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在新课程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就成了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探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二是合作探究。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三)解释,练习与拓展。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 精心设问,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选择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目标。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我们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教师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都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合作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应该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付国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育) , 2002年第1、2期。
[2] 李小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体现〈课改纲要〉精神》,2001年第10期 。
[3] 罗兵,《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湖南教育)2003年第8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在新课程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就成了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探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二是合作探究。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三)解释,练习与拓展。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 精心设问,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选择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目标。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我们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教师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都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合作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应该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付国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育) , 2002年第1、2期。
[2] 李小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体现〈课改纲要〉精神》,2001年第10期 。
[3] 罗兵,《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湖南教育)200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