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也满10个了。”欢欢忽闪着两只大眼睛,举着手中的数字练习本,认真地对我说。
我接过本子,从封面开始仔细地一页页翻过去,一边翻一边和他一起数。当我数到第10个时,本子上赫然用红笔画着一个标记:“10☆”。
我疑惑地对他说:“你不是拿到过了吗?”欢欢答:“没有拿到。”
“只要做了这个标记的都拿到过,然后从这儿开始,再集满10颗星才能再拿奖品。”
欢欢还是肯定地对我说:“樊老师,我真的没拿到过。”
我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好忘事的我,该奖的没奖?”
一旁的配班老师对我深信不疑:“不会的,欢欢肯定拿到过,你发奖品的时候,我也听到,说满10颗星的奖笔帽。如果他没拿到,当时怎么不说啊?”
可我自己没这个自信,也许真的漏奖了,于是把奖品爽快地给了他,并认真地向他道了歉:“对不起,老师忘了,你应该早就得到奖品的。”
欢欢高兴地拿着笔帽离开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大班开始,就有了学写数字的要求。当然“写数字”没有“搭积木、做手工”那么好玩,有的孩子更是敷衍了事。为了激发孩子认真书写的兴趣,对表现良好的孩子给予肯定,促使蒙混过关的孩子也主动自觉地完成任务,我专门设立了一个“可爱笔帽奖”。
如果能保持“正确姿势、认真书写、及时完成”,将得到3颗星,即每项一颗星。本子上集满10颗星,可得到“可爱笔帽”一个。孩子们都以得到这个奖品为荣,主动性大大增强,认真多了。除了物质奖励,我们也会给孩子精神奖励:奖励贴花、奖励当值日生、多玩一次游戏等。
我继而又批改起了作业本。突然,欢欢走过来,把刚才那个笔帽还给了我,并说:“还是还给你比较好。”我追问:“你不是没拿过吗?”他立即转身离开,没有回答我。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带着疑惑继续批作业。忽然,我发现了手边一本很破旧的本子,顿时明白了……
全班小朋友中,欢欢的本子损坏最厉害,而且字迹潦草,橡皮又擦不干净,数字也写得颠颠倒倒,所以,他到现在也没集满10个☆,刚才他拿着的一定是别人的本子,他这是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呢!可喜的是,他后来通过自省,还来了奖品,这其中需要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呀!
于是,在做完操小朋友们吃餐点时,我悄悄将欢欢找来,我问他:“刚才为什么把奖品还给老师?”欢欢看着我欲言又止。
我等了一会儿,见他不说,于是一边翻他的本子一边主动“进攻”:“你本子上有没有10颗星?”他摇摇头,轻轻说:“没有。”
“刚才的本子是谁的呀?”
“程程的。”
“你为什么拿程程的本子给老师看?”
“我、我、我……刚才冲动了。”欢欢紧张得结巴了。
我接他的话:“你为什么冲动呢?”
“我把奖品还给老师了。”
我再次重复说:“是的,你还给老师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冲动了?”
“我把奖品还给老师了。”欢欢答非所问。
我轻轻地笑着对他说:“你还给老师了,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没关系,告诉老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知道这不是自己的本子吗?”他点点头又摇摇头。
“是不是当时很想要笔帽,可自己没有10颗星,所以一冲动就这么做了?”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后来我想想不对,就还了。”
“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事不要紧,只要改正还是好孩子。我奖你一个‘诚实小贴花’。”
其实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这种“说谎”的现象,大人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观察体会孩子“说谎”中所蕴藏的心思,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戴上“说谎”的帽子,也许这种“说谎”正是孩子“求上进,想学好”的表现,应因势利导,积极鼓励。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我接过本子,从封面开始仔细地一页页翻过去,一边翻一边和他一起数。当我数到第10个时,本子上赫然用红笔画着一个标记:“10☆”。
我疑惑地对他说:“你不是拿到过了吗?”欢欢答:“没有拿到。”
“只要做了这个标记的都拿到过,然后从这儿开始,再集满10颗星才能再拿奖品。”
欢欢还是肯定地对我说:“樊老师,我真的没拿到过。”
我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好忘事的我,该奖的没奖?”
一旁的配班老师对我深信不疑:“不会的,欢欢肯定拿到过,你发奖品的时候,我也听到,说满10颗星的奖笔帽。如果他没拿到,当时怎么不说啊?”
可我自己没这个自信,也许真的漏奖了,于是把奖品爽快地给了他,并认真地向他道了歉:“对不起,老师忘了,你应该早就得到奖品的。”
欢欢高兴地拿着笔帽离开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大班开始,就有了学写数字的要求。当然“写数字”没有“搭积木、做手工”那么好玩,有的孩子更是敷衍了事。为了激发孩子认真书写的兴趣,对表现良好的孩子给予肯定,促使蒙混过关的孩子也主动自觉地完成任务,我专门设立了一个“可爱笔帽奖”。
如果能保持“正确姿势、认真书写、及时完成”,将得到3颗星,即每项一颗星。本子上集满10颗星,可得到“可爱笔帽”一个。孩子们都以得到这个奖品为荣,主动性大大增强,认真多了。除了物质奖励,我们也会给孩子精神奖励:奖励贴花、奖励当值日生、多玩一次游戏等。
我继而又批改起了作业本。突然,欢欢走过来,把刚才那个笔帽还给了我,并说:“还是还给你比较好。”我追问:“你不是没拿过吗?”他立即转身离开,没有回答我。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带着疑惑继续批作业。忽然,我发现了手边一本很破旧的本子,顿时明白了……
全班小朋友中,欢欢的本子损坏最厉害,而且字迹潦草,橡皮又擦不干净,数字也写得颠颠倒倒,所以,他到现在也没集满10个☆,刚才他拿着的一定是别人的本子,他这是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呢!可喜的是,他后来通过自省,还来了奖品,这其中需要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呀!
于是,在做完操小朋友们吃餐点时,我悄悄将欢欢找来,我问他:“刚才为什么把奖品还给老师?”欢欢看着我欲言又止。
我等了一会儿,见他不说,于是一边翻他的本子一边主动“进攻”:“你本子上有没有10颗星?”他摇摇头,轻轻说:“没有。”
“刚才的本子是谁的呀?”
“程程的。”
“你为什么拿程程的本子给老师看?”
“我、我、我……刚才冲动了。”欢欢紧张得结巴了。
我接他的话:“你为什么冲动呢?”
“我把奖品还给老师了。”
我再次重复说:“是的,你还给老师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冲动了?”
“我把奖品还给老师了。”欢欢答非所问。
我轻轻地笑着对他说:“你还给老师了,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没关系,告诉老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知道这不是自己的本子吗?”他点点头又摇摇头。
“是不是当时很想要笔帽,可自己没有10颗星,所以一冲动就这么做了?”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后来我想想不对,就还了。”
“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事不要紧,只要改正还是好孩子。我奖你一个‘诚实小贴花’。”
其实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这种“说谎”的现象,大人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观察体会孩子“说谎”中所蕴藏的心思,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戴上“说谎”的帽子,也许这种“说谎”正是孩子“求上进,想学好”的表现,应因势利导,积极鼓励。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