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教学的关键是学,在现代社会中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三大功能将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的效果应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学中只有以生为本,以导促学,以学为主,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发现知识,独立地理解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目前不少学校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性的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为此,统计教学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统计知识和方法,而且要具有创新精神,灵活运用统计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年统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经是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 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统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拘泥于课本内容或教师讲授的结论,能通过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上,有新方法、新途径。总之,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偏重于传授统计理论和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即使有启发,但往往是仓促而就的思考,学生只有聆听和确信,没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很难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统计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决定、掌握、控制乃至主宰着学生“学”的局面。这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我们目前统计教学还是只注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这致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动手能力较差,用统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不能活学活用。现代教育认为,学生学习不是单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在于经历获得知识、活用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因此,统计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在现实统计教学中进行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教为主导”要着眼于“学为主动”,变教师的自我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学习的效果来评价统计教学质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学生去学习统计。
二是由传统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在统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创设可操作、可探索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现实中的数据,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统计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统计的习惯,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求选择地带着问题去学习统计,使统计学习更具有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功能。
二、 激励、自主、创新教学在统计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容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之中,在他们心里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憶、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要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统计学生才能学有所长。
2.设置悬念,探索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以自我意识为调控机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自觉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律性品质的能力。但是“自主地”学习并不等于“自由地”学习。基于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这样既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以及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措施,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受教学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的影响,在统计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学必须打破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到实验室和实际工作中去,使专业课堂教学和统计实践密切结合。具体可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模拟统计实验或请政府统计部门人员进课堂介绍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亲自从事调查数据录入、整理及分析推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墨守成规, 勇于创新。
4.完善统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统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实施激励、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保障。在统计教学中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根据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不同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方式,不断的反馈,使学生自己及时评价。同时,在学生成绩考试评定中,应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有笔试、有口试,也有设计方案和调查报告。评价内容除关注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有学生自评、他人评价等。
一、 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统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拘泥于课本内容或教师讲授的结论,能通过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上,有新方法、新途径。总之,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偏重于传授统计理论和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即使有启发,但往往是仓促而就的思考,学生只有聆听和确信,没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很难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统计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决定、掌握、控制乃至主宰着学生“学”的局面。这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我们目前统计教学还是只注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这致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动手能力较差,用统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不能活学活用。现代教育认为,学生学习不是单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在于经历获得知识、活用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因此,统计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在现实统计教学中进行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教为主导”要着眼于“学为主动”,变教师的自我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学习的效果来评价统计教学质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学生去学习统计。
二是由传统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在统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创设可操作、可探索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现实中的数据,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统计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统计的习惯,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求选择地带着问题去学习统计,使统计学习更具有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功能。
二、 激励、自主、创新教学在统计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容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之中,在他们心里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憶、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要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统计学生才能学有所长。
2.设置悬念,探索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以自我意识为调控机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自觉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律性品质的能力。但是“自主地”学习并不等于“自由地”学习。基于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这样既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以及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措施,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受教学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的影响,在统计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学必须打破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到实验室和实际工作中去,使专业课堂教学和统计实践密切结合。具体可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模拟统计实验或请政府统计部门人员进课堂介绍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亲自从事调查数据录入、整理及分析推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墨守成规, 勇于创新。
4.完善统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统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实施激励、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保障。在统计教学中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根据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不同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方式,不断的反馈,使学生自己及时评价。同时,在学生成绩考试评定中,应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有笔试、有口试,也有设计方案和调查报告。评价内容除关注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有学生自评、他人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