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中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的应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民族音乐因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文章阐述民族音乐中的和声与复调,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以推动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和声;复调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彰显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色,展现鲜明且浓郁的民族风情,并且创作者可以借助音乐展现不同地区民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在民族音乐创作中,作曲理论与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使音乐作品在表达民族情感的同时展现音乐文化。因此,创作者可借助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深化民族音乐内涵。
  一、民族音乐中的和声与复调
  民族音乐能够展现不同地域文化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不同的音乐类型。以音乐类型为划分依据,可将民族音乐划分为民族器乐、民间戏曲、民间歌舞等,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古琴曲《梅花三弄》均为典型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源于民间,以劳动生产、民间传说故事、风土人情为表现内容,在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不同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了承载民间传统文化与集体智慧的生活化的音乐体系。民族音乐具有多层次特点,可以融入传统文化、民间生活等元素。与此同时,我国历史悠久,民族音乐随着朝代更迭与民风变化展现不同的民族风情,并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隋唐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在与天竺、缅甸等国家文化交流过程中,音乐成为国家间相互往来的沟通桥梁。
  在音乐体系中,和声是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音乐法则同时发声形成的统一化、集中化音响组合。在蕴含丰富情感的民族音乐中,和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为配合曲调增强民族音乐情感张力,这就要求不同民族音乐演唱(奏)者协调配合,以此实现强烈的音乐感染。复调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不同声部组成,各声部间相互独立,但又可在音乐体系中形成和谐统一整体。复调作曲技术的运用更易增强民族音乐气势,使民族音乐在不同声部作用下展现丰富的民族情感,同时使民族音乐中情感与形象得以丰满。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使民族音乐更具层次感,在提高民族音乐可欣赏性的同时,兼顾民族特色展现。
  二、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
  具体应用
  为更好地发挥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与价值,下文从贴近生活、优化曲式结构、结合配器增强演奏效果、深化技巧理论理解、提高灵活运用能力五个角度展开对和声与复调的具体应用探析。
  (一)贴近生活,激发情感共鸣
  创作者在运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时,应注重民族情感文化与生活元素的融入,而和声与复调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也有助于音乐内在情感的表露。结合民族音乐文化对音阶和声部展开细微调整,形成独特的旋律,能够更好地展现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增强音乐情感张力。民族音乐以风俗习惯、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在不同语言、地域环境、民风民俗的影响下,形成具有不同民族风情的音乐,其内容与民间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和声与复调的应用,应贴近生活,激发听众情感共鸣,展现我国民族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民族音乐创作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立足于生活,真实感受风俗习惯,以此更好地借助和声与复调突出民族情感内涵[1]。例如湘西苗歌作为民族音乐中独具特色的分支,集山歌、傩歌、哭嫁歌、故事歌等为一体,演唱时声部此起彼伏,多声特点明显,形成特色化民族音乐。其中湘西苗歌二重唱则是建立在生活情感基础上的和聲与复调作曲技术的展现。
  (二)优化曲式结构
  音乐事件间按一定逻辑分布、组合而成的整体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这些音乐事件由或同或异的音乐要素构成,结合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将音乐要素关联成为整体结构。为更好彰显民族音乐中的情感和文化,可使用重复、展开、对比、变奏四个曲式原则来突出和声与复调的魅力,继而使情感更好地融入民族音乐中。与此同时,在曲式结构中,和声与复调易使听众产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听众对民族音乐的喜爱。除此之外,根据曲式种类差异,可结合多声部、多音阶转变演奏形式,运用不同手法表现民族情感。创作者更易从和声与复调角度纠正民族音乐创作,使曲式结构层次分明的同时实现很好的衔接,在保证音乐层次感的同时,兼顾音乐完整性,继而更好地表现民族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对于民族音乐而言,曲式作为框架结构,可基于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进行优化,为民族音乐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民族音乐主要展现不同地域的民间生活与传统文化,因此其具备一定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运用和声与复调优化民族音乐曲式结构,能够更好地展现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三)结合配器增强演奏效果
  配器在民族音乐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复调角度来看,各声部的演绎需民族乐器配合,以彰显不同声音魅力,增强民族音乐演奏效果。结合现阶段民族音乐来看,经典作品很多由特定乐器辅助完成,以此突出民族音乐情感。例如古琴曲《梅花三弄》,原作品为笛曲,后被改编为古琴曲并得以流传,在古琴质朴音色与跌宕节奏下,梅花的活泼、柔美、苍劲、刚健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民族音乐而言,适当使用配器更易凸显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声部与音阶变化下彰显民族音乐感染力,表现民族情感。在民族音乐作曲中,配器也更易推动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我国有多样化民族乐器,具有各种不同的音色效果,如定音鼓、双簧管、长笛、竖琴、唢呐、马头琴、葫芦丝等,不同的音色能够传递不同的音乐情感。由此可见,在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配器与和声、复调相辅相成,给予听众身临其境的音乐感受。例如用葫芦丝独奏的《彩云之南》是经典傣族音乐,葫芦丝的音色将傣族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深化技巧理论理解
  为深入落实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的应用,创作者应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声、复调理论,深层次领会民族音乐作曲技巧,在理论框架基础上,以民族生活与情感文化为内容,运用和声、复调技巧实现高质量民族音乐创作。总而言之,在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以社会文化为出发点,运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巧,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气息的音乐作品,这样的音乐不仅可以充分彰显民族文化魅力,而且可以激发民族音乐作品新活力,符合大众审美的同时,兼顾民族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创作者深化对和声与复调的理论理解,能够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能够为民族音乐创作夯实基础,摸索音乐规律,在长期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感悟中提升自身民族音乐创作水平[2]。
  (五)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民族音乐情感表达方式具有较强灵活性,不同乐器、和声音阶、复调声部的搭配能够赋予民族音乐新的生命力。例如作为著名民间乐曲的《百鸟朝凤》,在历史传承与演变中,运用唢呐彰显音乐生命力,在欢快热情的旋律下,展现生机勃勃的百鸟共鸣景象。在创作民族音乐时,创作者应灵活运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不可被传统经典音乐的作曲技巧束缚。作曲技巧的灵活运用是当代优秀民族音乐创作的基础条件,创作者应在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实现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创新性运用,在不断实践中增强民族音乐艺术表现力[3]。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的灵活应用是对民族音乐不断创新的过程,创作者应将复调手法、和声技巧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以民族音乐彰显社会风貌,推动新时代民族音乐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作为反映风土人情的特色化音乐类型,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实际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在实际运用和声和复调技术进行创作时,创作者应注重民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需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创作,同时在曲式、配器等辅助下深化其运用效果,此外还应不断加深对其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继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创作。
  参考文献:
  [1]朴英.探寻和声理论与作曲实践的结合点: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民族调式和声理论教学内容撷英[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2):87-96.
  [2]朱玫玫.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研究:评《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创作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5):110.
  [3]王竹.试论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J].传播力研究,2018(1):75-77.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黑龙江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历史与文化历史,这其中包括音乐文化。在这片黑土地上,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本土百年音乐家的音乐活动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艺术上的生机。文章以“红色之路”上的音乐为切入点,探讨哈尔滨的吹奏乐队和管弦乐队的组建,对“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辉煌进行论述。  关键词:黑龙江;百年音乐家;音乐活动形式  注: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
期刊
摘 要: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戏剧形式,兼具音乐和戏剧的双重性质,这也就决定了演唱技巧和形体语言在歌剧表演中的重要性。对于歌剧演员而言,将演唱技巧和形体语言灵活运用于歌剧表演中,使表演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不仅是对歌剧演员自我专业能力的一种提升,也是拉近观众与角色之间距离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歌剧演员就需要以歌剧表演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充分运用演唱技巧的和形体语言,深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融合了音乐美感和美观的造型,为人们提供了深切的视听感受,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一大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审美能力。但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工作,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古筝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基于此,文章针对当前古筝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
期刊
摘 要:目前,声乐传播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其原因在于科学技术对于声乐的创作、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起到了关键作用。从19世纪西方发明录音技术以来,声乐不再是只能在特定场域中扩散的旋律,而是成为可以存储下来的物品。在工业化生产体系中,以唱片、磁带等不同的介质存储的声乐被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复制、发行和消费。新媒体时代,可以说,现如今的声乐产业看起来似乎正面临着一个动荡多变的局面,变量可能比过去任
期刊
摘 要:钢琴演奏是展现音乐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并且钢琴可以与许多乐器进行密切的配合,比如吉他、小提琴等乐器。钢琴不仅可以作为一个主旋律展现给大家,还可以作为一段音乐中的配乐。弹奏者要掌握非常高难度的弹奏技巧,要具备手指和键盘的灵活协调能力。钢琴的演奏技巧对于音乐来说会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音准、音色以及钢琴音乐的表现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期刊
摘 要: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达到了情感与技巧的和谐统一,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演奏效果。但是从当前普遍的演奏情况来看,许多演奏者还没有达到情感与技巧的和谐统一,这样不仅会拉低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还会影响听众的欣赏效果。所以,如何使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达到和谐统一是演奏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钢琴演奏;情感表达;技巧运用  一、情感表达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一)
期刊
摘 要:古筝是我国独有的非常古老的乐器,最早流传于秦地,在隋唐时期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古筝演奏随历史的变迁逐渐流传到全国以及亚洲各个不同地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国风、爱上了古筝,开始学习古筝。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技法掌握得更加纯熟,也要注重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但当前很多人都高度重视技法的掌握,却忽略了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导致古筝的演奏缺乏灵魂,无法使听众产生共鸣。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
期刊
摘 要:声乐演唱要求声乐演唱者以及钢琴伴奏者共同配合来达到表演目的。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会转变自身的音调,并通过歌词旋律来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而钢琴伴奏者则主要是负责烘托演唱的氛围,帮助演唱者营造一个更好的作品境界。因此声乐演唱以及钢琴伴奏能够通过有机结合来体现声乐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展现出良好的艺术表演效果。文章对声乐演唱与伴奏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声乐演唱以及钢琴伴奏之间的具体联系,并寻找
期刊
摘 要:在钢琴演奏表演中,观众常常看到,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们在演奏的同时配合夸张的肢体动作,但观看整个表演,这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并没有让人感到突兀,反而非常和谐,然而也有些表演中的肢体动作让人感到非常僵硬或者刻意,而观众对钢琴演奏表演出现何种感受取决于演奏者肢体动作能否正确运用到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想完美呈现音乐作品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要适当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
期刊
摘 要:对于高差异性的钢琴作品而言,演奏者悉心弹奏出的音色同样具有较大差别。经专业人员的不懈探究后得出在大量影响钢琴弹奏音色的客观元素中,钢琴的触键技术对呈现出的音色影响极为显著。文章从触键速度、触键力度、触键高度、触键角度、触键手法五个方面探讨了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提出为保证钢琴演奏的艺术性,吸引受众目光,增强钢琴演奏整体性,钢琴演奏人员应重聚焦该技术对钢琴演奏音色的影响,避免其对音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