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新课程标准,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探究,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时代的创新思维、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实践探索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新课程标准,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探究,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时代的创新思维、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利于自主学习的心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自主性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创设客观教学情境即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的探究客观奥秘的教学情意场。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志、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
怎样让学生入门,这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只有入门,才能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把握课文体裁、内容、教学目标,妙用导语,引入情境,或渲染情境,或设疑等让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之中。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二、引入体现自主的学习流程
从教师备课角度看,传统教学教师精心备课备教法备如何拼命往容器(学生)中添灌知识,眼下教师是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自主学习过程不是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应有教师对课堂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研究怎样教,还要研究怎样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由学会到会学,培养自学能力。教师的讲是引导、提高、归纳、总结、升华,为学生认知新知识扫除“障碍”,铺路搭桥。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前自己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做法,用心筹划学生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多花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承担起“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语文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复述、讲故事、角色表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如《白毛女》、《陈毅市长》等最适合于分角色朗读表演,课下学生通过排练,积极性非常高,感情投入,深入情境,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也就栩栩如生,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掌握了知识。
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我们应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即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让一个同学做“看客”。通过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会了读书,找出要点;学会复习,能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学会思考,能进行初步分析和推理;学会表达,用口头或书面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三、延伸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命题,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向。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践,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如:读名著,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
了解社会,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关注等栏目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
观察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这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学生作文非常有利于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素材的积累、材料的选择、中心的确定、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文体的确定等等,都由学生自主行动,自主把握,它为中学语文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不仅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引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创设主动、生动、互动的语文学习局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传授者逐步變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性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自主性学习——这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为语文新课程教学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谭轶斌著《中学语文参考》2003.8.
[3]《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李争平孙红霞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
[4]《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周迎春、《江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实践探索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新课程标准,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探究,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时代的创新思维、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利于自主学习的心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自主性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创设客观教学情境即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的探究客观奥秘的教学情意场。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志、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
怎样让学生入门,这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只有入门,才能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把握课文体裁、内容、教学目标,妙用导语,引入情境,或渲染情境,或设疑等让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之中。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二、引入体现自主的学习流程
从教师备课角度看,传统教学教师精心备课备教法备如何拼命往容器(学生)中添灌知识,眼下教师是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自主学习过程不是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应有教师对课堂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研究怎样教,还要研究怎样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由学会到会学,培养自学能力。教师的讲是引导、提高、归纳、总结、升华,为学生认知新知识扫除“障碍”,铺路搭桥。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前自己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做法,用心筹划学生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多花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承担起“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语文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复述、讲故事、角色表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如《白毛女》、《陈毅市长》等最适合于分角色朗读表演,课下学生通过排练,积极性非常高,感情投入,深入情境,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也就栩栩如生,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掌握了知识。
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我们应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即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让一个同学做“看客”。通过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会了读书,找出要点;学会复习,能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学会思考,能进行初步分析和推理;学会表达,用口头或书面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三、延伸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命题,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向。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践,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如:读名著,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
了解社会,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关注等栏目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
观察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这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学生作文非常有利于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素材的积累、材料的选择、中心的确定、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文体的确定等等,都由学生自主行动,自主把握,它为中学语文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不仅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引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创设主动、生动、互动的语文学习局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传授者逐步變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性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自主性学习——这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为语文新课程教学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谭轶斌著《中学语文参考》2003.8.
[3]《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李争平孙红霞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
[4]《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周迎春、《江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