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2月1日,春寒料峭,大雪纷飞,在上海的大众剧场门口,天不亮就排起了长龙,一张张期盼的面孔,等待的,是购买一场特殊演出的戏票——那一天,昆剧《十五贯》如期上演,作为上海昆剧团建团首演大戏,曾经有着“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美誉的《十五贯》,救活的,又岂止是奄奄一息的昆剧?
“三代同堂”的文艺春天
曾几何时,十年八个样板戏,许久没有看到穿古装、演古人的传统戏的观众们真可谓“饥肠辘辘”,他们蓄藏了十年之久的热情喷涌而出,买票的人将剧场围了好几圈。就在观众如雷般的掌声中,上海昆剧团诞生了,这是建国后上海出现的第一个专业昆剧团,俞振飞先生以76岁高龄欣然担任首任团长,剧团汇聚了先后两代国家培养的昆剧演职人员,共计150余人,堪称20世纪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不独昆剧,京剧《曹操与杨修》、越剧《红楼梦》、话剧《于无声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或恢复上演,或开拓创新,戏剧界迎来了全面的复苏与繁荣。对于刚从阴霾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热情、理想,连同普遍被唤起的生命自觉与个性追求,为这个时代涂上了明亮而清新的色彩。全社会都在呼吁着“科学的春天”“文艺的春天”。趁热打铁,无论老中青,几代戏剧艺术家们也迎来了自己艺术上的春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几乎每一位优秀演员都有自己拿手的绝活与代表作。
在那段岁月里,老一辈艺术家诸如黄佐临、张君秋、俞振飞、童芷苓、赵燕侠、徐玉兰、王文娟等前辈,在自己的晚晴岁月,孜孜不倦,奋斗不止,开出别样绚丽的花朵。而裴艳玲、尚长荣、梅葆玖、张继青、焦晃、华文漪、李维康等正值盛年的艺术家,则迎来了自己艺术开花结果的高峰期。年轻一辈的濮存昕、于魁智、茅威涛、钱惠丽、茅善玉、王汝刚、赵志刚等人,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各个剧种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与领军人物——“三代同堂”的温馨画面,曾经感动过许许多多热爱戏剧的观众。一个个明星的涌现,一部部佳作的诞生,离不开几代戏剧人的共同努力与不懈追求,离不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艺春天。
时代进步,戏剧并不一定倒退
随着时代前进步伐的不断加快,戏剧在一度繁盛之后,逐渐开始面临新的考验。社会进步、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文化市场也变得越来越趋向多元,戏剧的境遇却因此变得不容乐观了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全民看戏”的单一化娱乐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毋庸置疑,戏剧不再是文化娱乐的主流,改革开放后流行文化的兴盛更对传统文化构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加之广播、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普及,舞台艺术的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观众的逐渐流失,导致戏剧观众面狭隘,且年龄相对偏高。特别是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戏曲舒缓柔和的曲调令人昏昏欲睡,典雅高深的词藻更是叫人难以理解,剧场与观众造成较大隔阂;此外,演员收入普遍较低,更增加了生活负担。相比较于歌星、影星的高收入,戏剧演员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高,但得到的经济回报却不能与之构成正比,难免造成怨言。在演出日益减少,生活条件不能改善的情况下,不少演员只能搞起了“三产”——开饭店、炒股票、贩书画……甚至有一些演员最终离开了舞台,另谋生路;此外,老一辈艺术大师逐渐告别舞台,中生代艺术家缺少表现自我的舞台,年轻演员缺少成才的环境与机遇……演员梯队的慢慢老化,造成了表演艺术后继乏人的困境……如此种种,一度令戏剧人彷徨、迷茫,不知未来路在何方。
文化自信决定未来道路,艺术信仰坚持心中理念。最终,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戏剧人走出了一条新路,既不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众艺术,更绝非走向衰亡的“夕阳产业”,戏剧人以自己的信念、自信与实力,大胆地走向了市场,并且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因而其生存状态便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从《陆游与唐婉》到《寇流兰与杜丽娘》,从《大唐贵妃》到《廉吏于成龙》,从青春版《牡丹亭》到全本《长生殿》,还有生生不息的白领话剧,大受市场欢迎的懸疑话剧,乃至滑稽戏、相声、情景剧的蓬勃兴起……这一切,都离不开几代戏剧人的共同努力,更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所赋予的绝佳机遇。
曾几何时,戏剧艺术面临巨大困境,剧场内“白发人”远远多于“黑发人”,巨大的文化冲击一度使得从业者面对未来彷徨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昆剧名家蔡正仁犹记得,当年戏曲艺术低迷之时,不少昆剧院团只敢演歌舞节目,还要在宣传海报上特地强调“今晚无昆曲”,演出走进校园,为了不让学生离场,校方反锁了大门。尽管如此,照样有人宁愿选择“跳窗而出”也不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今,这类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场面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文化自信的提高,传统文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喜爱。由冷而热,從少到多……今天,这一“曲高和寡”的场面,已完全改变。无论是昆剧、京剧,还是越剧、梨园戏,乃至话剧、歌剧、音乐剧,剧种不论大小,地域不分南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剧场,喜爱上了丝竹悠扬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而传统文化美好的明天,也必然到来。
40年前,全国人民面对八个“样板戏”感到“饥肠辘辘”。如今,丰富多元的文化娱乐令人目不暇接。回顾“改革开放”来中国戏剧所走过的40年历程,大体也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段辉煌岁月中的种种变化:从复苏到辉煌,到失落到无奈,然后螺旋形地走向重振……无论如何,面对“社会越发展,戏剧越落后;时代每进一步,戏剧就倒退一步”的言论,中国戏剧人始终树立着“文化自信”的大旗,默默地、坚定地与时代一起,阔步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