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良情绪等应激状态
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均会引起血糖升高。处于感冒发热、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也可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酌情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以保证降糖效果。应激状态解除,降糖药物再恢复正常量。
●选药不当
糖尿病患者用药讲究个体化,应当针对每位患者的糖尿病類型、胰岛功能状况、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及全天血糖谱的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就拿2型糖尿病来说,肥胖者宜选用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餐后高血糖为主者,宜选用α-糖苷酶抑制药和格列奈类药物。
●联合用药不当
单一药物治疗在开始阶段多可奏效,而服用数年后,常出现药效降低、血糖逐渐升高的现象,此时应及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的原则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协同发挥降糖作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自身原因导致药物失效
许多降糖药物都是在患者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逐渐减退甚至衰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降糖药物开始有效,应用一段时间以后,效果逐渐降低甚至完全失效的缘故。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当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时,此类药物也就没有效果了,应及时更换药物。
●胰岛素抵抗
当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大大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造成血糖升高。身体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其血糖升高的原因多是由于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这类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不是促胰岛素分泌药或者胰岛素,而应当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药物,通过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血糖监测不准确
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准确与否也很关键,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常会错误地指导治疗方案,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发生。
血糖不是一次就能测出来的。正常一天要测7次。分别是早上空腹1次,早餐后2小时1次,午餐前1次,餐后2小时1次,晚餐前1次,餐后2小时1次,睡前1次。这样测出来的才是你当天的血糖。
因此,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很复杂,必须医患合作,共同认真分析原因,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均会引起血糖升高。处于感冒发热、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也可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酌情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以保证降糖效果。应激状态解除,降糖药物再恢复正常量。
●选药不当
糖尿病患者用药讲究个体化,应当针对每位患者的糖尿病類型、胰岛功能状况、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及全天血糖谱的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就拿2型糖尿病来说,肥胖者宜选用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餐后高血糖为主者,宜选用α-糖苷酶抑制药和格列奈类药物。
●联合用药不当
单一药物治疗在开始阶段多可奏效,而服用数年后,常出现药效降低、血糖逐渐升高的现象,此时应及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的原则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协同发挥降糖作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自身原因导致药物失效
许多降糖药物都是在患者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逐渐减退甚至衰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降糖药物开始有效,应用一段时间以后,效果逐渐降低甚至完全失效的缘故。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当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时,此类药物也就没有效果了,应及时更换药物。
●胰岛素抵抗
当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大大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造成血糖升高。身体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其血糖升高的原因多是由于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这类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不是促胰岛素分泌药或者胰岛素,而应当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药物,通过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血糖监测不准确
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准确与否也很关键,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常会错误地指导治疗方案,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发生。
血糖不是一次就能测出来的。正常一天要测7次。分别是早上空腹1次,早餐后2小时1次,午餐前1次,餐后2小时1次,晚餐前1次,餐后2小时1次,睡前1次。这样测出来的才是你当天的血糖。
因此,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很复杂,必须医患合作,共同认真分析原因,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