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企業價值的品牌亮點計畫 企業自創品牌的關鍵成功因素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商經營事業,應思考如何創造高附加價值的事業戰略,創造自有品牌是一種長期佈局的經營思維。
  創造順應市場趨勢的自有品牌OBM(Own Brand & Manufacturing /Original BrandMarketing),其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如何將經營理念Concept & Philosophy,創造力Creativity與文化力Culture導入市場品牌經營,使其內化成更巨大的無形資產與力量並創造出價值。
  以往自創品牌與品牌經營的過程一直被視為只有大企業才有資格與權利來討論,「因為建立與經營品牌需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小公司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小公司不需要討論如何建立品牌……」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戰爭學院院長Joseph Nye教授於1990年提出柔性國力的論述,軟實力 Soft Power頓時成為全球國際重視的焦點。
  軟實力就是一種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也是促使企業增長與對外競爭最重要的力量。
  企業經營就是一種品牌行銷經營,注入軟實力是企業品牌能永續經營與基業長青的最基本要素。在此提出自創品牌有關建立品牌的關鍵成功因素(KSF/ CSF)。
  建立優質品牌的關鍵成功因素
  要建立優質品牌,關鍵成功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注入優質的品牌元素:
  包括品牌名字、網域名稱、標誌、象徵、圖像(人物、動物等)、標語、色彩、歌曲、包裝等。
  2.探討品牌意涵:
  要了解真正的品牌意涵可以將品牌BRAND的每個字母拆解並給予其意義:
  B-Believe
  是「確信」、
  R-Record
  是「記錄」、
  A-Art
  是「藝術美學」、
  N-Norm
  是「行為規範」、
  D-Differentiation
  是「差異化」。
  3.重視獨特且唯一的戰略思維:
  許多人都被教導一定要爭取第一名,否則就不能出人頭地或無法在市場上取勝。如果我們能更換新的思維,從爭取第一名轉換成創造「一個、僅有的一個、獨特的一個、獨特且唯一;the One, the Only One,the Unique One, the Only & Unique One 。」
  4.塑造優質形象:
  要使市場上的顧客都能經由好的聯想進而記得您,指名您,購買您。
  優質形象的塑造可以經由「內涵,外貌/外觀與溝通」三方面進行之。
  優質形象會塑造出魅力Charisma,而魅力又會創造三種價值:亦即「形成個人優勢」、「幫助開創機會」、「影響事情的結果——正向與正面」的三種附加價值。
  5.運用市場區隔
  Segmentation:
  目標市場與目標客群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的S T P擬定品牌戰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
  6.探討如何應用品牌的戰略因子(創新、定位、獨特銷售與行銷主張、口碑行銷、前進戰略——Go Strategy):
  (1)創新Innovation。
  將既有的技術,稍做正向改變再予以組合與應用,以創造出商業價值。(Innovation+Value創新價InnoValue)。
  今以LG Qiblah F7001手機為例,LG將手機F7001整合成附有衛星定位系統GPS、可以在任何地方就可以找到回教聖城麥加的方位;再按下Recitation鍵,就會有可蘭經Koran的復誦,便利分佈於全世界各地13億回教徒每天5次的膜拜與復誦可蘭經,這就是經由整合創造出創新價值的最佳典範實例。
  (2)定位Positioning。
  任何商品、品牌、服務都具有別於它者之特質。
  定位在談你存在於潛在消費者心目中之印象、地位;定位在談你與競爭者有何不同之處;定位在談你擁有何種核心專長。競爭者無法在一段時間内超越或取代你。優質的定位是在市場上占據「有利的位置」,可用3種標準來衡量:
  a.顧客/客戶——
  越能滿足顧客/客戶的Needs& Wants,則定位愈強。
  b.競爭者——
  愈能突顯本身與競爭者之差異性,則定位愈強。
  c.市場——
  要選擇一個合適與相當份量的目標市場,才夠經濟規模,並使利潤極大化。以LG品牌為例,LG除了家電產品與手機之外,尚有竹鹽牙膏系列。大家不禁要問,這樣的商品系列合適嗎?當然合適!因為LG的經營理念就是將自己定位為「 Life’s Good!生活多美好!」
  既然定位會讓生活更有品質與舒適,則生活化的優質商品都是LG可以上市行銷的。獨特性的銷售主張USP、口碑行銷、前進戰略——Go Strategy等,皆是品牌戰略中可以應用的品牌的戰略因子。
其他文献
318太陽花學運過去一年多了。還記得當時許多人刻意讚揚新世代的勇氣、熱情和創意,認為這才是台灣未來的希望, 曾幾何時激情消退,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等到任何實質進展。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之後,一切又退回內耗的原點,不知未來、沒有方向。如今回想起來,318竟更像是一場虛無的搖滾盛會,大家互相取暖、盡情傾瀉情緒,成就了幾個模糊的名字,然後各自回到渺小無力的生活,繼續屈就現實。或許是輕忽,也或許是認命,大家都
期刊
1987年10月15日,台灣宣佈開放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1988年7月3日,大陸國務院發佈施行《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海峽兩岸冰封期結束,民間交流及經濟依存度逐年遞增。截至2014年底,台灣居民常住大陸人數突破百萬人、兩岸居民通婚數量達到36萬對。頻繁交流必然產生許多法律上的糾紛,其中以兩岸繼承法的衝突最為凸顯。因為遺產是台商離鄉背井數十年打拚的結晶,而繼承法的適用決定遺產的繼受人;惟台商
期刊
一個人要抽煙時,會做下列幾個動作:  1.拿出香煙盒;2.取出一根香煙;3.放回香煙盒;4.拿出打火機;5.將香煙放入口中;6.點燃打火機;7.用火點燃香煙並吸一口煙。  上述7個點煙的分解動作,近似無聊的分析,實際上卻蘊含分析企業內所有工作的核心:有價值的關鍵動作(作業)為何?  以上述點煙的動作為例,真正有實質貢獻價值之動作僅為「用火點燃香煙並吸一口煙」,其他六個動作僅為前置、輔助性之作業。再
期刊
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你會感到無聊嗎?請你上網去搜尋,保證你有看不完的「世界」,就怕你沒時間,而且可以不用花錢;可想而知的是,一些要花錢買的商品「越來越難賣」,各行各業的經營者都必須好好探索自己的產品是否即將成為末路商品。  老酒新裝 喝起來很潮  我每次到書局去,望著一堆剛上市的管理書籍,就會想著,「又有讓我不知道的新知識嗎?」我很認真地翻看幾本,發現有些書內容不怎麼新,但是加上插圖,就讓人有
期刊
企業價值,可以反應在資產負債表上,傳統財務報表的資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資產,如土地、廠房、機械、設備等。知識經濟的今日,加入了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資產,如顧客關係資本、公司內部流程的組織資本,還有員工的人力資本等,這些無形資產可以統稱為智慧資本。而讓智慧資本極大化的有效工具就是知識管理。可以說,這是智力創新的年代,開啟了「以人為本」的無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知識經濟。  知識管理雖然已推展十多年,但仍
期刊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意見》,專家評析該意見「系統闡述了構建中國特色的勞動關係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勞動者自認為該意見「讓自己的腰板更硬了」。那麼,作為企業主,要做的就是深度「嗅」覺年度勞動立法執法的重點,對照自己企業的用工制度,自行「挖掘」哪些亟需籌備或建立,或完善,或整改的。  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  近幾年,大陸多地發生企業主欠薪跑路的現象,建立
期刊
近來,以Airbnb、Uber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科技企業出現的爆發式增長,標誌著共享經濟時代的到來。眼下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股熱潮,用共享的思路解決消費者在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出現的需求。而隨著「創客」以及「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政府將大力扶持這些概念領域的新業態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更加速了共享時代的演進,企業的獲利模式也正在慢慢發生轉變,經營者必須要轉換大腦,用
期刊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印發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在變頻空調、電冰箱、平板電視等家電產品中,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與過去節能惠民政策,往往從消費者端推廣節能產品不同,此次「領跑者制度」,重點在於引導行業提高節能技術,透過競爭機制,激勵企業朝生產節能產品方向發展。  這也表明,大陸過去單純靠消費補貼的時代已不復存在,而切實引導企業著力在產品的能效上投入技術與
期刊
案例重現  「男人幫」是一個來自江蘇南通的家紡品牌,目前有260多家實體門店,其中只有2家是直營,其餘全部是加盟店。在實體店面臨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漲的大背景下,「男人幫」的許多門店經營艱難,門店銷量持續下滑,如何增收成為重中之重。  不久前,「男人幫」通過第三方服務商微盟的SDP系統(社會化分銷平台)在微信公眾號上開通了商城的銷售功能,為每個門店和每位導購員開通了二維碼。導購員推薦到店的消費者掃描
期刊
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將來,買車可能實現個性化定制——在手機裏打開智能汽車工廠的App,從數百種配置中選擇一款車型,然後在個性化訂單中輸入諸如「把轎車內飾設計成綠巨人」的要求。約一個月,一輛用工業4.0流水線度身設計、製造的「綠巨人版轎車」就會送到買家家門口,價格並不比量產車貴多少。這就是工業4.0時代來臨可能出現的畫面。  第四次工業革命4.0時代來臨  不久前,上海社科院智庫科研處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