肢端肥大症的发病率约为60例/100万人左右,他们的预期寿命一般较健康人少5~10年。
兰来肽治疗肢端肥大症的安全性及其症状控制疗效已经得到两项分别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总计包括400多例受试者的关键性1年期、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证实。兰来肽为贮库型缓释制剂,它有60、90和120 mg三种规格,推荐剂量方案是每28 d注射1次。兰来肽的最常见副反应有腹泻、胆结石、瘙痒等皮肤反应、心率减缓和血糖水平变化等。兰来肽此前已在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世界近60个国家获准上市。
3.2 沙丙蝶呤
BioMarin制药公司开发,2007年12月13日获得FDA批准,由此成为迄今获得FDA批准的第一个苯丙酮尿症特异性治疗药物。沙丙蝶呤的具体获准适应证为:在遵从苯丙氨酸限制性饮食的基础上,用于减少4岁以上因四氢生物蝶呤响应性苯丙酮尿症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的血中苯丙氨酸水平。沙丙蝶呤的推荐起始剂量是一日1次口服10 mg/kg。若该剂量水平没有适当响应,则应提高剂量至1日1次20 mg/kg。沙丙蝶呤用药的具体剂量可依个体响应情况而在5~20 mg/(kg•d)范围间予以调整,推荐治疗期限为1个月。
沙丙蝶呤实为四氢生物蝶呤的合成形式,而四氢生物蝶呤是一种天然发生的辅酶因子,它能联合苯丙氨酸羟化酶代谢苯丙氨酸。沙丙蝶呤先前已在美国被批准为罕见病用药,其治疗苯丙酮尿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已得到4项研究的证实。沙丙蝶呤在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最严重副反应(不计因果关系)为胃炎、脊髓损害、链球菌感染、睾丸癌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腹痛、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疼痛、呕吐和恶心等。
苯丙酮尿症属罕见基因疾病,它在发达国家中的已诊出患者数约为5.0万人。苯丙酮尿症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所致,而此酶是代谢绝大多数含蛋白质食品都含有的苯丙氨酸这一基本氨基酸的必需酶。若个体缺乏充足的活性苯丙氨酸羟化酶,那便会致使血中的苯丙氨酸水平异常升高并对脑产生毒性,进而发展成包括严重心智迟缓、脑损害、精神疾病、癫痫发作、震颤和有限认知能力等在内的各种并发症。
3.3 羟乙基淀粉
Fresenius Kabi有限公司开发,2007年12月27日获得FDA批准,用于静脉内给药预防和治疗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血容量丧失。后者因能引起体内循环红血球和血浆量的迅速下降,故可致使个体休克,而此具潜在致命性。所以,临床上常对严重血容量丧失人群给予血容量扩充剂,以期快速恢复他们已丧失了的部分血容量,进而使得剩余红血球仍能继续向机体组织释放所需的氧。
羟乙基淀粉制剂由6%羟乙基淀粉130/0.4溶于0.9%氯化钠溶液组成,它能扩充血浆这一血液液体部分的容量,由此驱使血液进入小血管即毛细管。临床试验表明,羟乙基淀粉的作用类似于其它已获准的血容量扩充剂。譬如,在整形手术中,羟乙基淀粉被证实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先前已上市的一个淀粉类血容量扩充剂Hespan相当。而在经历主要手术的新生儿和婴儿人群中,羟乙基淀粉在扩充血容量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被确认等效于白蛋白类血容量扩充剂。
在美国以外地区进行的诸研究还表明,羟乙基淀粉在经历各种外科程序之2~75岁广泛患者中的安全性类似于那些国家临床上常用的其它血容量扩充剂。羟乙基淀粉的最常见副反应是恶心和瘙痒。但羟乙基淀粉不推荐用于已经历体液过载或存在与低血容量无关的肾衰竭、或正行透析的肾衰竭患者,亦不推荐用于血钠或血氯化物水平严重升高或颅内出血个体。
4 新生物制剂
4.1 依库株单抗
Alexion制药公司开发,2007年3月16日获得FDA批准,由此成为迄今获得FDA批准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的第一个药物。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可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和过早死亡的罕见血液疾病,它在美国的诊出率约为1/100万人。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通常见于成人,它以红细胞异常发育为特征。由于血流中存在异常细胞,所以担负消灭细菌和其它引致感染生物体的天然发生蛋白即补体系统就会分解这些细胞,结果导致出现异常深色尿液,更重要的是引致贫血。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个体可能表现出疼痛、疲劳、虚弱、需频繁输血、血液凝结及发生危及生命或致死性的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肠疾等症状和并发症。
依库株单抗能通过阻滞补体系统活性而阻止红细胞分解,但它不具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治愈效果。依库株单抗是以一项包括87例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和一系列其它试验数据而获FDA批准的。其中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依库株单抗治疗26 wk后的血红蛋白浓度稳定患者比例达到50%,而安慰剂组的相应指标值为0。依库株单抗治疗也能显著减少个体需输血的次数。
依库株单抗因阻滞了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故会提高患者对某些严重感染(尤其是可致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易感性。鉴于相关研究揭示严重脑膜炎球菌感染是依库株单抗治疗患者的最重要副反应,所以随后临床已推荐所有接受依库株单抗治疗个体都必须事先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
4.2 MPEG-βEPO
Roche公司开发的一个长效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2007年11月14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正进行透析和尚未接受透析患者的慢性肾病相关贫血。MPEG-βEPO是现在美获准以每2 wk1次频率给药纠正贫血的唯一一个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及能以一月1次或每2 wk1次剂量方案维持所有慢性肾病人群稳定血红蛋白水平的唯一一个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不同,MPEG-βEPO具有相对新型的作用机制,它属连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MPEG-βEPO具有较之促红细胞生成素更大的体内活性且其半衰期在所有FDA业已批准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中最长,分别为阿法达贝依泊汀(darbepoetin alfa)和阿法依泊汀(epoetin alfa)半衰期的6和20多倍。因此,MPEG-βEPO能较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更真实地模拟机体的生理学过程而刺激红细胞生产,由此导致释放可预计的和稳定的血红蛋白水平。MPEG-βEPO获准用于所有慢性肾病人群,其中用作慢性肾病相关贫血即俗称肾性贫血维持疗法时可节减透析患者几近半数的医疗时间,临床益处显著并具药物经济学价值。
FDA主要依据来自迄今在慢性肾病相关贫血治疗领域中进行过的一项最大规模临床计划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作出上述批准决定的。该临床计划共由总计包括29个国家的2 700多例患者的10项国际性研究组成,后者包括两项纠正和4项维持疗法Ⅲ期试验。它们证实MPEG-βEPO纠正正进行透析和尚未接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已上市的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相当,其中在现未接受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人群中有97.5%的个体经以每2 wk1次给药MPEG-βEPO治疗而达到了血红蛋白≥11 g/dL这一目标水平。另外,对自接受一种较短效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而转用每月1次给药MPEG-βEPO治疗者,他们的血红蛋白水平也能得到稳定维持(±1 g/dL)。
肾性贫血的治疗目标是首先安全、平稳地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至目标范围、然后予以长期有效维持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展。MPEG-βEPO治疗安全,其安全性分析共包括近1 800例接受该药和约900例使用某种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患者。分析发现约6%的MPEG-βEPO治疗个体经历了副反应,其中最常报告症状是高血压。MPEG-βEPO的安全性与其它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相似且耐受性通常良好。MPEG-βEPO可室温储存,它先前已于2007年7月获得了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收稿日期:2008-04-11)
2007年,美国FDA共批准了17个新分子实体。其中除4个抗肿瘤新药、2个抗感染新药和2个抗病毒新药外(见本刊上期介绍),尚包括2个精神神经系统用新药二甲磺酸赖右他明(lisdexamfetamine dimesylate/Vyvanse。以下简称为赖右他明)和罗替戈汀(rotigotine/Neupro)、3个心血管系统用新药半富马酸阿利克仑(aliskiren hemifumarate/Tektuma。以下简称为阿利克仑)、安巴生坦(ambrisentan/Letairis)和奈比洛尔(nebivolol/Bystolic)及4个其它药效类别新药醋酸兰来肽(lanreotide acetate/Somatuline Depot。以下简称为兰来肽)、二盐酸沙丙蝶呤(sapropterin dihydrochloride/Kuvan。以下简称为沙丙蝶呤)、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Voluven)和用作放射性诊断剂的氨(N13)(ammonia N13/Ammonia N13)。FDA还在2007年批准了2个新生物制剂依库株单抗(eculizumab/Soliris)和甲氧基聚乙二醇化倍他依泊汀(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epoetin beta/Mircera。以下简称为MPEG-βEPO)。
1 精神神经系统用药
1.1 赖右他明
Shire和New River制药两公司合作开发,2007年2月23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
赖右他明是专为降低安非他明(amphetamine)的滥用倾向而设计的一个前体药物,其分子实由右安非他明(dexamphetamine)和天然氨基酸左赖氨酸(L-lysine)共价结合组成。由于赖右他明被胃肠道吸收后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右安非他明,故可减少滥用风险。
赖右他明为一日1次用口服胶囊制剂,有30、50和70 mg/胶囊三种剂量规格。来自Ⅱ和Ⅲ期试验的数据证实,赖右他明三种剂量治疗均能较安慰剂在任一研究时段显著改善6~12岁患者的注意力缺乏和多动症症状。赖右他明在临床研究中通常可被很好耐受,它治疗儿童患者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难以熟睡和腹痛等。
1.2 罗替戈汀
Schwarz生物科学公司开发,2007年5月9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症状。罗替戈汀为透皮贴膏制剂,是FDA迄今批准的第一个抗帕金森氏病用经皮给药疗法药物,剂量规格有2、4和6 mg/24 h三种。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运动原系统疾病,它由脑中多巴胺生成细胞丧失所致。罗替戈汀属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贴膏因被设计为能通过经皮途径连续24 h释药,故可一日1次用药并由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经激活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进而模拟多巴胺神经递质效应而最终呈现抗帕金森氏病作用的。
罗替戈汀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症状的疗效已得到三项总计包括 1 154例未服用其它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临床试验的证实。这些试验中一项为固定剂量响应研究,另两项是灵活剂量研究。罗替戈汀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贴膏部位皮肤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瞌睡和失眠等,它们大多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典型不良反应。罗替戈汀的其它潜在安全性问题有睡眠发作、幻觉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帕金森氏病有4种主要症状:手、臂、腿、颌和脸部震颤;四肢和躯体强直;运动徐缓或迟缓;平衡和协调性下降(或称体位性不稳定性)。随着上述症状日趋明显,患者可能发展到难以行走、讲话或完成其它简单的任务。罗替戈汀先前已于2006年1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且其适应证还包括与左旋多巴(levodopa)合用治疗进行性帕金森氏病患者。
2 心血管系统用药
2.1 阿利克仑
Novartis公司开发,2007年3月6日获得FDA批准,用于单用或合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后者是引致中风、心脏病发作、肾衰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由。阿利克仑为一日1次用口服片剂,其剂量规格有150和300 mg/片两种。
阿利克仑是FDA十几年来批准的第一个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属口服肾素抑制剂,而肾素则是一种在血压调控环路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肾分泌蛋白质。阿利克仑的作用点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顶端,目前市场上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大多作用在此系统的较后环节。阿利克仑于2007年8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阿利克仑的降压疗效已经6项总计包括2 000多例轻至中度高血压受试者的安慰剂对照8 wk临床试验的证实。阿利克仑对所有人口统计学亚组人群且不论患者性别和年龄均有效,尽管它对非洲裔美国人的降压效果似要较对白种人和亚洲人小些。阿利克仑合用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绝大多数其它类别抗高血压药物还能获得更显著的降压幅度。
阿利克仑的安全性也已在6 460多例(其中1 740例用药6个月以上,1 250例用药超过1年)的患者中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其副反应通常轻微和短暂。阿利克仑治疗人群最常报告的副反应是腹泻,它在较高剂量用药患者中的发生率接近2%。相比之下,安慰剂组的腹泻发生率约是1%。与其它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相似,阿利克仑偶尔也会致某些个体发生过敏反应并表现出面部、唇、舌肿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2 安巴生坦
Gilead科学有限公司开发,2007年6月15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安巴生坦属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其作用类似于已上市的同类药物如波生坦(bosentan/Tracleer)等,但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更少。安巴生坦为一日1次用口服片剂,规格有5和10 mg/片两种。
肺动脉高血压是一种罕见但却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在肺动脉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肺中小动脉已呈狭窄或有阻塞,故心脏须更努力工作才能使血液通过这些肺小动脉。长期如此,过度工作的心脏肌肉就会变得衰弱并逐渐丧失将足够血液泵过肺的能力。肺动脉高血压个体的症状包括呼吸短促、疲劳、胸痛、头晕甚至昏晕等。
安巴生坦是作为罕见病用药并经优先审批程序获得FDA批准的。两项合计包括393例受试者的国际性临床试验证实,安巴生坦能较安慰剂显著改善以标准6 min行走实验指示的身体活动能力且具延缓肺动脉高血压恶化作用。安巴生坦治疗安全,最常见的副反应包括腿和裸关节肿胀、鼻充血、窦炎和面部发红等。
2.3 奈比洛尔
Forest Lab公司开发的一个新β-阻滞剂,2007年12月17日获得FDA批准,用于一日1次单用或合用其它类别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奈比洛尔在每日剂量≤10 mg时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活性,这使其尚具有能致血管舒张和减少总外周阻力的额外药理学性质。奈比洛尔先前已由Janssen制药公司在除北美地区外的世界50多个国家注册并上市。
β-阻滞剂是在美国应用最广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一项总计涉及2 000多例受试者(包括26%的黑种人、54%的男性、19%的老年人和8%的糖尿病患者)的广泛临床试验计划已经证实,奈比洛尔能够显著降低广泛高血压人群的坐姿舒张压和收缩压,其抗高血压疗效与其它β-阻滞剂相当。研究也发现奈比洛尔耐受性良好,且它的传统β-阻滞剂样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一些。奈比洛尔治疗的最常见副反应有头痛、疲劳感、头晕和腹泻等。但其与其它β-阻滞剂一样,亦会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及抑制肾素活性。
3 其它药效类别药物
3.1 兰来肽
Beayfour Ipsen公司开发,2007年8月30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然而却可能危及生命的成人肢端肥大症,后者常由源自脑垂体良性肿瘤触发的生长激素异常分泌所致。兰来肽的具体适应证是:长期治疗对外科手术和(或)放射疗法没有适当响应或不适合使用这些手段治疗的成人肢端肥大症患者。
兰来肽属生长抑素类似物,它能降低体内某些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过度分泌的生长激素会促使肝脏产生并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由此直接刺激骨骼和组织生长且多表现出手、足、头的肥大,面部变化和心、肝、肾、脾等内脏肥大。肢端肥大症若不予以有效治疗,则患者常会因易患上心脏和呼吸疾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等而缩短生命。肢端肥大症的发病率约为60例/100万人左右,他们的预期寿命一般较健康人少5~10年。
兰来肽治疗肢端肥大症的安全性及其症状控制疗效已经得到两项分别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总计包括400多例受试者的关键性1年期、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证实。兰来肽为贮库型缓释制剂,它有60、90和120 mg三种规格,推荐剂量方案是每28 d注射1次。兰来肽的最常见副反应有腹泻、胆结石、瘙痒等皮肤反应、心率减缓和血糖水平变化等。兰来肽此前已在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世界近60个国家获准上市。
3.2 沙丙蝶呤
BioMarin制药公司开发,2007年12月13日获得FDA批准,由此成为迄今获得FDA批准的第一个苯丙酮尿症特异性治疗药物。沙丙蝶呤的具体获准适应证为:在遵从苯丙氨酸限制性饮食的基础上,用于减少4岁以上因四氢生物蝶呤响应性苯丙酮尿症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的血中苯丙氨酸水平。沙丙蝶呤的推荐起始剂量是一日1次口服10 mg/kg。若该剂量水平没有适当响应,则应提高剂量至1日1次20 mg/kg。沙丙蝶呤用药的具体剂量可依个体响应情况而在5~20 mg/(kg•d)范围间予以调整,推荐治疗期限为1个月。
沙丙蝶呤实为四氢生物蝶呤的合成形式,而四氢生物蝶呤是一种天然发生的辅酶因子,它能联合苯丙氨酸羟化酶代谢苯丙氨酸。沙丙蝶呤先前已在美国被批准为罕见病用药,其治疗苯丙酮尿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已得到4项研究的证实。沙丙蝶呤在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最严重副反应(不计因果关系)为胃炎、脊髓损害、链球菌感染、睾丸癌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腹痛、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疼痛、呕吐和恶心等。
苯丙酮尿症属罕见基因疾病,它在发达国家中的已诊出患者数约为5.0万人。苯丙酮尿症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所致,而此酶是代谢绝大多数含蛋白质食品都含有的苯丙氨酸这一基本氨基酸的必需酶。若个体缺乏充足的活性苯丙氨酸羟化酶,那便会致使血中的苯丙氨酸水平异常升高并对脑产生毒性,进而发展成包括严重心智迟缓、脑损害、精神疾病、癫痫发作、震颤和有限认知能力等在内的各种并发症。
3.3 羟乙基淀粉
Fresenius Kabi有限公司开发,2007年12月27日获得FDA批准,用于静脉内给药预防和治疗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血容量丧失。后者因能引起体内循环红血球和血浆量的迅速下降,故可致使个体休克,而此具潜在致命性。所以,临床上常对严重血容量丧失人群给予血容量扩充剂,以期快速恢复他们已丧失了的部分血容量,进而使得剩余红血球仍能继续向机体组织释放所需的氧。
羟乙基淀粉制剂由6%羟乙基淀粉130/0.4溶于0.9%氯化钠溶液组成,它能扩充血浆这一血液液体部分的容量,由此驱使血液进入小血管即毛细管。临床试验表明,羟乙基淀粉的作用类似于其它已获准的血容量扩充剂。譬如,在整形手术中,羟乙基淀粉被证实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先前已上市的一个淀粉类血容量扩充剂Hespan相当。而在经历主要手术的新生儿和婴儿人群中,羟乙基淀粉在扩充血容量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被确认等效于白蛋白类血容量扩充剂。
在美国以外地区进行的诸研究还表明,羟乙基淀粉在经历各种外科程序之2~75岁广泛患者中的安全性类似于那些国家临床上常用的其它血容量扩充剂。羟乙基淀粉的最常见副反应是恶心和瘙痒。但羟乙基淀粉不推荐用于已经历体液过载或存在与低血容量无关的肾衰竭、或正行透析的肾衰竭患者,亦不推荐用于血钠或血氯化物水平严重升高或颅内出血个体。
4 新生物制剂
4.1 依库株单抗
Alexion制药公司开发,2007年3月16日获得FDA批准,由此成为迄今获得FDA批准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的第一个药物。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可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和过早死亡的罕见血液疾病,它在美国的诊出率约为1/100万人。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通常见于成人,它以红细胞异常发育为特征。由于血流中存在异常细胞,所以担负消灭细菌和其它引致感染生物体的天然发生蛋白即补体系统就会分解这些细胞,结果导致出现异常深色尿液,更重要的是引致贫血。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个体可能表现出疼痛、疲劳、虚弱、需频繁输血、血液凝结及发生危及生命或致死性的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肠疾等症状和并发症。
依库株单抗能通过阻滞补体系统活性而阻止红细胞分解,但它不具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治愈效果。依库株单抗是以一项包括87例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和一系列其它试验数据而获FDA批准的。其中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依库株单抗治疗26 wk后的血红蛋白浓度稳定患者比例达到50%,而安慰剂组的相应指标值为0。依库株单抗治疗也能显著减少个体需输血的次数。
依库株单抗因阻滞了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故会提高患者对某些严重感染(尤其是可致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易感性。鉴于相关研究揭示严重脑膜炎球菌感染是依库株单抗治疗患者的最重要副反应,所以随后临床已推荐所有接受依库株单抗治疗个体都必须事先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
4.2 MPEG-βEPO
Roche公司开发的一个长效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2007年11月14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正进行透析和尚未接受透析患者的慢性肾病相关贫血。MPEG-βEPO是现在美获准以每2 wk1次频率给药纠正贫血的唯一一个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及能以一月1次或每2 wk1次剂量方案维持所有慢性肾病人群稳定血红蛋白水平的唯一一个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不同,MPEG-βEPO具有相对新型的作用机制,它属连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MPEG-βEPO具有较之促红细胞生成素更大的体内活性且其半衰期在所有FDA业已批准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中最长,分别为阿法达贝依泊汀(darbepoetin alfa)和阿法依泊汀(epoetin alfa)半衰期的6和20多倍。因此,MPEG-βEPO能较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更真实地模拟机体的生理学过程而刺激红细胞生产,由此导致释放可预计的和稳定的血红蛋白水平。MPEG-βEPO获准用于所有慢性肾病人群,其中用作慢性肾病相关贫血即俗称肾性贫血维持疗法时可节减透析患者几近半数的医疗时间,临床益处显著并具药物经济学价值。
FDA主要依据来自迄今在慢性肾病相关贫血治疗领域中进行过的一项最大规模临床计划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作出上述批准决定的。该临床计划共由总计包括29个国家的2 700多例患者的10项国际性研究组成,后者包括两项纠正和4项维持疗法Ⅲ期试验。它们证实MPEG-βEPO纠正正进行透析和尚未接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已上市的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相当,其中在现未接受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人群中有97.5%的个体经以每2 wk1次给药MPEG-βEPO治疗而达到了血红蛋白≥11 g/dL这一目标水平。另外,对自接受一种较短效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而转用每月1次给药MPEG-βEPO治疗者,他们的血红蛋白水平也能得到稳定维持(±1 g/dL)。
肾性贫血的治疗目标是首先安全、平稳地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至目标范围、然后予以长期有效维持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展。MPEG-βEPO治疗安全,其安全性分析共包括近1 800例接受该药和约900例使用某种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患者。分析发现约6%的MPEG-βEPO治疗个体经历了副反应,其中最常报告症状是高血压。MPEG-βEPO的安全性与其它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相似且耐受性通常良好。MPEG-βEPO可室温储存,它先前已于2007年7月获得了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收稿日期:200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