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源头活水 重组品德与社会教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教材。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有机重组教材的方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材;重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23-2
  一、引入网络资源,让教材更有朝气
  1.用最新的资讯充实教材,让教材更具吸引力。自新课改实施以来,2011年对课标也已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但使用的教材的框架和内容还是基本没变。教材刚发行时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到现在已过去十多年了,现在的学生对那些材料已感到相当的陌生,已没有了吸引力。在教学中就可以用网络媒体中的新材料加以替代,效果就会很好。
  五上《心中有“规则”》以2003年春季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疫情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作为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力量和作用。可“非典”疫情爆发时,现在五年级的学生还没出生,这种很专业的疫情向小学生去介绍,很累,学生也实在没有兴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成了摆在品社教师面前一个难题。本人就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大胆重组教材,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的一期节目《近五成行人马路闯红灯》替代了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节目中主持人实验的数据证明这是真的,触目惊心的因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也让学生最直观地从反面感受到了规则的力量。这个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也让我们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困难。紧接着让学生讨论我们身边遵守规则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思考我们为什么不习惯遵守规则,组织学生围绕遵守规则是否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展开辩论,这样的重组教材收到较好的效果。
  2.用最新的资讯修正教材,让教材更具科学性。品社教材中所举的一些人和事,往往有很强的时代性,但也很容易时过境迁,当时的英雄模范可能现在已是一个负面的人物,当时正确的数据材料现在可能是一个笑话了。如果不用新资讯调整修正教材,那在教学中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或价值引导的偏差。
  如四下《伸出我的手》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关2亿名中小学生。其中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儿童,每年约有100万”。笔者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求证这一信息,发现这个信息是本世纪初的情况,“我要读书”的大眼睛女孩也是1991年拍摄的。如果照本宣科,教育起来不具有说服力。那么目前我们的同龄人在求学方面到底有什么难处呢,“新华网北京2013年5月10日电(记者李菲)全国妇联近日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笔者就将这则新闻请同学们进行讨论,从中知道了什么,我们学校就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外来工子女,我们班上也近一半的是外来孩子,请他们谈谈刚来沙家浜生活学习的困难,谈谈他们留守家乡的小伙伴离开父母独自学习生活的难处。这样重组教材既避免了犯科学性错误,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当然更理想。
  二、导入地域文化,让教材更接地气
  我们学校地处5A级景区沙家浜,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这些身边资源是我们的福分,也是我们的责任。显性的校园文化布置也充分凸现了今日沙家浜的建设成就,可是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校园布置的一些文化信息基本是不关注的,似乎学校的文化布置,只是教师的事情,只是为了参观的人设置的,或是为了美观而已,看来充分利用校园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话题。
  在《家乡的变化》教学中,考虑到本班外地生较多,占一半以上,继续按以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调查对比新旧家乡的变化,可能难于开展,也没有什么价值,笔者首先将布置在校园内的《今日沙家浜》的文字材料整理好,让学生在课堂上先学习,然后来作一回介绍今日沙家浜的小导游,最后开展“今日沙家浜”知识竞赛,在学习交流中,学生对今日沙家浜的建设成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认识,让新沙家浜人也对沙家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课后布置学生向身边的介绍今日沙家浜,再让学生向周围的长辈调查了解以前沙家浜的样子,思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三、融入核心价值观,让教材更具灵气
  1.深入挖掘品社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价值因素,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丰富课程价值观目标,发挥品社的主渠道作用。《心中有“规则”》教学中让同学们背背核心价值观内容,找找在核心价值观上哪些内容跟遵守规则有关,通过讨论,发现“文明”、“和谐”、“公正”、“法治”、“诚信”都与规则密切相关,最接近的“法治”,议议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以法治国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最新做法,宣传中国首个宪法法日的相关内容,并播放了一段向宪法宣誓的视频,学学《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想想自己生活学习中虽然知道却不能做好的规则,写下来,每天提醒自己,遵守自己心中的规则。
  《我心中的那颗“星”》教学中当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时,引导同学说说中国梦是什么,两个百年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伟大中国梦,现在我们家乡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什么阶段,让大家算算家乡实现现代化我们几岁了,通过这样的讨论教育,让大家知道,伟大的中国梦要由无数个我的梦来实现,“引导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断成长”。
  2.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营造尊重、信任、自主、平等、民主、公正、团结的价值环境,增加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价值体验。《我更了解自己了》教学中,当同学们说说“我挺不错”的环节时,一位女生小W突然哭了起来,同桌说,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这个情景,笔者心中也感到很难受,其实这也是中国小学生的通病,找不到自己的优点,这可能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笔者就发动她身边的同学为她找优点,结果发现了很多她自己也没感觉到的优点和特点。可能也正因为这次意外的生成,这位女生悄悄发改变,就在后来一节课的情境表演中,她大胆地跟同桌上台来表演了,真的出乎笔者的意料。事后笔者还了解到这位女生是外来孩子,几年前家庭遭遇不幸,父亲因病去世,如今由母亲独自抚养她和她的双胞胎姐姐。笔者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赶进度而疏忽了这只“丑小鸭”。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全体同学感受到了尊重、信任、平等、民主、团结等独特的价值体验。
  四、走入师生的生活,让教材更具生气
  1.设计合适的实践作业,是引导学生过上更好生活、实现品社教育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价值与行为不可分,价值是行动的向导和动力因素。德国学者舍勒曾经说过:“价值是骑在行为的背上的。”这里讲的是价值教育与行为的关系,品德教育有效性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本人品社教育中会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主题品德实践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品社不但要上好品社课,还要引导好学生进行品德实践,否则品社课只上了一半。
  四上《从一滴水说起》教学之后,就让班内学生开展了《我光盘我光荣》行动,并由各就餐小组组长负责记录,每周利用品德课进行小结,并跟班主任老师进行联系,这样把食堂变成了课堂,节俭教育也由空洞的说教变成了有效的实践体验。这项实践活动已坚持了三个学期。五上《我是自己的主人》教学之后设计了一份实践作业。
  2.教师共同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可以充实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在品德教育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要深入到教学教育中去,这样才能收到品德教育的实效。在教学中学生也特别希望了解教师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做法,当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时,学生特别想知道教师的理想是什么,当我们开展品德实践活动时,教师亲身参与既是示范,也可与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话语。我们永远要记住“身教先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必须体现言教”,这句话对于品社教师更有警示意义。“我能管住我自己”的体验实践中,笔者也积极参加进去,把改掉自己没有节制地看电视和经常看手机新闻的毛病作为任务,而且让班级同学来监督,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实践过程中笔者经常与学生分享自己在管住自己过程中的苦恼和收获,对大家的行动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发挥教师传授职能,教会学生发现生活,让小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素材,发现生活精彩,彰显学生个性;描绘生活色彩,踩准时代旋律;美化生活情景,张扬学生情怀,正是小学作文教学可以扣住的教学节点。  关键词:捕捉生活;细化描绘;发现训练;再现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63-1  一、发现生活,觅踪描影  在平时的课堂
摘 要:数学是小学的重要课程,其中数和图形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以图形教学为例,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确保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39-1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国著名数学家
摘要:教与学固然该从兴趣入手,但还得注重方法,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带动学生进入状态,让他们学会思考,找出答案,也是关键。  关键词:导入;启发;多样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68-1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当前数学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根本任务。如何实现这个任务,关键是处理好教学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知识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校必须加大力度,切实加强各年级的写字教学。  关键词:写字;兴趣;习惯;方法;评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75-1  有的教师对写字教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微视频的广泛应用更是让语文教师找到了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微视频的播放,确实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一的《西地平线上》为例,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微视频在对重难点语句的理解上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微视频;语文教学;情境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48-01  微视频,顾名思义,短小精悍的视频
摘要:要想教好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结合数学模具,将乏味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中,掌握数学的思维模式,提升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具学具;数学探究;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70-1教具、学具,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理解,
摘 要: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再怎么壮丽雄伟,也无非筑于一词一句的基本构件之上。缺少对基本元素的分析、掌握、运用、积累,语文学习便容易滑入水月镜花、海市蜃楼的虚幻之中。语文元素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应该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听说读写、字词句篇、思悟辨赏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本文以《九色鹿》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语文元素”之花到底该开在何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意义就是推动教育的转向,在探索中建构育人模式,把教育教学改革从“知识核心时代”引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发展”,本文从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三个方面探究了学校如何研究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发展;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03-2201
摘要:“整个世界就是孩子的课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当作一个个游戏来进行。小班孩子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充满神秘的情境或充满神秘的话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区域游戏能满足孩子求知、探索的欲望。  关键词:兴趣;可操作性;认知水平;需要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84-1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
摘要:多年来,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化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有意探索,初步摸索出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同学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三化”模式,为班级教育注册了一段“心”的旅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班级教育之列,通过心理常识的故事化、心理辅导的团体化、心理咨询的艺术化,启迪学生的心灵成长、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的心理自疗。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