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设计,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认识的自我表达。无论是日常生活方式,还是政治、道德、宗教活动方式,都有一定的艺术形态体现。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本文从广告艺术设计本质出发,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属性。
关键词:广告艺术设计;文化属性
广告艺术设计遍布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与之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上的满足激发了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相应的审美意识日益强化,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就需要了解艺术设计的本质,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属性。艺术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从表面上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联,但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潜藏着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在社会高度工业化、信息化和商业化的外因催化下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工业手段的先进,使人们置身于工业化极强的物品环境包围之中,巨大的信息污染,破坏了人们生活的心理环境,严格的科学管理组织方式使人际交往的人性层面遭到损害。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渴望得到心灵的抚慰与平衡,怀念人情浓郁的乡土生活,迷恋民间文化特有的稚拙和纯真。因此,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大胆地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完全符合建立现代文明多元文化的客观需要。
一、广告艺术设计
所谓广告艺术设计,是设计师根据企业的品牌战略和经营理念,以语言性特点展现给观看者进行认识和接受的画面。艺术设计不只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生存活动的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艺术设计的成果,是生活机制的组成部分,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也蕴含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在表达民族物质的同时,也体现了相应的精神文化。
艺术设计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完整的艺术性。具体的艺术产品设计,可以联系人们生活过程中的付出、劳动、生活方式、休息、收获、享受和习俗等内容,以生活流的形式,显示其实质性。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认识的自我表达形态,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广告艺术设计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接受。因此,艺术设计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从其文化属性入手。
二、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属性
(一)文化表达的形态
广告作为表达文化形态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烙印,也是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文化性质比较明显。如1905年可口可乐的广告,在人物体态、服装以及所乘汽车等方面,都是对时代文化背景的一种体现,生活、文化形态鲜明。在广告展示中,通过可乐显示上流社会生活形态,在广告画面中所出现的服装和汽车以及人物的举止形态,都是富人的象征。这种西方文化在广告艺术中的体现,带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其吸引力和诱惑力也相当大。此外,可口可乐的广告,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1]。但是,这种广告风格,对于相对比较保守的亚洲国家来说,与其文化特点和社会观念都不适应。人们大多会认为,这种广告是对拜金主义的推崇,属于玩世不恭,在市场上投放这样的广告,必然会影响其销量。
(二)文化传播的载体
广告艺术设计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广告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样是一定文化的发展。广告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和传播文化的一种形态,通过广告的展示,可以了解到相应的文化背景,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风俗习惯、消费观念、道德观念、文化知识、生活形态等方面。这种文化传播,在中国广告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在中国的广告艺术设计中,其取材大多源于历史文化,如四大名著、成语典故、史传等,这种历史文化的引入,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相对的,这种风格的广告显然也不适合在西方国家投放,消费者对于这种广告,缺少文化认同感,甚至可能形成误解,产生消极情感与联想。
广告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一般有三种。第一种,通过广告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这种广告真实表现了社会生活、发展现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第二种,通过广告内涵,对社会观念和文化信息形成影响,环境社会发展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三种,通过广告夸大社会现象,这种广告内容包括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对消费者而言,会产生一定的认同心理或是抵触情绪。
(三)广告藝术设计中的感染力与渗透力
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感染力与渗透力,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在影响社会公众群体的同时,也会被社会公众群体影响。优秀的广告艺术设计师,会根据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共性,突破文化差异中的民族、语言隔阂,设计能够被不同文化认同的广告。在广告艺术设计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同样关注文化元素,在广告中应用文化元素,可以清晰简明的进行语言以外的沟通和交流,增加不同文化背景消费者的亲切感和认同感[3]。“温情”是中西方国家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主题,中西方国家一致认为,亲情和家庭是一种普遍向往和追求。而广告艺术设计在文化差异上的不了解,则会影响其投放效果。如宝洁公司“佳美”牌香皂的广告,是通过男人当面赞美女人的美貌来体现其特效。在比较开放的欧美国家,这种赞美方式被普遍接受,但在男女交往相对保守的日本却不被接受。
对于广告艺术设计,需要充分重视其文化属性,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发展状况,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素材,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广告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晓帆. 浅谈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属性[J]. 现代交际,2013,02:94.
[2]徐志杰,谭浩楠. 试谈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属性[J]. 大舞台,2011,06:117.
[3]柴文娟. 文化关系的思索:新媒体艺术设计与文化思维的理论构建[J]. 美术学报,2011,06:47-50.
关键词:广告艺术设计;文化属性
广告艺术设计遍布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与之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上的满足激发了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相应的审美意识日益强化,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就需要了解艺术设计的本质,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属性。艺术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从表面上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联,但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潜藏着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在社会高度工业化、信息化和商业化的外因催化下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工业手段的先进,使人们置身于工业化极强的物品环境包围之中,巨大的信息污染,破坏了人们生活的心理环境,严格的科学管理组织方式使人际交往的人性层面遭到损害。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渴望得到心灵的抚慰与平衡,怀念人情浓郁的乡土生活,迷恋民间文化特有的稚拙和纯真。因此,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大胆地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完全符合建立现代文明多元文化的客观需要。
一、广告艺术设计
所谓广告艺术设计,是设计师根据企业的品牌战略和经营理念,以语言性特点展现给观看者进行认识和接受的画面。艺术设计不只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生存活动的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艺术设计的成果,是生活机制的组成部分,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也蕴含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在表达民族物质的同时,也体现了相应的精神文化。
艺术设计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完整的艺术性。具体的艺术产品设计,可以联系人们生活过程中的付出、劳动、生活方式、休息、收获、享受和习俗等内容,以生活流的形式,显示其实质性。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认识的自我表达形态,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广告艺术设计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接受。因此,艺术设计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从其文化属性入手。
二、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属性
(一)文化表达的形态
广告作为表达文化形态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烙印,也是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文化性质比较明显。如1905年可口可乐的广告,在人物体态、服装以及所乘汽车等方面,都是对时代文化背景的一种体现,生活、文化形态鲜明。在广告展示中,通过可乐显示上流社会生活形态,在广告画面中所出现的服装和汽车以及人物的举止形态,都是富人的象征。这种西方文化在广告艺术中的体现,带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其吸引力和诱惑力也相当大。此外,可口可乐的广告,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1]。但是,这种广告风格,对于相对比较保守的亚洲国家来说,与其文化特点和社会观念都不适应。人们大多会认为,这种广告是对拜金主义的推崇,属于玩世不恭,在市场上投放这样的广告,必然会影响其销量。
(二)文化传播的载体
广告艺术设计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广告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样是一定文化的发展。广告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和传播文化的一种形态,通过广告的展示,可以了解到相应的文化背景,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风俗习惯、消费观念、道德观念、文化知识、生活形态等方面。这种文化传播,在中国广告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在中国的广告艺术设计中,其取材大多源于历史文化,如四大名著、成语典故、史传等,这种历史文化的引入,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相对的,这种风格的广告显然也不适合在西方国家投放,消费者对于这种广告,缺少文化认同感,甚至可能形成误解,产生消极情感与联想。
广告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一般有三种。第一种,通过广告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这种广告真实表现了社会生活、发展现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第二种,通过广告内涵,对社会观念和文化信息形成影响,环境社会发展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三种,通过广告夸大社会现象,这种广告内容包括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对消费者而言,会产生一定的认同心理或是抵触情绪。
(三)广告藝术设计中的感染力与渗透力
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感染力与渗透力,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在影响社会公众群体的同时,也会被社会公众群体影响。优秀的广告艺术设计师,会根据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共性,突破文化差异中的民族、语言隔阂,设计能够被不同文化认同的广告。在广告艺术设计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同样关注文化元素,在广告中应用文化元素,可以清晰简明的进行语言以外的沟通和交流,增加不同文化背景消费者的亲切感和认同感[3]。“温情”是中西方国家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主题,中西方国家一致认为,亲情和家庭是一种普遍向往和追求。而广告艺术设计在文化差异上的不了解,则会影响其投放效果。如宝洁公司“佳美”牌香皂的广告,是通过男人当面赞美女人的美貌来体现其特效。在比较开放的欧美国家,这种赞美方式被普遍接受,但在男女交往相对保守的日本却不被接受。
对于广告艺术设计,需要充分重视其文化属性,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发展状况,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素材,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广告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晓帆. 浅谈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属性[J]. 现代交际,2013,02:94.
[2]徐志杰,谭浩楠. 试谈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属性[J]. 大舞台,2011,06:117.
[3]柴文娟. 文化关系的思索:新媒体艺术设计与文化思维的理论构建[J]. 美术学报,2011,0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