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团结的价值》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体验团结的价值,并能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在现实中去践行。
  2、能力:能领悟团结对个人、集体的重要,并知道在现实中应如何去行动。
  3、知识:了解团结的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生存发展以及集体目标的实现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学重点
  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团结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这是一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歌曲,听着它令人振奋,给人力量,到了今天人们仍然广为传唱,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说得好,因为团结的独特魅力,也因为团结的力量让人感动。
  (出示幻灯片:《俗语》)
  这三条俗语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了团结的重要。其实,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条件和手段。那么,具体来讲,团结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团结的魅力何在?价值又在哪里呢?
  2、讲授新课
  团结的价值(板书)
  (出示幻灯片:《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面对“非典”,国家缺乏团结,将会有更多人丧生。
  (出示幻灯片:《孤独的生命》)
  ……孤独的生命是脆弱的,没有力量的。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
  ⑴团结是个人生存的重要条件(板书)
  没有了团结,个人的生存会有问题,更谈不上发展,那么,团结仅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吗?
  (出示幻灯片:《罗纳尔多》)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缺乏团结,罗纳尔多个人的价值实现不了,也得不到发展。
  (出示幻灯片:《芦苇的赞美》、《团结的大雁》)
  人类社会如此,自然界也不例外,这些普普通通的芦苇草正是凭着共同的执著,经历风雨,仍能保全整体和自身的顽强;这些平凡可爱的大雁,正是凭着团结的信念,使雁群及个体得以壮大发展。这就是说明。
  ⑵团结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板书)
  当然,团结对于集体来讲也是不可或缺的,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无一不需要团结。
  ⑶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板书)
  ①团结为国家赢得荣誉(板书)
  (出示幻灯片:《“神六”升空》)
  “神六”的成功发射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了我国过硬的载人航天技术。而众所周知,“神六”的圆满成功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和光荣,是团结的硕果。
  ②团结创建良好的集体(板书)
  (出示幻灯片:《团结的班集体》)
  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园33班,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正是得益于团结。
  ③团结使家庭和睦幸福(板书)
  (出示幻灯片:《和睦幸福的家庭》)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只要尽心尽力为家庭及其他成员着想,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就不难享受到天伦之乐。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对于团结的价值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
  (即兴活动:找一个坐在中间的学生,让他走出来,其他同学起身相让,他回到原座位时,要求其他同学不让道,该同学就回不去。)
  大家刚才看到了,同学们之间如果不配合,不团结,这么一个小小的目的都达不到,可见团结确实是相当重要。那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得怎么样呢?
  (出示幻灯片:《回归现实·反思自我》
  这些同学的认识和做法,是团结的表现吗?
  学生回答(略)
  (出示幻灯片:《回归现实·反思自我》
  那么,这些做法呢?
  学生答(略)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以往的表现,说说哪些是利于团结的,哪些又是不利于团结的。
  学生踊跃发言(略)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好的表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团结的做法或认识会损害个人乃至整个集体的利益。那么,同学们之间应如何實现团结呢?
  (出示幻灯片:《讨论》)
  请同学们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然后说出你们的看法。
  学生讨论并发言(略)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也就是说,我们在与同学相处时,应注意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出示幻灯片:《八项注意》)
  同学们做到了这几个方面,在学校就能团结同学,在家里能团结亲人,将来走上社会也能团结身边的人、周围的人,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拓展活动
  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团结的诚意。
  (出示幻灯片:《想一想》)
  (学生积极发言,并与对方握手。)
  大家的表现让我好感动,我相信,我们班一定能成为团结的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让我们手牵着手共同立下39班团结的誓言:
  (出示幻灯片:《团结誓言》)
  学生手牵手齐声宣誓。
  完毕,老师鼓掌,学生鼓掌,结束。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澧斓完中)
其他文献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
期刊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快速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教改大潮,必将对化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本质区别?笔者认为,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的
期刊
“上课内容,一听便懂,课后习题,一看便会……”这是刚进高中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共同感受,带着这样的体验学完一章内容,历经一次单元检测,学生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物理的害怕和逃避,长此下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大减,物理成绩在低水平徘徊,后续的物理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高一新生在一开始就要调适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学习物理,方可遨游于物理知识的海洋,得到物理的真谛。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启发、指导学生做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
期刊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重点之一是“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体现在阅读技能的运用上。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本文将结合本校英语选修教材6-8(外研版)中阅读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方面做些探讨。  本套教材阅读话题丰富,既有音乐、体育、文学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又有如何交友等实际生活指导、克隆等科普知识荟萃、战争与和平等政治谈论。这些材料兼顾知
期刊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门启蒙课程。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物理教师有这样一种强烈使命感:让物理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功课,使他们在物理课中体验成功,感受自尊,获得自信。运用成功激励法可以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成功心理,增强信心,培养自尊自强的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完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适当的标准创造学生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简称“四能”)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四能”有别于更高一級的能力,如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    一、观察能力的
期刊
地理新课程(湘教版)增加了大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其可行性也都有较大的提高。这体现了教育界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但我认为能够真正使实践活动得到实施还存在很多困难。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限制因素。    一、许多教育者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置若罔闻。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试卷分数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期刊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两者整合的有效性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让学生乐意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更好地完成数学课程目标。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业务不熟练、备课不充分,课件制作不科学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运用电教媒体业务不熟。在課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出现很多业务不熟现象。一是影像失真,如:运用投用仪时,投影仪放置高度不合适,或银幕挂放角度不准,造成光源与银幕平面不垂直。二是影像虚,在投影教学中,有的不能把画面调清晰,有的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