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年来,贵州紧扣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茶产业迅猛发展,茶园面积达752万亩,连年六年居全国首位。以铜仁、遵义为核心的武陵山区逐步成为中国绿茶新的金三角。全省已形成黔东北、黔西北、黔东南、黔中、黔西南几大茶产业带。在狠抓基地建设的同时,把茶叶质量安全建设放在首位,“干净”是贵州茶的关键词。贵州茶在生产上,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参照欧盟标准,在国家要求茶园禁用农药55种的基础上,提高到了120种,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
“干净茶”的理念深入每一个茶人的心中,成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底线。
2019年,是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年,茶产业作为贵州规模最大、带动就业最多的农业产业,贵州将其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整合优势宣传资源,提升贵州茶知名度,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为积极响应孙志刚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号召,本刊特邀贵州茶区农业部门及茶叶主产县主管领导、龙头茶企负责人一起,从基地建设、安全建设、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共同讨论贵州茶叶产业发展,一同描绘未来蓝图。
以“三绿一红”品牌为代表的贵州茶产业,积淀着茶马古道千百年来的文化份量,承载着贵州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长远追求。
茶有“贵州冲泡”,你可知其技法?其要点是: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
茶叶的“贵州冲泡”方式,特点就是简单。从这种简单的特点里,可以体会到贵州茶独到的内涵:有绿水般鲜嫩透亮的颜值,有青山般香润沁人的气息,生态、干净、品质好,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泡出一杯香气馥郁、鲜爽醇厚、回甘悠长的贵州茶。
简单,或许就是茶文化的精髓。茶乃自然馈赠,经干百年磨练与积淀,其放下尘扰、归于自然、清心化人的文化涵养,已深深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血脉里。以茶为核心的生活理念与生产方式、以茶为纽带的修养培育与情感交流,以及人们赋予它的文化与礼仪内涵,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画卷中一抹迷人色彩。
“简单”的贵州茶,其实“很不简单”。已有自然遗存和史料证明,在中国茶叶史上,贵州地位不可小觑。贵州古茶树多达100多万株,晴隆出土了迄今100万年前的茶籽化石,尚无比肩发现,故有“茶叶故乡”之称。唐代陆羽《茶经》盛赞黔茶,也有史实明证,中国现代茶产业的发端于湄潭……茶叶已成为贵州识别度极高的文化符号。
而今,茶叶对贵州越来越重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代表委员对茶产业信心十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贵州茶园面积超过750万亩,位居全国之首,各类茶叶总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人民币,增幅均名列全国前茅;茶产业从业人员400万人,茶产业带动45.2万人贫困户人口就业,助力13.7万人成功脱贫。
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消费转型升级也是大趋势。作为生态友好型的茶叶产业,以其明显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健康消费优势,深得各领域消费者喜爱。高海拔、低纬度、少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贵州“干净茶”,在此趨势中抓住了机遇,近年来声名鹊起,“三绿一红”即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以及遵义红茶,已经形成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鲜明格局,铺就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希望之路。
作为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茶产业是贵州倾力打造的五张特色优势产业名片之一。擦亮这张名片,需要品牌引领。
以“三绿一红”品牌为代表的贵州茶产业,积淀着茶马古道干百年来的文化份量,承载着贵州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长远追求。贵州构建起产业链健全的产销体系,茶叶出口国家和地区从传统的中东地区向北欧、东南亚、美国转移。产销两旺,扎稳了产茶区及茶农脱贫致富的产业根基,提升了贵州经济的绿色含量。
贵州正推进茶产业向“千亿级”迈进,更加有力推动“黔茶出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贵州着力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构建辐射带动型、吸纳就业型、入股分红型、合作发展型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在做优做强茶产业道路上大步前行。
茶产业是贵州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有力抓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茶叶天然地成为贵州践行绿色发展、培育生态产业的重要资源基础。而今,在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中,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与茶产业深度融合,“黔茶出山”稳步大步前进,茶香业强的绿色发展新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贵州紧扣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茶产业迅猛发展,茶园面积达752万亩,连年六年居全国首位。以铜仁、遵义为核心的武陵山区逐步成为中国绿茶新的金三角。全省已形成黔东北、黔西北、黔东南、黔中、黔西南几大茶产业带。在狠抓基地建设的同时,把茶叶质量安全建设放在首位,“干净”是贵州茶的关键词。贵州茶在生产上,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参照欧盟标准,在国家要求茶园禁用农药55种的基础上,提高到了120种,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
“干净茶”的理念深入每一个茶人的心中,成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底线。
2019年,是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年,茶产业作为贵州规模最大、带动就业最多的农业产业,贵州将其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整合优势宣传资源,提升贵州茶知名度,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为积极响应孙志刚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号召,本刊特邀贵州茶区农业部门及茶叶主产县主管领导、龙头茶企负责人一起,从基地建设、安全建设、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共同讨论贵州茶叶产业发展,一同描绘未来蓝图。
以“三绿一红”品牌为代表的贵州茶产业,积淀着茶马古道千百年来的文化份量,承载着贵州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长远追求。
茶有“贵州冲泡”,你可知其技法?其要点是: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
茶叶的“贵州冲泡”方式,特点就是简单。从这种简单的特点里,可以体会到贵州茶独到的内涵:有绿水般鲜嫩透亮的颜值,有青山般香润沁人的气息,生态、干净、品质好,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泡出一杯香气馥郁、鲜爽醇厚、回甘悠长的贵州茶。
简单,或许就是茶文化的精髓。茶乃自然馈赠,经干百年磨练与积淀,其放下尘扰、归于自然、清心化人的文化涵养,已深深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血脉里。以茶为核心的生活理念与生产方式、以茶为纽带的修养培育与情感交流,以及人们赋予它的文化与礼仪内涵,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画卷中一抹迷人色彩。
“简单”的贵州茶,其实“很不简单”。已有自然遗存和史料证明,在中国茶叶史上,贵州地位不可小觑。贵州古茶树多达100多万株,晴隆出土了迄今100万年前的茶籽化石,尚无比肩发现,故有“茶叶故乡”之称。唐代陆羽《茶经》盛赞黔茶,也有史实明证,中国现代茶产业的发端于湄潭……茶叶已成为贵州识别度极高的文化符号。
而今,茶叶对贵州越来越重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代表委员对茶产业信心十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贵州茶园面积超过750万亩,位居全国之首,各类茶叶总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人民币,增幅均名列全国前茅;茶产业从业人员400万人,茶产业带动45.2万人贫困户人口就业,助力13.7万人成功脱贫。
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消费转型升级也是大趋势。作为生态友好型的茶叶产业,以其明显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健康消费优势,深得各领域消费者喜爱。高海拔、低纬度、少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贵州“干净茶”,在此趨势中抓住了机遇,近年来声名鹊起,“三绿一红”即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以及遵义红茶,已经形成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鲜明格局,铺就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希望之路。
作为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茶产业是贵州倾力打造的五张特色优势产业名片之一。擦亮这张名片,需要品牌引领。
以“三绿一红”品牌为代表的贵州茶产业,积淀着茶马古道干百年来的文化份量,承载着贵州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长远追求。贵州构建起产业链健全的产销体系,茶叶出口国家和地区从传统的中东地区向北欧、东南亚、美国转移。产销两旺,扎稳了产茶区及茶农脱贫致富的产业根基,提升了贵州经济的绿色含量。
贵州正推进茶产业向“千亿级”迈进,更加有力推动“黔茶出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贵州着力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构建辐射带动型、吸纳就业型、入股分红型、合作发展型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在做优做强茶产业道路上大步前行。
茶产业是贵州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有力抓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茶叶天然地成为贵州践行绿色发展、培育生态产业的重要资源基础。而今,在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中,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与茶产业深度融合,“黔茶出山”稳步大步前进,茶香业强的绿色发展新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