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音乐欣赏的心灵之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是一种思维,它能给人的心灵带来洗礼和纯洁。而如何将这股心灵 的清泉注入到学生的心田,唤醒学生的音乐之声?我个人认为采用“人文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因素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音乐之门。 要启发引导,创立音乐氛围。教师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设置场景,提出疑问,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层层递进而又深入的问题解决之后,学生最终会自动自发的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比如在介绍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代表曲目《脚夫调》时,教师的导入可采取这样的启发引导方式:“同学们喜欢这首民歌吗?学生一定会毫不留情的回答不喜欢,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喜欢?因为不好听,那为什么不好听?因为没调、节奏慢、旋律不美,那为什么会没调、节奏慢、旋律不美?当这一连串的设问出来时,所有的学生都会非常认真的思考这一问题,而学生天生拥有的好奇心和求胜心势必会牵引学生不断的寻求问题的根源,那么《脚夫调》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作品意寓就成了学生迫切想知道和了解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将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放到日常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完全将学习的自动权、参与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凭借其对无调性音乐的基础认识,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己的理解方式:或拍手、或跺脚、或敲玻璃甚至砸东西来反映自己的心情,来创造自己心中的无调性音乐。那么通过这样的亲身体会,学生再进行聆听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时,自然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音乐需要人发自内心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形象。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欣赏音乐的主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呢?
  一、创设教学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教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教学形式。教师无论多困难都必须使出“三头六臂”来想出不同的好办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创设教学氛围,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课堂上,我们总是担心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不会专心聆听,同时也担心欣赏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否难度太深了,这样就会出现教师牵着学生去欣赏的局面,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效果反而更好。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多角度感受与体验音乐
  学生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每个人欣赏音乐的心情都不一样,当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时,就会被音乐里的歌词或曲调深深打动,即使是同样的音乐也会让每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欣赏感受,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所以,在欣赏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与体验音乐.
  三、逐步深入 诱发学生探索欲望
  逐步深入一般是指通过以前介绍过或欣赏过的音乐作品或熟悉的相关内容,再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而使教学设计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音乐是成功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四、从生活中体验音乐,促发学生欣赏原动力。
  近年来国外或国内的音乐,很重视从由于文化上去发掘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新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从生活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促进学生欣赏音乐的原动力扩展,可以更好地为欣赏教学作铺垫.一般来说,音乐作品在学生生活中越熟悉就越容易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想欣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欣赏音乐的方式,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音乐欣赏中,学生自然而然就爱上音乐欣赏了。
  其实细细品来,最终觉得无论启发引导、创立音乐氛围还是鼓励学生自主能动的探索研究都离不开兴趣。因为兴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无论学生怎样的发展变化,音乐的品位如何改变,相信只要拥有兴趣,用兴趣来启发引导学生能动的学习,用兴趣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用兴趣来唤醒学生聆听的耳朵,就一定能够打开学生聆听的心灵之门!
其他文献
一、新课改理念对小学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  美术课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在义务教育中也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占有重要地位,为实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学习美术不仅能教导学生了解基本的美术基础和美术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阐述了兴邦治国的核心,足以可见创新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如何构建具有创新培养的生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在新世纪所担负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中学 生物 创新 培养  一、努力探讨研究性学习,创造和谐的课堂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
期刊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
期刊
摘要: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改革的形式,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次数学改革切实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在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兴趣 信心 情境 机会  结论:教有
期刊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那部分常常因学习成绩过差或因家庭教育缺失、或在校曾未得到老师甚至同学应有的关爱和尊重而表现出孤僻、自卑、拒接受教育的学生。这部分孩子,最需要阳光雨露,可现行升学教育中的某些唯分数化倾向却成了横亘在其心灵成长原野上的一道铁栅栏。对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在班级中为他们创造温馨的环境,让他们在关爱、尊重和他人欣赏中自信地成长。  关键词:特别生 创造 温馨 班级环境  做老
期刊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现在还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改变小学作文的教学,全面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一些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消除小学生习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了"言之无物"的恐惧感。
期刊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部对培智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应围绕生活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近年来,各个培智学校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调整了自身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智学校因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区别于普通学校,培智学校中的智障儿童因他们自身智力存在缺陷,生活技能匮乏,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因此,必须关注学生成长,构建和谐教育 。  关键词:改革 教育 方式 构建 和谐 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国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国学课。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它,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还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并根据不同的学情、教学内容仔细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地探索总结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在潜移默化中,在朗朗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国学经典 启蒙诵读 做法 思考  引言:  进入
期刊
案例一:  记得刚接这班学生时,为了尽快的熟悉学生,在第一次班会上,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学生,说:“老师刚接这个班,和大家还不熟,为了能尽快的记住大家,今天,请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优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让老师通过你的优点记住你好吗?”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啊?写优点呀!”那个说:“老师,缺点还写吗?”更有的说:“我没有优点呀!”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