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迈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这是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行动纲领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国际社会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达成的共识。2002年12月,联合国第57届大会通过了254号决议,决定把2005年到2014年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英文为Education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为ESD)十年”。2005年3月1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正式启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该计划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并从中受益,学习到可持续未来和实现社会积极转变所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
《十年计划》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人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归根结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直接指向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尊重”的价值观引领,通过改变世界上所有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这一全球性的理想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帮助受教者学会:尊重、重视和保存过去的成就;欣赏地球上的自然和人类;生存在一个所有人都有充足食物的世界上;评估、关心、恢复地球的状态;创造和享受更舒适、更安全和更公正的世界;做一个人道的公民,为自己的权利和当地、国家、全球的责任负责。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在参与这一国际性的运动中,一直在积极探索具有人文情怀、时代气息和区域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注重培养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建设一个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作出基础教育应有的贡献。
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解与定位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涉及到社会公平与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等诸多领域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可以说,教育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尚不够明确;可持续发展教育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足。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成为未来十年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我们的工作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这其中当然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把可持续发展诸领域教育内容的潜在主题突出出来,把模糊的任务明确起来,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主旋律。我们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既要培养人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从全球的角度认识生活,又要从我们身边家园的角度认识生活,为建设美丽而富饶的海淀有所作为。我们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确定为:传播以“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关注海淀区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相关能力,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淀区教育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走向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发展观,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促进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面与国际融合。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和行动统一于海淀师生以及海淀公民的生活实践之中,让可持续发展教育走进学校课程,走进学生生活,植根学生头脑,宣传可持续的价值观,普及可持续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进策略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领域: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领域。四个领域都包含了广泛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划分为15个主题。社会领域内容包括:公民权利与责任、和平与人类安全、尊重生命与健康、和谐社会;文化领域内容包括:文化多样性、跨文化理解;环境领域内容包括: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经济领域内容包括:循环经济、绿色消费、企业责任、农村发展、可持续城市化。
海淀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路是:在区域政策支持和学校教育实践两个层面,将可持续发展四个领域(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和核心价值观(尊重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等内容体系融入中小学课程建设之中,采取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区域引领、学校为本、内容多样、专题推进”为原则,结合海淀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际,科学有效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海淀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方面整体推进,在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方面主题推进。整体推进策略是指,初步确定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的整体推进策略,分别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全面实施。主题推进策略是指,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四个领域,以资源节约教育、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为重点,分阶段、分主题开展研究。
两年来,我们以资源节约教育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为重点,促进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师生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导向的
节约型学校建设行动
在2005年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要大力节约能源、大力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原材料、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6年1月26日,教育部就建设节约型学校发出通知。随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也下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实施意见,强调了进一步认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为了落实国家节约政策和教育部以及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要求,海淀区借助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组,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遵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理念,拓宽研究领域,精选研究主题,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2006年,海淀区将节约教育作为年度教育主题,2007年,将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作为年度教育主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节约型学校建设系列实践活动,对提高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成效明显。
1.课题研究引领节约型学校建设
进入“十一五”,海淀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将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工作内容纳入课题研究,多所学校申报了ESD全国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的课题。
北方交大附中的课题是“节约型学校建设师生行为要求的实验研究”,确定了以“节约型学校建设为着力点和切入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策略。矿院附中的课题是“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实验研究”,开展了学校节约教育的系列调查实践活动。知春里中学的课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雨水收集与利用’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节水型校园建设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节约教育。
2.开发特色鲜明的节约教育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形成学校教育特色的有力见证。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海淀区ESD实验学校开展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一直是很多学校的教育内容。中关村二小开发了节约教育校本课程,并编写了精致的中英双语校本教材——《节约型学校》。二里沟中心小学在ESD系列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开发了低、中、高三个年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读本——《走进绿色生活》。该校本教材以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研究领域,旨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中关村一小通过常规教育活动——“废弃物做服装”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学校建有服装设计展览室,其作品全部是学生利用废弃物品设计制作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节约教育内涵。
3.身临其境在校园中体验节约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体验学习也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利用校内设施、校园环境等资源,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获得亲身体验,达到教育效果,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策略。
一些学校在新校舍建设中都采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在用水、用电、取暖时,师生身临其境感受节约,感受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在校园里还开展了雨水收集活动,一水多用,在绿化和美化学校行动中,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中小学生开展了家庭节水调查、家庭节电调查、学校节水调查、学校节电调查、学校节纸调查、学校节约粮食调查等系列研究活动。学生们发现,很多时候教室里没人还开着灯,水龙头因拧不紧而滴漏,学校食堂粮食浪费严重。孩子们做了认真统计、分析,向学校发出倡议:要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学习和办公用品。这一倡议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响应。
4.节约行动在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深入开展节约教育,2007年,我们举办了“我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主题征文活动、家庭绿色消费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活动,许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成年人和孩子互相支持、互相提醒、互相鼓励,全家人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还影响到亲朋好友。在2008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为了展示孩子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策划和组织了多所学校参加的海淀区“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社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同学们向社区居民发放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介绍家里的节约“金点子”,讲述自己的节约小故事,向社区居民发出“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节约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依然保持着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那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节约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积极响应,节约行动从学校向家庭延伸。
《十年计划》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人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归根结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直接指向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尊重”的价值观引领,通过改变世界上所有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这一全球性的理想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帮助受教者学会:尊重、重视和保存过去的成就;欣赏地球上的自然和人类;生存在一个所有人都有充足食物的世界上;评估、关心、恢复地球的状态;创造和享受更舒适、更安全和更公正的世界;做一个人道的公民,为自己的权利和当地、国家、全球的责任负责。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在参与这一国际性的运动中,一直在积极探索具有人文情怀、时代气息和区域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注重培养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建设一个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作出基础教育应有的贡献。
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解与定位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涉及到社会公平与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等诸多领域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可以说,教育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尚不够明确;可持续发展教育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足。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成为未来十年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我们的工作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这其中当然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把可持续发展诸领域教育内容的潜在主题突出出来,把模糊的任务明确起来,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主旋律。我们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既要培养人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从全球的角度认识生活,又要从我们身边家园的角度认识生活,为建设美丽而富饶的海淀有所作为。我们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确定为:传播以“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关注海淀区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相关能力,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淀区教育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走向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发展观,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促进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面与国际融合。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和行动统一于海淀师生以及海淀公民的生活实践之中,让可持续发展教育走进学校课程,走进学生生活,植根学生头脑,宣传可持续的价值观,普及可持续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进策略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领域: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领域。四个领域都包含了广泛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划分为15个主题。社会领域内容包括:公民权利与责任、和平与人类安全、尊重生命与健康、和谐社会;文化领域内容包括:文化多样性、跨文化理解;环境领域内容包括: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经济领域内容包括:循环经济、绿色消费、企业责任、农村发展、可持续城市化。
海淀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路是:在区域政策支持和学校教育实践两个层面,将可持续发展四个领域(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和核心价值观(尊重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等内容体系融入中小学课程建设之中,采取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区域引领、学校为本、内容多样、专题推进”为原则,结合海淀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际,科学有效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海淀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方面整体推进,在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方面主题推进。整体推进策略是指,初步确定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的整体推进策略,分别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全面实施。主题推进策略是指,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四个领域,以资源节约教育、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为重点,分阶段、分主题开展研究。
两年来,我们以资源节约教育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为重点,促进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师生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导向的
节约型学校建设行动
在2005年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要大力节约能源、大力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原材料、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6年1月26日,教育部就建设节约型学校发出通知。随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也下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实施意见,强调了进一步认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为了落实国家节约政策和教育部以及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要求,海淀区借助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组,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遵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理念,拓宽研究领域,精选研究主题,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2006年,海淀区将节约教育作为年度教育主题,2007年,将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作为年度教育主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节约型学校建设系列实践活动,对提高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成效明显。
1.课题研究引领节约型学校建设
进入“十一五”,海淀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将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工作内容纳入课题研究,多所学校申报了ESD全国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的课题。
北方交大附中的课题是“节约型学校建设师生行为要求的实验研究”,确定了以“节约型学校建设为着力点和切入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策略。矿院附中的课题是“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实验研究”,开展了学校节约教育的系列调查实践活动。知春里中学的课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雨水收集与利用’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节水型校园建设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节约教育。
2.开发特色鲜明的节约教育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形成学校教育特色的有力见证。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海淀区ESD实验学校开展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一直是很多学校的教育内容。中关村二小开发了节约教育校本课程,并编写了精致的中英双语校本教材——《节约型学校》。二里沟中心小学在ESD系列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开发了低、中、高三个年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读本——《走进绿色生活》。该校本教材以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研究领域,旨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中关村一小通过常规教育活动——“废弃物做服装”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学校建有服装设计展览室,其作品全部是学生利用废弃物品设计制作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节约教育内涵。
3.身临其境在校园中体验节约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体验学习也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利用校内设施、校园环境等资源,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获得亲身体验,达到教育效果,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策略。
一些学校在新校舍建设中都采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在用水、用电、取暖时,师生身临其境感受节约,感受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在校园里还开展了雨水收集活动,一水多用,在绿化和美化学校行动中,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中小学生开展了家庭节水调查、家庭节电调查、学校节水调查、学校节电调查、学校节纸调查、学校节约粮食调查等系列研究活动。学生们发现,很多时候教室里没人还开着灯,水龙头因拧不紧而滴漏,学校食堂粮食浪费严重。孩子们做了认真统计、分析,向学校发出倡议:要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学习和办公用品。这一倡议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响应。
4.节约行动在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深入开展节约教育,2007年,我们举办了“我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主题征文活动、家庭绿色消费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活动,许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成年人和孩子互相支持、互相提醒、互相鼓励,全家人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还影响到亲朋好友。在2008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为了展示孩子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策划和组织了多所学校参加的海淀区“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社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同学们向社区居民发放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介绍家里的节约“金点子”,讲述自己的节约小故事,向社区居民发出“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节约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依然保持着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那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节约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积极响应,节约行动从学校向家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