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骨科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4例,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针对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外周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一旦发病容易引起下肢残疾甚至导致死亡。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生,因此在患者手术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1]。我院以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骨科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女性有10例,男性有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6±1.8)岁;其中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有10例,股骨骨折并胫腓骨骨折20例;观察组30例,女性11例,男性19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2±1.9)岁;其中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有10例,股骨骨折并胫腓骨折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预防措施
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和协助患者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手术完成后立即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5°左右,不要在小腿下放置垫枕,避免造成小腿深静脉受压导致的回流不畅。当患者的麻醉消失之后应该对患者的下肢由远端向近端按摩,促进静脉回流。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卧床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要嘱咐患者尽早起床活动,在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适量活动,增加各肢体和关节的活动,并进行肌力锻炼。
1.2.2活动护理
术后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仰卧位,两腿间放软枕保持外展中立位,在翻身时,保持健肢侧卧位,两腿间放软枕,避免髋关节的内收和内旋,从而避免脱位发生。术后坚持行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 , 开始患者站立训练应在助行器保护下短时站立 , 患肢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 , 每天伸直髋关节膝关节2此,每次持续时间5-10分钟。在术后6小时左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伸屈练习,术后3天左右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练习,并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活动。
1.2.3用药护理
低分子肝素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良好,所以患者在术后12小时开始就可以遵医嘱进行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用药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为一周和两周。药物注射时应该避免用力按压,为了避免血管扩张,注射后不能热敷。患者在用药期间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和体征变化,紧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牙龈出血、尿血和消化道出血等问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报告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4例,发生率为13.3%,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血栓类疾病,是骨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一旦形成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患者在发病期间常常会感觉到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使患者的下肢坏死,造成患者残疾,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2]。下肢深静脉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重要通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以及浅静脉曲张[3]。所以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应该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从预防措施、活动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全方面进行预防和护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薛烈萍关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5]。说明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运用针对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玲,欧阳正兰,陈嫣全,等.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 22(63):163-164.
[2]梁群英,梁建萍,何全燕,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 30(8): 1163 - 1164.
[3]张瑛,商月娥,杨新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8(17): 2049-2052.
[4]黄燕,胡薇,肖美云.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建医药杂志,2013,34(1): 147-148.
[5]薛烈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 29(1); 16-18.
【关键词】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外周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一旦发病容易引起下肢残疾甚至导致死亡。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生,因此在患者手术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1]。我院以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骨科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女性有10例,男性有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6±1.8)岁;其中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有10例,股骨骨折并胫腓骨骨折20例;观察组30例,女性11例,男性19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2±1.9)岁;其中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有10例,股骨骨折并胫腓骨折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预防措施
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和协助患者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手术完成后立即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5°左右,不要在小腿下放置垫枕,避免造成小腿深静脉受压导致的回流不畅。当患者的麻醉消失之后应该对患者的下肢由远端向近端按摩,促进静脉回流。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卧床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要嘱咐患者尽早起床活动,在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适量活动,增加各肢体和关节的活动,并进行肌力锻炼。
1.2.2活动护理
术后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仰卧位,两腿间放软枕保持外展中立位,在翻身时,保持健肢侧卧位,两腿间放软枕,避免髋关节的内收和内旋,从而避免脱位发生。术后坚持行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 , 开始患者站立训练应在助行器保护下短时站立 , 患肢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 , 每天伸直髋关节膝关节2此,每次持续时间5-10分钟。在术后6小时左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伸屈练习,术后3天左右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练习,并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活动。
1.2.3用药护理
低分子肝素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良好,所以患者在术后12小时开始就可以遵医嘱进行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用药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为一周和两周。药物注射时应该避免用力按压,为了避免血管扩张,注射后不能热敷。患者在用药期间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和体征变化,紧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牙龈出血、尿血和消化道出血等问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报告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4例,发生率为13.3%,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血栓类疾病,是骨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一旦形成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患者在发病期间常常会感觉到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使患者的下肢坏死,造成患者残疾,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2]。下肢深静脉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重要通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以及浅静脉曲张[3]。所以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应该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从预防措施、活动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全方面进行预防和护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薛烈萍关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5]。说明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运用针对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玲,欧阳正兰,陈嫣全,等.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 22(63):163-164.
[2]梁群英,梁建萍,何全燕,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 30(8): 1163 - 1164.
[3]张瑛,商月娥,杨新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8(17): 2049-2052.
[4]黄燕,胡薇,肖美云.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建医药杂志,2013,34(1): 147-148.
[5]薛烈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 29(1);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