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里,各式各样的建筑以独有的方式和谐共生,凭借创意不断进行城市更新,衔接起过去,现在与将来。
“上生·新所”坐落于有着“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盛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由3处历史建筑、11栋工业改造建筑和3幢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共同组成。近百年前,它是大名鼎鼎的外籍侨民娱乐地——哥伦比亚总会,美国普益地产在安和寺路(今新华路)和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周边开发哥伦比亚住宅圈项目(ColumbiaCircle),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便是整个项目的起始点和重要构成,它是美国建筑师哈扎德在上海的代表作品,也是西班牙传教风格建筑在上海的实例。1924年,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建成开放,当时为旅沪美侨在西郊的体育活动及社交聚会的生活服务场所。
20世纪20年代末,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担任哥伦比亚圈总设计师,在此设计了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多种风格的住宅,它们被称为哥伦比亚住宅圈的精华。他本人也在俱乐部总会的东侧购地设计自宅。由于在建造沐恩堂的过程中,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独子孙科的帮助与援手,邬达克将自己的别墅以馈赠的价格转让给孙科,孙科别墅因此得名;近70年前,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又变为科研基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生所)。
现在,万科联合OMA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以尊重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脉络、新老建筑对话、多样共享共生为更新理念,将这里打造为文化艺术的汇聚地和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商圈与全天候活力社区,让它重新焕发出当年“哥伦比亚圈”的生机与魅力。
独有的历史让整个“上生·新所”项目容纳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和谐共生,不是单一而是多元,不是封闭而是开放。自2016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新老建筑在园区内自然产生对话,反映当代特征的元素也在原有设计中产生一种奇妙的共融,让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相互碰撞,形成跨越时间的独特魅力。
手作之物,饱含着匠人的付出与琢磨,富于情感和温度,这样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集絲坊面料大美
“永遠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负责任的公民和企业可以改变世界。实际上,这也是唯一曾改变世界的方式。”集絲坊创始人曹杰用玛格丽特.米德的话来解释自己正在做的事。潜心研究了14年的天然材质,曹杰全世界去寻找最适宜的棉麻丝毛,为设计师及品牌开发更适合穿着与使用的天然织物。作为高品质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代表,集絲坊的布料在每年流行趋势发布的巴黎Premiere Vision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美学实践上,集絲坊讲求“拙朴自然”,“自然就是皱的,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曲折生动的线条、肌理丰富的质感,让生命呈现出轻松内敛的状态,又满含充沛的力量,这便是你能在集絲坊内看到的服装作品的“生命”。而在这里,无论空间营造的细节,还是所有能触摸到的面料,无不体现着如此的审美诉求。曹杰一直很欣赏如恩设计的敬业与专业,于是邀请他们来担任本次空间的设计。后者充分运用自然材质构建出圆柱形的展示区域,搭配精准照明,呈现出柔和的光与影,将自然的美与质感展露无遗。如今店铺由家纺区、咖啡区以及两个服装区组成,拥有前、后两个花园。前花园正对“上生新所”的喷泉广场,后花园则更私密一些。“来这里,我希望你不仅可以找到适合穿着与使用的产品,也能够在高速发展的城市里,找到一个忙里偷闲的所在。” 空间内不仅有全世界精选的品牌与设计师作品,也有3个自有品牌的呈现,同名主牌“集絲坊”与设计品牌“迟集”偏重设计,“段落”则主要是日常生活品牌。同时,这里还集合了世界各地30多个服装、家居品牌,以及设计师和手作匠人的作品,包括MHL、Arts&Science、Togood等。在材料研究及转型过程中,曹杰也开始思考人与城市、材料之间的关系,渐渐有了创立一个空间的概念雏形。而位于“上生·新所”内的集絲坊体验空间更像是他对未来可能性的一次尝试。很多人觉得他的想法有些超前,他却对中国、对上海充满了信心:“未来的上海,会成为怎样的上海”,带着这样的自问,曹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真正懂得要怎样生活的人提供相应的产品以及与之对应的空间,实现减法为尚的生活态度。
因地顺时,新零售已不局限于商品,也能使我们窥见生活的更多可能
新籁实验室NULABO化学达人
对新零售的可能性极为着迷的杜一飞将园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原海军俱乐部附属游泳池的二层整体改造为“见水集”,囊括了关注香氛和个人护理的新籁实验室NULABO,经营服饰、鞋履、手袋的专卖店OIKOS,供应精品咖啡、餐饮的NO2蓝波兔,以及实现奢侈品梦想的CINFINITE理梵。见水而生,“我们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未来本就不应受太多的限制,名字只是一个因地顺时的产物”他如此阐释道。
来到“见水集”你可以随时坐下休憩,与朋友喝喝下午茶,极具人情味的沙龙文化融入了空间的每个角落。杜一飞用递进的方式将整个空间区隔成三段格局。气味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是最容易打动客人的手段,因此最外侧的区域用于展示甄选自国外小众品牌的香氛、香董产品。
稻城书店文艺聚点
稻城书店虽以书店命名,却绝不只是一家书店。除了精品图书和饮品服务,各种文化沙龙、艺术展览、文化课程等多维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举办,称得上是一家复合经营的城市文化综合空间。拥有10年书店运营经验的创始人根据地块所处的位置,决定让这里的图书选择专精于艺术与文学类别,希望能吸引更多能经常来此坐坐的文艺高知人群。
书店位于一幢独栋建筑内,它曾是“上生所”时期的财务大楼,经过熟知经营流程的独立设计师谢文杰的创意设计,如今位于一层的书架展示区和咖啡饮品区都显得错落有佳、舒服自在。对于二层空间,主人曾做过很多假设,从高端茶室到私定晚餐,最终决定将之打造成对外租赁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开放经营,让更多的可能性在此发生。
未来,稻城书店计划陆续在北京、云南开设分店,并将空间的属性细化成书店、茶品、咖啡、民宿四大类别,在吸引更多阅读爱好者的同时,带人们探索更为丰富的美好生活。
美食与美酒如何让人心生愉悦?关键在于每个细节的恰到好处。
INKWOOD非典型主厨
前往拜访时,北川正在教厨师腌制他们的新品厚切培根,事无巨细,他的样子立马鲜活起来。从蒙特利尔到上海,他乐此不疲地研究街头巷尾那些美食的奥秘,把它当作自己的烹调灵感,摘下了大众给他的标签,他不紧不慢地在上生新所拉开了他第一家餐厅INKWOOD的大门。他认为,只有回归食材本身的真实味道,才会打动来店的客人,就算是做培根,也要自己腌制才行。“好的主厨需要达到食材与理念的均衡,而非盲目呈现”,北川说道。
INKWOOD位于上生新所,名取自墨水和纸张两种看似无关的并列元素,同时也令人联想到酱汁与食材在不经意间产生的共鸣。从INKWOOD的大面积落地玻璃门进入室内,恰逢阳光正好,店铺被浸没在墨绿与木黄交织的色调中,首先从视觉上呈现出特点。店铺由八荒设计操刀设计,木与墨的联系仅以单纯的色彩和材料作为语言来表达,让客人从视觉上品尝到两种颜色的滋味。在芥末黄的粗糙材质下冲突、对比然后融合,同时以金属和木质材料作为过渡,这样的微妙平衡在暖黄色的射灯下形成了温暖柔和的用餐环境。“我希望INKWOOD和我一样,外表温和,但内心有自己的坚持。”北川补充道。开放式厨房前的“主厨餐桌”让客人的视线与厨师同高,当空间中的木与墨两种颜色正在交融时,透过玻璃可以瞥見厨房里的自然食材与流动酱汁的搭配、碰撞,让木与墨又表达出了第二层含义。 北川认为食物是饱含情感的艺术,更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就像他将糖葫芦解构成软糯的山楂,外面一层糯米纸裹着,又用淡奶油来中和掉山楂中的酸,这正是他在北京的童年记忆和在西方受教育经历的融合缩影。他将记忆掰碎了糅合进食物里,腌制酝酿,搭配调味,每处细节都是必经的仪式。当问到他的终极目标时,他大笑着说:“希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店!”
“设计的实质跟美食很相似,都好像一种沟通的语言。”
blackbird自由的影子
“设计就像沟通的语言,通过具象的美食,将抽象的两者联系起来。”身兼设计与经营双重身份的Swing觉得设计的实质跟餐饮很相似。“blackbird真正的含义是‘自由的影子’,就像你在天空间感受自由那样。”老店从一个邻家的咖啡馆一夜间莫名成了网红打卡胜地,随之而来的是拥挤、排队、异化和扭曲,成功的表象掩盖不了Swing内心的失落。因此,当老店因整体改造而关停时,Swing反而觉得是个机会。比起其他的商业项目,“上生.新所”具备更多的人文关怀,尤其打动Swing的是如今成为blackbird新店址的8号楼——这栋“上生所”时期的泵房被OMA大都会改造成镜面楼,紧挨着俱乐部总会前的中央广场,不同时期的建筑倒映在建筑的镜面立面上,寓意新老建筑的交流与对话,“这不正是‘自由的影子’吗?”
“无趣与自我重复是设计师最不能接受的。”既然有了独栋的3层空间,就想呈现不一样的用餐体验。在这里,1层是一个开敞的通透空间,利于陌生人之间的火花碰撞。这里全天供应精致、健康的餐食,兼具咖啡馆、餐厅、酒吧3种身份与客人互动。用手工红瓷砖搭建的吧台位于中心,调酒师、咖啡师、厨师在这里研发和探索,将每个季节的气息带人食物与饮品中。被称为TableBlack的2层更像是来自新西兰的主厨BlakeThornley的私人客厅,居家感更强。主厨为客人们精心设计了定制套餐,高水准的实验性西餐融合了亚洲的味觉元素。餐厅一侧的BarBlack则是家专业的鸡尾酒吧,酒单口味及创意与主厨的餐单风格相辅相成。顶层的露台上种植的蔬菜水果与难觅的香料常常会在调酒与烹饪中使用。餐厅的很多家具亦是Swing团队自主设计,blackbird在她眼里也是一个产品设计的实验场域,通过饮食服务探索不同生活方式或觀点在现代都市中的可能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