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弱势学生群体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极端化、冷漠化和自私化,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网络诱导干扰,家庭教育失当,学校管理欠缺,自身预防滞后。我们必须痛定思痛,深入分析原因,找到最佳途径,构建多级管理网络,帮助他们砥砺品行,健全心智,步入人生的正确轨道。
[关键词]弱势群体;厌学型;焦虑型;网络迷恋型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98-01
我校是地处西北内陆甘肃省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弱势群体一直存在,而且这几年人数呈上升趋势,这既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我校高二学生为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厌学型、焦虑型、迷恋网络型三类。现就2014~2015级高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成因如下。
一、厌学型
1.准备不足。①思想准备不足,成功的学习依赖于充分的准备,思想认识不清,导致学习行为的准备不足。②学习准备不足,丢三落四,邋邋遢遢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谐、孩子留守等,他们因缺失父母的爱而厌学。
3.社会文化环境。①低俗文化的传播。②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学历贬值”“知识无用”“学海不如商海”等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二、焦虑型
(一)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
我校学生多数基础薄弱,对考试成功没有信心和把握,经常产生较大的考试焦虑。尤其是在考场上因知识欠缺而无法解题时,难免情绪紧张、手足无措,其焦虑状况不难想像。
(二)学生焦虑形成的外部因素
1.学校因素。一些教师讲授时褒贬态度不恰当,过分赞扬成绩好的学生,过分批评成绩差的学生,严重干扰学生的认知评价,使学生怀疑自己究竟是否是学习的料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有些学生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好时眉开眼笑、表扬有加;成绩差时冷眼看待、训斥责骂,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3.社会因素。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可避免地使学生产生焦虑。相当一部分的单位过份追求学历高的毕业生,大专生难有较理想的工作,我校弱势学生较多,他们只能考取二本以下的大学,而现在的高考仍是“一榜定终身”,人为地加大了学生对考试的期望值,这也是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因素。
三、迷恋网络型
(一)自身因素
中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他们身心发展不成熟,意志力薄弱,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诱惑缺乏自我调控能力,沉溺其中,荒废学业,甚至违法犯罪,使家长、教师为之痛心。
(二)家庭因素
1.家长工作繁忙,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当家长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后,显得无所适从,要么是听之任之,要么是把网络看成洪水猛兽,将孩子与网络隔绝。
2.家长期望过高。有些父母“望子成龙”,不顾实际地给孩子施压,久而久之,这种强加的方式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情绪,把网络当作摆脱父母压力的一种途径。
3.家庭结构的影响。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与家庭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学生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
(三)网络诱惑
网络的新鲜感、可操作性、虚拟性等,使人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制约性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使学生觉得真正进入了自由天地。这种感觉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深陷其中的负面影响很大。
(四)学校方面
1.错误的指导思想。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即使品质差,也能戴上“好”的桂冠。相反,分数低的学生,不仅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斥责,即使在品德上是好的,也会背上“黑锅”。这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放松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的指路灯。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枯燥的校园生活。学校让学生满課,课余活动和娱乐极为贫乏,使他们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挥,精神无所寄托,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便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弱势”的原因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育人。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耐心帮助教育弱势学生,使他们能够在爱心的感化下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斯 陌)
[关键词]弱势群体;厌学型;焦虑型;网络迷恋型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98-01
我校是地处西北内陆甘肃省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弱势群体一直存在,而且这几年人数呈上升趋势,这既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我校高二学生为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厌学型、焦虑型、迷恋网络型三类。现就2014~2015级高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成因如下。
一、厌学型
1.准备不足。①思想准备不足,成功的学习依赖于充分的准备,思想认识不清,导致学习行为的准备不足。②学习准备不足,丢三落四,邋邋遢遢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谐、孩子留守等,他们因缺失父母的爱而厌学。
3.社会文化环境。①低俗文化的传播。②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学历贬值”“知识无用”“学海不如商海”等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二、焦虑型
(一)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
我校学生多数基础薄弱,对考试成功没有信心和把握,经常产生较大的考试焦虑。尤其是在考场上因知识欠缺而无法解题时,难免情绪紧张、手足无措,其焦虑状况不难想像。
(二)学生焦虑形成的外部因素
1.学校因素。一些教师讲授时褒贬态度不恰当,过分赞扬成绩好的学生,过分批评成绩差的学生,严重干扰学生的认知评价,使学生怀疑自己究竟是否是学习的料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有些学生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好时眉开眼笑、表扬有加;成绩差时冷眼看待、训斥责骂,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3.社会因素。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可避免地使学生产生焦虑。相当一部分的单位过份追求学历高的毕业生,大专生难有较理想的工作,我校弱势学生较多,他们只能考取二本以下的大学,而现在的高考仍是“一榜定终身”,人为地加大了学生对考试的期望值,这也是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因素。
三、迷恋网络型
(一)自身因素
中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他们身心发展不成熟,意志力薄弱,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诱惑缺乏自我调控能力,沉溺其中,荒废学业,甚至违法犯罪,使家长、教师为之痛心。
(二)家庭因素
1.家长工作繁忙,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当家长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后,显得无所适从,要么是听之任之,要么是把网络看成洪水猛兽,将孩子与网络隔绝。
2.家长期望过高。有些父母“望子成龙”,不顾实际地给孩子施压,久而久之,这种强加的方式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情绪,把网络当作摆脱父母压力的一种途径。
3.家庭结构的影响。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与家庭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学生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
(三)网络诱惑
网络的新鲜感、可操作性、虚拟性等,使人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制约性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使学生觉得真正进入了自由天地。这种感觉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深陷其中的负面影响很大。
(四)学校方面
1.错误的指导思想。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即使品质差,也能戴上“好”的桂冠。相反,分数低的学生,不仅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斥责,即使在品德上是好的,也会背上“黑锅”。这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放松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的指路灯。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枯燥的校园生活。学校让学生满課,课余活动和娱乐极为贫乏,使他们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挥,精神无所寄托,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便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弱势”的原因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育人。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耐心帮助教育弱势学生,使他们能够在爱心的感化下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