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引项目入校的方式,走校企联合道路,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校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师资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而且显著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和创新创业相关概念及特点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经验。
现代学徒制概念及应用意义
“学徒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教育出现之前人们学习技能的主要方式就是依靠师傅言传身教,手把手地将技艺传授给徒弟。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概念,它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应用到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由校方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共同合作,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6 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以專业和实践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比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到实际生产工艺,有利于帮助学生清晰地判断市场行情,提高创业创新的成功率,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其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借助于企业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效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在学徒制教学过程中,师傅多是来自于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精英,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在创新创业环节中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创业和成功的效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目标与企业目标有偏离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过程中,推荐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实践中,校方教师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指导,且学生自己对职业规划认识也是模糊不清,导致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偏离,企业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不愿意投入过多无效的时间和财力来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得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缺乏客观认识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了多元化的创新创业项目,有的院校甚至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讲座、培训活动等与实践学分相关联,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实际上,许多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观念保守,认为创业难度高,压力大,没有工作稳定,因此在学校里将各类双创讲座、培训等活动看作是负担和压力,参与态度敷衍、应付,使得培训效率低下。另外,校方也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性指导。有的学生积极参加双创比赛活动,但在后期的创业计划书撰写和具体的创业模式和实践操作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除了专业技能和经验之外,还需要了解国家宏观政策。然而,部分高校中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虽然开展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指导,但多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者参加一些竞赛活动,没有详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和保障措施也不完善。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即便是想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却只能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论知识方面,难以得到深入培养和良好的教育。
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双主体”建设
过去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常常会忽略企业在合作模式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即建设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是课程和岗位的融合。我国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要遵循国家政策要求之外,同时也需要结合行业尤其是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另外,企业也需要结合校方的教学要求,在实训基地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和学校共同设计课程内容,编写课程设计,从而达到学校理论知识和校外实践技能高度契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是考核目标的一致性。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下,校方和企业作为学生知识技能考核的共同主体,在考核目标方面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首先,由校方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探讨,制定考核指标,完善评价体系。其次,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阶段,校方教师应根据过程考核与评价要求,定期到企业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和效果,完成对学生各个阶段及总体性的考核。另外,企业导师和校方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校企座谈会的形式,就学生的实习情况交流意见,对培养目标出现偏离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完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的考勤管理、实习阶段的专业学分管理办法及考核体系等,从而确保实习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障实习的顺利开展。另外,校企双方还可以建立严格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在前期通过发布招聘需求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以严格的学生报名、校企双方共同面试、共同筛选的流程,选拔出一批有意向并且有基础的学生进入岗位实习,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遵循由学生到学徒,到准员工,再到员工的人才培养流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工作站,校内教师可以在工作站内通过实际项目锻炼自身的管理能力,或者担任企业技术员,与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共同参与课题研发或技能培训;其次,校方应加强招聘环节管理,聘请一批有丰富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专家培训教师,以便于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校方还可以组织和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领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使得教师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最前沿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学生为根本,以企业实践平台为依托,以完全准就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课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新商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DJG2019492研究成果。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学徒制概念及应用意义
“学徒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教育出现之前人们学习技能的主要方式就是依靠师傅言传身教,手把手地将技艺传授给徒弟。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概念,它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应用到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由校方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共同合作,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6 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以專业和实践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比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到实际生产工艺,有利于帮助学生清晰地判断市场行情,提高创业创新的成功率,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其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借助于企业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效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在学徒制教学过程中,师傅多是来自于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精英,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在创新创业环节中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创业和成功的效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目标与企业目标有偏离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过程中,推荐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实践中,校方教师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指导,且学生自己对职业规划认识也是模糊不清,导致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偏离,企业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不愿意投入过多无效的时间和财力来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得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缺乏客观认识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了多元化的创新创业项目,有的院校甚至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讲座、培训活动等与实践学分相关联,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实际上,许多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观念保守,认为创业难度高,压力大,没有工作稳定,因此在学校里将各类双创讲座、培训等活动看作是负担和压力,参与态度敷衍、应付,使得培训效率低下。另外,校方也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性指导。有的学生积极参加双创比赛活动,但在后期的创业计划书撰写和具体的创业模式和实践操作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除了专业技能和经验之外,还需要了解国家宏观政策。然而,部分高校中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虽然开展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指导,但多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者参加一些竞赛活动,没有详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和保障措施也不完善。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即便是想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却只能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论知识方面,难以得到深入培养和良好的教育。
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双主体”建设
过去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常常会忽略企业在合作模式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即建设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是课程和岗位的融合。我国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要遵循国家政策要求之外,同时也需要结合行业尤其是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另外,企业也需要结合校方的教学要求,在实训基地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和学校共同设计课程内容,编写课程设计,从而达到学校理论知识和校外实践技能高度契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是考核目标的一致性。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下,校方和企业作为学生知识技能考核的共同主体,在考核目标方面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首先,由校方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探讨,制定考核指标,完善评价体系。其次,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阶段,校方教师应根据过程考核与评价要求,定期到企业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和效果,完成对学生各个阶段及总体性的考核。另外,企业导师和校方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校企座谈会的形式,就学生的实习情况交流意见,对培养目标出现偏离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完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的考勤管理、实习阶段的专业学分管理办法及考核体系等,从而确保实习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障实习的顺利开展。另外,校企双方还可以建立严格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在前期通过发布招聘需求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以严格的学生报名、校企双方共同面试、共同筛选的流程,选拔出一批有意向并且有基础的学生进入岗位实习,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遵循由学生到学徒,到准员工,再到员工的人才培养流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工作站,校内教师可以在工作站内通过实际项目锻炼自身的管理能力,或者担任企业技术员,与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共同参与课题研发或技能培训;其次,校方应加强招聘环节管理,聘请一批有丰富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专家培训教师,以便于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校方还可以组织和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领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使得教师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最前沿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学生为根本,以企业实践平台为依托,以完全准就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课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新商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DJG2019492研究成果。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