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品质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河道水域环境的恶化也越发严重,强化河道管理与生态化治理显得更加必要。本文结合河道管理与生态治理的相关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河道管理是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河道是水资源存在的基本形态,对河道的保护与治理,就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但是现阶段,由于河道水域环境恶化,导致河道管理与生态治理问题重重,解決这些问题,其实保障河道水域管理实效,成为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
1河道生态治理原则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类生产中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水资源应用的过程中,随意浪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十分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河道作为现有水资源的基本形态之一,其生态化治理十分必要,具体原则如下:
1.1综合性原则: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
1.2协调性原则: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注重与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1.3自然性原则: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环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1.4经济性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能高效;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的养护费,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2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河道管理体制不健全
对河道管理,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河道管理的相关事宜,实现河道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合共同参与。现实中难免会出现各部门之间权责不分明,相互推诿,导致河道管理的效率低。由于责任分配不具体,职责界限模糊,阻碍河道管理具体政策的实施,不利于河道管理的真正进行。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工业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一味追求成本管理的最小化而忽视环境保护,任意向河道倾倒或排放工业废弃物,造成河道环境严重污染,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环境生态平衡。
2.2环保意识低
就目前来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在建设方面偏重于防洪安全考虑,疏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从群众到管理人员方面呈现管理保护意识薄弱,向水体排放生活污水、投放生活垃圾等,使得河道污浊不堪,不仅对水体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容易产生一些难闻的味道,诱发各种疾病。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措施,对此种现象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工作开展被动,阻力较大,使得何道脏乱差等现象更加严重。
2.3河道周边违规建房现象突出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附近乱建房屋现象突出,甚至在河道周边进行地质开采,这些现象破坏了河道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归结于对河道的管理监管力度不够,并且日常的违法乱建的行为并未得到有效地制止和处罚,致使乱建房屋的行为更加猖獗。例如一些地区,在房屋基地的审批时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导致房屋建设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居民缺乏对河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相关部门未对其行为进行制止,导致乱建房屋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3河道生态治理相关对策分析
3.1改变河道管理模式
实现河道的生态化管理,一定要结合经济发展新形势改革管理方式,将单一的管理向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向迈进,实现河道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要注意到河道内动植物生存环境,应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河道管理,使管理区域内的整体环境协调一致。要特别注意河道的综合系统管理,使河道管理的各个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其中地方政府应该负责整体统筹,当地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计划,其他部门应配合河道管理,依靠共同的力量推动河道管理的整体进程顺利进行。
3.2加强安全管理和打击力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河道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对河道的护岸、堤防、涉河工程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审批,督促相关部门加以落实。河道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河道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对河道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对在河道内不按规定开采砂石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规章制度进行修正,保证河道工程安全。
3.3尊重自然规律
河道环境状况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抓好河道的管理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建设生态河流。首先要从河道内水污染防治做起,河道周围的居民行为对水源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做好自身约束,不向河道内乱扔垃圾等。周围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对于生产的废弃物应该加以科学的处理,完善企业关于“三废”的设备配置,实现生产发展同生态环境相结合共同发展目标。同时,在河道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针对河道流域内的各种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河道流域内生态平衡。在建设生态河道方面,菏泽市全市投资12.3亿元,新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点11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处理后的尾水进行再循环净化。湿地本身的净化作用是很明显的,11处湿地面积达1.33万亩,日处理能力为25.36万m3,出水水质一般达到Ⅲ类或Ⅳ类标准,年可实现减排COD2488t、氨氮450t,使1000万m3水体得到净化,有效地改善河流水质,使菏泽水环境质量得以提高。
3.4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
河道整治与管理是一项关系全民的大事,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并对提升整个城市水平有重要意义。河道建设和管理事关政府部门职能的发挥以及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应调动公众参与河道建设和管理,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建议,运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来进行河道的整治和管理,促进生态河道建设。在菏泽的城市整体规划中,把流域治污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打造“生态菏泽、美丽菏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和谐的“双赢”。
3.5构建建生态河道
基于河道生态治理的保护原则,文章再补充几点建议。首先,河道治理就要保证水流的多样性,在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之上采用宽度、弯度与深浅度较为合理的河道水流标准,进而形成河道水流形态的多样性。因为灵活的水流变化更有助于河道中水生生物对不同阶段水流的生存需求,更容易活跃生态系统,同时也使河道拥有一定程度的景观价值。其次,要对河道采用可渗透型护底与护岸,且这些保护结构不能全部使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应该适当采用一些块石、卵石堆体等具有渗透性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不能阻断河道内内外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另外在护岸位置也可以采用粘土夯实边坡,或利用根系发达的乔木、草木或灌木植物来实施护坡处理。最后,也要合理利用季节性优势,例如在丰水期可以进行适当的河水置换,而枯水期则通过清淤、曝气增氧措施来强化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河道以及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同时河道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做好河道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既可以推动城市发展速度,又可以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水源供应,促进河流生态化的建设,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程卫祥.河道管理问题与生态治理途径[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3):80-81.
[2]王兴英,舒立华,安红岩.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8):255.
[3]李世文,邹吉宝.浅谈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183.
关键词: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河道管理是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河道是水资源存在的基本形态,对河道的保护与治理,就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但是现阶段,由于河道水域环境恶化,导致河道管理与生态治理问题重重,解決这些问题,其实保障河道水域管理实效,成为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
1河道生态治理原则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类生产中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水资源应用的过程中,随意浪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十分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河道作为现有水资源的基本形态之一,其生态化治理十分必要,具体原则如下:
1.1综合性原则: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
1.2协调性原则: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注重与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1.3自然性原则: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环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1.4经济性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能高效;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的养护费,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2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河道管理体制不健全
对河道管理,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河道管理的相关事宜,实现河道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合共同参与。现实中难免会出现各部门之间权责不分明,相互推诿,导致河道管理的效率低。由于责任分配不具体,职责界限模糊,阻碍河道管理具体政策的实施,不利于河道管理的真正进行。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工业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一味追求成本管理的最小化而忽视环境保护,任意向河道倾倒或排放工业废弃物,造成河道环境严重污染,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环境生态平衡。
2.2环保意识低
就目前来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在建设方面偏重于防洪安全考虑,疏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从群众到管理人员方面呈现管理保护意识薄弱,向水体排放生活污水、投放生活垃圾等,使得河道污浊不堪,不仅对水体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容易产生一些难闻的味道,诱发各种疾病。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措施,对此种现象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工作开展被动,阻力较大,使得何道脏乱差等现象更加严重。
2.3河道周边违规建房现象突出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附近乱建房屋现象突出,甚至在河道周边进行地质开采,这些现象破坏了河道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归结于对河道的管理监管力度不够,并且日常的违法乱建的行为并未得到有效地制止和处罚,致使乱建房屋的行为更加猖獗。例如一些地区,在房屋基地的审批时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导致房屋建设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居民缺乏对河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相关部门未对其行为进行制止,导致乱建房屋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3河道生态治理相关对策分析
3.1改变河道管理模式
实现河道的生态化管理,一定要结合经济发展新形势改革管理方式,将单一的管理向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向迈进,实现河道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要注意到河道内动植物生存环境,应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河道管理,使管理区域内的整体环境协调一致。要特别注意河道的综合系统管理,使河道管理的各个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其中地方政府应该负责整体统筹,当地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计划,其他部门应配合河道管理,依靠共同的力量推动河道管理的整体进程顺利进行。
3.2加强安全管理和打击力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河道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对河道的护岸、堤防、涉河工程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审批,督促相关部门加以落实。河道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河道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对河道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对在河道内不按规定开采砂石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规章制度进行修正,保证河道工程安全。
3.3尊重自然规律
河道环境状况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抓好河道的管理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建设生态河流。首先要从河道内水污染防治做起,河道周围的居民行为对水源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做好自身约束,不向河道内乱扔垃圾等。周围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对于生产的废弃物应该加以科学的处理,完善企业关于“三废”的设备配置,实现生产发展同生态环境相结合共同发展目标。同时,在河道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针对河道流域内的各种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河道流域内生态平衡。在建设生态河道方面,菏泽市全市投资12.3亿元,新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点11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处理后的尾水进行再循环净化。湿地本身的净化作用是很明显的,11处湿地面积达1.33万亩,日处理能力为25.36万m3,出水水质一般达到Ⅲ类或Ⅳ类标准,年可实现减排COD2488t、氨氮450t,使1000万m3水体得到净化,有效地改善河流水质,使菏泽水环境质量得以提高。
3.4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
河道整治与管理是一项关系全民的大事,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并对提升整个城市水平有重要意义。河道建设和管理事关政府部门职能的发挥以及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应调动公众参与河道建设和管理,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建议,运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来进行河道的整治和管理,促进生态河道建设。在菏泽的城市整体规划中,把流域治污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打造“生态菏泽、美丽菏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和谐的“双赢”。
3.5构建建生态河道
基于河道生态治理的保护原则,文章再补充几点建议。首先,河道治理就要保证水流的多样性,在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之上采用宽度、弯度与深浅度较为合理的河道水流标准,进而形成河道水流形态的多样性。因为灵活的水流变化更有助于河道中水生生物对不同阶段水流的生存需求,更容易活跃生态系统,同时也使河道拥有一定程度的景观价值。其次,要对河道采用可渗透型护底与护岸,且这些保护结构不能全部使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应该适当采用一些块石、卵石堆体等具有渗透性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不能阻断河道内内外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另外在护岸位置也可以采用粘土夯实边坡,或利用根系发达的乔木、草木或灌木植物来实施护坡处理。最后,也要合理利用季节性优势,例如在丰水期可以进行适当的河水置换,而枯水期则通过清淤、曝气增氧措施来强化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河道以及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同时河道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做好河道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既可以推动城市发展速度,又可以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水源供应,促进河流生态化的建设,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程卫祥.河道管理问题与生态治理途径[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3):80-81.
[2]王兴英,舒立华,安红岩.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8):255.
[3]李世文,邹吉宝.浅谈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