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一环,是保障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引导下,分析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以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使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专业认证标准 体育教育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作为思考能力、创新型能力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多种学科知识凝练整合的平台,作为《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导向平台,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关键环节,在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保障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了保证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制定了专门的专业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1],同时,也对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类唯一师范专业,专业建设应紧紧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并将其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本文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目标的指引,但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存在着定位模糊,不明确的现象,甚至有院校没有设立单独的实践教学目标。
1.2实践教学目标不准确
很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教学目标定位更多注重学习运动技术,而教授教学技能方面的目标设置往往很少。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教学目标除了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设置,更重要是学会如何“教”,而缺乏学习自主实践的时间与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技能上缺乏充分的锻炼,从而导致学生有技术而无法将技术准确教授的尴尬境地。
1.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够严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但现阶段很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太过于独立,两者没有很好的交融,使得在理论学习后没有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造成在日后实践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混乱,甚至忘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體育教育专业优化策略
2.1明确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专业认证标准中明确培养目标是毕业5年左右,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依据他在毕业时所拥有的已知已会,在实践中去实现他的潜质潜能,也就是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以体育教师未来发展为目标。同时,专业认证标准中还明确了支撑培养目标的“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这也也是制定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首先,要明确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其次,在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根据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进行,制定实践教学个阶段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以达到更好的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2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结合,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等贯穿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中去,并对教育实践时间作出了规定。同时,标准还要求课程设置要符合标准要求,要能够做到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2.3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要对课程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注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要适当增加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比例,使专业学生更早接触和掌握应用于基础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增加“新课标”等关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内容的学习。其次,注意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与衔接,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衔接。校内实践增加校内见习、实践微课、竞赛组织、运动队训练等内容的教学安排,校外实践增加班主任工作、教育科学研究、课余训练等内容的教学安排。
结语
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引导下,分析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剖析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以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使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房栋.如何更好实现师范专业发展与认证需求相衔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145-147.
【关键词】:专业认证标准 体育教育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作为思考能力、创新型能力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多种学科知识凝练整合的平台,作为《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导向平台,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关键环节,在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保障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了保证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制定了专门的专业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1],同时,也对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类唯一师范专业,专业建设应紧紧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并将其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本文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目标的指引,但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存在着定位模糊,不明确的现象,甚至有院校没有设立单独的实践教学目标。
1.2实践教学目标不准确
很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教学目标定位更多注重学习运动技术,而教授教学技能方面的目标设置往往很少。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教学目标除了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设置,更重要是学会如何“教”,而缺乏学习自主实践的时间与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技能上缺乏充分的锻炼,从而导致学生有技术而无法将技术准确教授的尴尬境地。
1.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够严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但现阶段很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太过于独立,两者没有很好的交融,使得在理论学习后没有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造成在日后实践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混乱,甚至忘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體育教育专业优化策略
2.1明确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专业认证标准中明确培养目标是毕业5年左右,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依据他在毕业时所拥有的已知已会,在实践中去实现他的潜质潜能,也就是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以体育教师未来发展为目标。同时,专业认证标准中还明确了支撑培养目标的“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这也也是制定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首先,要明确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其次,在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根据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进行,制定实践教学个阶段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以达到更好的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2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结合,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等贯穿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中去,并对教育实践时间作出了规定。同时,标准还要求课程设置要符合标准要求,要能够做到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2.3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要对课程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注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要适当增加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比例,使专业学生更早接触和掌握应用于基础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增加“新课标”等关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内容的学习。其次,注意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与衔接,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衔接。校内实践增加校内见习、实践微课、竞赛组织、运动队训练等内容的教学安排,校外实践增加班主任工作、教育科学研究、课余训练等内容的教学安排。
结语
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引导下,分析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剖析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以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使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房栋.如何更好实现师范专业发展与认证需求相衔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