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阴茎包皮的育发特点。方法:观察2068名7~18岁男性包皮形态。结果: Ⅰ型~Ⅴ型包皮的学生分别为2.47%、8.08%、18.76%、61.27%、9.42%。7岁~9岁、10岁~12岁、13岁~15岁、16~18岁四个年龄段儿童Ⅰ型与Ⅱ型包皮发生率分别为25.43%、15.18%、1.47%、0.777%。结论:年龄愈小,包茎(Ⅰ型与Ⅱ型包皮)比例愈大,随年龄增长,包皮在相对缩短。
【关键词】小儿;包皮形态
【中图分类号】R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94-02
青少年阴茎包皮发育是一个缓慢连续的过程,为了解郴州市儿童包皮发育情况,于2009年7月~10月期间,我们对郴州市2068名7~18岁男性儿童阴茎包皮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郴州市城区内随机抽出中学二所、小学二所,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72个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共2068名中小学生,年龄7~18岁。
1.2 观察方法:室温22~25℃,直立体位,安静,阴茎处于自然松软状态。观察者用手法轻柔上翻包皮以不损伤包皮为度,观察包皮形态及可上翻程度,参考吴志坚[ 1]等为调查中小学生阴茎包皮发育规律而制定的包皮状态分类标准,我们将中小学生包皮状态分为五型:
Ⅰ型:管状包茎,即包皮外口呈管状狭窄,管状包皮长度≥4mm,包皮完全
覆盖阴茎头,不能上翻。
Ⅱ型:包皮口狭窄,后推包皮不能完全显露尿道外口。包皮完全覆盖阴茎头,包皮不能上翻。
Ⅲ型:包皮过长,自然状态下见不到尿道外口,但后推包皮能见到尿道外口。
Ⅳ型:自然状态下可显露尿道外口,包皮覆盖阴茎头大部分。包皮能上翻。
Ⅴ型:自然状态下可显露尿道外口,阴茎头大部分或全部外露,包皮口在阴茎冠状沟附近。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收集到2068名学生的不同包皮状态在不同学龄段的例数及构成比,见表1。
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X2=21.305,P=0.00,可认为包皮状态在不同学龄段的分布有差异。
3 讨论
有关包皮状态,教科书及普通泌尿外科专著中都将其分为包茎、包皮过长、正常三种类型。何举刚[ 2]等通过对2529例男童外生殖器官异常的调查发现:3岁~、6岁~、10岁~ 三个年龄段儿童包茎发生率分别为33.02%、16.72%、10.37%,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别。梁朝朝[ 3]等通过5172名男生外生殖器调查,发现7岁~、11岁~、15岁~、19岁~22岁的包茎患病率分别为30.51%、11.05%、4.12%、4.42%。王明和[ 4]等通过对610例小儿包皮形态和上翻程度的调查发现:包茎在0~3岁、3+~7岁、7+~11岁、11+~18岁年龄段的发生率分别为90.6%、58.7%、32.6%、16.6%,包皮过长发生率分别为100%、93.4%、80.4%、46.9%。孟镔[ 5]等通过对18~25岁未婚男青年阴茎包皮的解剖类型分析发现:1050名青年中包茎发生率为1.9%,包皮过长发生率达66.3%。认为新生儿、婴幼儿包茎包皮不能上翻是正常生理现象[ 6]。王明和[ 7]通过对1015例0~18岁男孩包皮形态的观察发现:3岁前的小儿包皮可以完全上翻者仅占0.93%,而11~18岁完全上翻者达 48.33% ,阴茎头大部外露者占29.19%。本次调查的2068例学生中,包茎学生(Ⅰ型、Ⅱ型)的比例为10.54%,包皮异常(Ⅰ型、Ⅱ型和Ⅲ型)发生率为29.30%,正常包皮状态所占比例为70.70%。从表1中可见,用包皮分度标准观察,年龄越小,Ⅰ型包皮越多,Ⅴ型包皮越少,与上述结论一致。
国内各家调查资料中包茎、包皮过长发生率不同,但结果都显示随着生长发育,大部分中小学生包皮口逐渐被扩张包皮后退,阴茎头逐渐显露。学生中包皮发育正常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正常男婴出生后呈生理性包茎,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包皮内板与龟头之间生理性粘连被吸收,阴茎勃起对包皮的扩张作用,青春期阴茎突然增长,自然状态下包皮口位置后退,包皮上翻龟头外露,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志坚.男性青少年阴茎包皮发育的分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J].199,10(3):21
[2] 何举纲,徐柜如,陈健良,等. 2529例男童外生殖器官异常的调查[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5,16(3):70~72
[3]梁朝朝,王克孝,陈家应,倪进发 ,孙泽华,等. 5172名男生外生殖器疾患现状与对策.中国校医.1996,10(5):340~342
[4]王明和,王林强,孙明,等. 610 例小儿包皮形态及可上翻程度的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3):286
[5]孟镔,李大巍,邓兆享,翟延荣,等. 18~25 岁未婚青年阴茎包皮的解剖类型及临床分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4):344~345
[6]Kayaba H, Tamura H, Kitajima S, et al . Analysis of shape andretractability of the p repuce in 603 Japanese boys [ J ]. J Ur ol,1996, 156 (5) : 1813~1815
[7]王明和,王征夏,孙明,蒋欣,等. 1015例0~18岁男孩包皮形态的观察[ J ].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3):249~250
作者单位:423000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
【关键词】小儿;包皮形态
【中图分类号】R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94-02
青少年阴茎包皮发育是一个缓慢连续的过程,为了解郴州市儿童包皮发育情况,于2009年7月~10月期间,我们对郴州市2068名7~18岁男性儿童阴茎包皮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郴州市城区内随机抽出中学二所、小学二所,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72个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共2068名中小学生,年龄7~18岁。
1.2 观察方法:室温22~25℃,直立体位,安静,阴茎处于自然松软状态。观察者用手法轻柔上翻包皮以不损伤包皮为度,观察包皮形态及可上翻程度,参考吴志坚[ 1]等为调查中小学生阴茎包皮发育规律而制定的包皮状态分类标准,我们将中小学生包皮状态分为五型:
Ⅰ型:管状包茎,即包皮外口呈管状狭窄,管状包皮长度≥4mm,包皮完全
覆盖阴茎头,不能上翻。
Ⅱ型:包皮口狭窄,后推包皮不能完全显露尿道外口。包皮完全覆盖阴茎头,包皮不能上翻。
Ⅲ型:包皮过长,自然状态下见不到尿道外口,但后推包皮能见到尿道外口。
Ⅳ型:自然状态下可显露尿道外口,包皮覆盖阴茎头大部分。包皮能上翻。
Ⅴ型:自然状态下可显露尿道外口,阴茎头大部分或全部外露,包皮口在阴茎冠状沟附近。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收集到2068名学生的不同包皮状态在不同学龄段的例数及构成比,见表1。
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X2=21.305,P=0.00,可认为包皮状态在不同学龄段的分布有差异。
3 讨论
有关包皮状态,教科书及普通泌尿外科专著中都将其分为包茎、包皮过长、正常三种类型。何举刚[ 2]等通过对2529例男童外生殖器官异常的调查发现:3岁~、6岁~、10岁~ 三个年龄段儿童包茎发生率分别为33.02%、16.72%、10.37%,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别。梁朝朝[ 3]等通过5172名男生外生殖器调查,发现7岁~、11岁~、15岁~、19岁~22岁的包茎患病率分别为30.51%、11.05%、4.12%、4.42%。王明和[ 4]等通过对610例小儿包皮形态和上翻程度的调查发现:包茎在0~3岁、3+~7岁、7+~11岁、11+~18岁年龄段的发生率分别为90.6%、58.7%、32.6%、16.6%,包皮过长发生率分别为100%、93.4%、80.4%、46.9%。孟镔[ 5]等通过对18~25岁未婚男青年阴茎包皮的解剖类型分析发现:1050名青年中包茎发生率为1.9%,包皮过长发生率达66.3%。认为新生儿、婴幼儿包茎包皮不能上翻是正常生理现象[ 6]。王明和[ 7]通过对1015例0~18岁男孩包皮形态的观察发现:3岁前的小儿包皮可以完全上翻者仅占0.93%,而11~18岁完全上翻者达 48.33% ,阴茎头大部外露者占29.19%。本次调查的2068例学生中,包茎学生(Ⅰ型、Ⅱ型)的比例为10.54%,包皮异常(Ⅰ型、Ⅱ型和Ⅲ型)发生率为29.30%,正常包皮状态所占比例为70.70%。从表1中可见,用包皮分度标准观察,年龄越小,Ⅰ型包皮越多,Ⅴ型包皮越少,与上述结论一致。
国内各家调查资料中包茎、包皮过长发生率不同,但结果都显示随着生长发育,大部分中小学生包皮口逐渐被扩张包皮后退,阴茎头逐渐显露。学生中包皮发育正常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正常男婴出生后呈生理性包茎,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包皮内板与龟头之间生理性粘连被吸收,阴茎勃起对包皮的扩张作用,青春期阴茎突然增长,自然状态下包皮口位置后退,包皮上翻龟头外露,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志坚.男性青少年阴茎包皮发育的分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J].199,10(3):21
[2] 何举纲,徐柜如,陈健良,等. 2529例男童外生殖器官异常的调查[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5,16(3):70~72
[3]梁朝朝,王克孝,陈家应,倪进发 ,孙泽华,等. 5172名男生外生殖器疾患现状与对策.中国校医.1996,10(5):340~342
[4]王明和,王林强,孙明,等. 610 例小儿包皮形态及可上翻程度的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3):286
[5]孟镔,李大巍,邓兆享,翟延荣,等. 18~25 岁未婚青年阴茎包皮的解剖类型及临床分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4):344~345
[6]Kayaba H, Tamura H, Kitajima S, et al . Analysis of shape andretractability of the p repuce in 603 Japanese boys [ J ]. J Ur ol,1996, 156 (5) : 1813~1815
[7]王明和,王征夏,孙明,蒋欣,等. 1015例0~18岁男孩包皮形态的观察[ J ].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3):249~250
作者单位:423000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