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几种常见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进展、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中药分析;应用研究
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当流动相推动样品中的组分通过固定相时,在两相中进行连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形成差速移动,达到分离的方法[1-3]。根据流动相的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在液相色谱中,采用颗粒十分细的高效固定相并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全部工作通过仪器来完成。这种色谱称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20 世纪60 年代后期,由于新型柱填料高压输液泵和高灵敏度检测器的出现,才使液相色谱快速发展起来,并发展成为高效液相色谱。本文简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几种常见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进展、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1 高效液相色谱的历史发展
1903年,M.S.Tswett 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1906 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科克兰、哈伯、荷瓦斯、莆黑斯、里普斯克等人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启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时代。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正式建立。1975 年Small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在此后的时间里,高效液相色谱成为最为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学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2 几种常见高效液相色谱
根据分离机制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可分四大基础类型: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
2.1 分配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是四种液相色谱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类似于溶剂萃取,溶质分子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液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按照它们的相对溶解度进行分配。一般将分配色谱法分为液液色谱和键合相色谱两类。液液色谱的固定相是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液相固定相涂于载体表面。在液液色谱中,为了尽量减少固定相的流失,选择的流动相应与固定相的极性差别很大。
键合相色谱的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在载体或硅胶表面上。目前,键合固定相一般采用硅胶为基体,利用硅胶表面的硅醇基于有机分子之间成键,即可得到各种性能的固定相。一般来说,键合的有机基团主要有两类:疏水基团、极性基团。疏水基团有不同链长的烷烃(C8和C18)和苯基等。极性基团有丙胺基、氰乙基、二醇、氨基等。与液液色谱类似,键合相色谱也分为正相键合相色谱和反相键合相色谱。
2.2 吸附色谱法
吸附色谱又称液固色谱,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这些固体吸附剂一般是一些多孔的固体颗粒物质,在它的表面上通常存在吸附点。因此吸附色谱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其中硅胶应用最为普遍。吸附色谱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一般来说液固色谱最适于分离那些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中等相对分子质量且为非离子性的试样。此外,液固色谱还特别适于分离色谱几何异构体。
2.3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一般常用的离子交换剂的基质有三大类:合成树脂、纤维素和硅胶。作为离子交换剂的有阴离子交换剂和阳离子交换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离子交换色谱特别适于分离离子化合物、有机酸和有机碱等能电离的化合物和能与离子基团相互作用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有机物质,而且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4 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又称尺寸排斥色譜。与其他液相色谱方法不同,它是基于试样分子的尺寸大小和形状不同来实现分离的。凝胶的空穴大小与被分离的试样的大小相当。太大的分子由于不能进入空穴,被排除在之外,随流动相先流出。小分子则进入空穴,与大分子所走的路径不同,最后流出来。中等分子处于两者之间。常用的填料有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流动相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凝胶色谱分辨力高,不会引起变性,可用于分离相对分子量高的(大于2000)的化合物,但其不适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相似的试样。
从应用的角度讲,以上四种基本类型的色谱法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的分离主要适合选用凝胶色谱;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离子化合物的分离较适合选用离子交换色谱;对于极性小的非离子化合物最适用分配色谱;而对于要分离非极性物质、结构异构,以及从脂肪醇中分离脂肪族氢化合物等最好要选用吸附色谱。
3 新型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物质分离的重要工具,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新型色谱。在分配机制方面,亲和色谱则根据另一类分配机制而进行分离的新型色谱。它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其相应互补体间特异识别能力进行多次差别分离的一种色谱。其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条件温和的特点。在流动相方面,超临界流体色谱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混合物在超临界流体色谱上的分离机理与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一样,即基于各化合物在两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超临界流体色谱融合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一些特征,具有比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更广泛应用范围。在固定相方面,高分子手性固定相实现了手性药物的 分离。
4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研究的大趋势是全成分分析,通过对从单味药到复方的不同配伍、煎煮时间等的研究,才能发现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找到中药机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药成分繁多,且各种成分的性质遍布所有极性段、酸碱范围。实现多成分分析的最简单途径即在一根足够长的色谱柱上,采用温和的流动相,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洗脱。但这与现代分析要求的简便快速相悖。通过大量的应用研究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在分析中药成分,尤其在分析高极性化学成分方面有较大优势,在分析大量的复方制剂方面显示了较高的能力。由于毛细管几乎不会出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常出现的柱床污染现象,而且用过的毛细管柱只需很短的时间进行冲洗后,即可以进行第二个样品的分析,快速高效且分辨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屠鹏飞.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中药材和中药注射剂特征指纹图谱的探讨[J].中成药,2000,022(007):516-516.
[2]于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5,27(3):163-163.
[3]郑玉果,姚新生.高效液相色谱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J].中草药,1994(10):542-545.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中药分析;应用研究
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当流动相推动样品中的组分通过固定相时,在两相中进行连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形成差速移动,达到分离的方法[1-3]。根据流动相的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在液相色谱中,采用颗粒十分细的高效固定相并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全部工作通过仪器来完成。这种色谱称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20 世纪60 年代后期,由于新型柱填料高压输液泵和高灵敏度检测器的出现,才使液相色谱快速发展起来,并发展成为高效液相色谱。本文简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几种常见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进展、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1 高效液相色谱的历史发展
1903年,M.S.Tswett 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1906 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科克兰、哈伯、荷瓦斯、莆黑斯、里普斯克等人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启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时代。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正式建立。1975 年Small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在此后的时间里,高效液相色谱成为最为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学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2 几种常见高效液相色谱
根据分离机制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可分四大基础类型: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
2.1 分配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是四种液相色谱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类似于溶剂萃取,溶质分子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液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按照它们的相对溶解度进行分配。一般将分配色谱法分为液液色谱和键合相色谱两类。液液色谱的固定相是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液相固定相涂于载体表面。在液液色谱中,为了尽量减少固定相的流失,选择的流动相应与固定相的极性差别很大。
键合相色谱的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在载体或硅胶表面上。目前,键合固定相一般采用硅胶为基体,利用硅胶表面的硅醇基于有机分子之间成键,即可得到各种性能的固定相。一般来说,键合的有机基团主要有两类:疏水基团、极性基团。疏水基团有不同链长的烷烃(C8和C18)和苯基等。极性基团有丙胺基、氰乙基、二醇、氨基等。与液液色谱类似,键合相色谱也分为正相键合相色谱和反相键合相色谱。
2.2 吸附色谱法
吸附色谱又称液固色谱,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这些固体吸附剂一般是一些多孔的固体颗粒物质,在它的表面上通常存在吸附点。因此吸附色谱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其中硅胶应用最为普遍。吸附色谱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一般来说液固色谱最适于分离那些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中等相对分子质量且为非离子性的试样。此外,液固色谱还特别适于分离色谱几何异构体。
2.3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一般常用的离子交换剂的基质有三大类:合成树脂、纤维素和硅胶。作为离子交换剂的有阴离子交换剂和阳离子交换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离子交换色谱特别适于分离离子化合物、有机酸和有机碱等能电离的化合物和能与离子基团相互作用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有机物质,而且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4 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又称尺寸排斥色譜。与其他液相色谱方法不同,它是基于试样分子的尺寸大小和形状不同来实现分离的。凝胶的空穴大小与被分离的试样的大小相当。太大的分子由于不能进入空穴,被排除在之外,随流动相先流出。小分子则进入空穴,与大分子所走的路径不同,最后流出来。中等分子处于两者之间。常用的填料有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流动相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凝胶色谱分辨力高,不会引起变性,可用于分离相对分子量高的(大于2000)的化合物,但其不适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相似的试样。
从应用的角度讲,以上四种基本类型的色谱法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的分离主要适合选用凝胶色谱;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离子化合物的分离较适合选用离子交换色谱;对于极性小的非离子化合物最适用分配色谱;而对于要分离非极性物质、结构异构,以及从脂肪醇中分离脂肪族氢化合物等最好要选用吸附色谱。
3 新型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物质分离的重要工具,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新型色谱。在分配机制方面,亲和色谱则根据另一类分配机制而进行分离的新型色谱。它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其相应互补体间特异识别能力进行多次差别分离的一种色谱。其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条件温和的特点。在流动相方面,超临界流体色谱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混合物在超临界流体色谱上的分离机理与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一样,即基于各化合物在两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超临界流体色谱融合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一些特征,具有比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更广泛应用范围。在固定相方面,高分子手性固定相实现了手性药物的 分离。
4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研究的大趋势是全成分分析,通过对从单味药到复方的不同配伍、煎煮时间等的研究,才能发现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找到中药机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药成分繁多,且各种成分的性质遍布所有极性段、酸碱范围。实现多成分分析的最简单途径即在一根足够长的色谱柱上,采用温和的流动相,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洗脱。但这与现代分析要求的简便快速相悖。通过大量的应用研究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在分析中药成分,尤其在分析高极性化学成分方面有较大优势,在分析大量的复方制剂方面显示了较高的能力。由于毛细管几乎不会出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常出现的柱床污染现象,而且用过的毛细管柱只需很短的时间进行冲洗后,即可以进行第二个样品的分析,快速高效且分辨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屠鹏飞.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中药材和中药注射剂特征指纹图谱的探讨[J].中成药,2000,022(007):516-516.
[2]于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5,27(3):163-163.
[3]郑玉果,姚新生.高效液相色谱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J].中草药,1994(10):54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