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以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交流了解到的关于战争的信息,培养学生阅读书籍、搜集与处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采访老一辈、利用有关图书、影视、网络等)搜集相关战争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热爱和平的情感。
[导写过程]
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
1 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 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同学们,你说对了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从而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一)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
1 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些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2 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出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3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二)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
1 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谈收获。
2 是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夜莺”、雨来、雷利等儿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那么,谁能来说说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出示习作要求: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3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维护利平,制止战争”的英雄。
孩子无父无母,无依无靠,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设计说明:“硝烟”、“流血”、“牺牲”等与战争相关的一些字眼,对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化,结合课文对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这些训练又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 谈话引导,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
联系照片的人到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你想以怎样的身份来讲述这照片上的故事,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可以是拍摄记者,可以是图中的小男孩,可以是一位旁观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
2 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看懂了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相同的题材下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习作。而指导学生根据图意以及讲述的身份来拟定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命题,能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总评]
作文指导课,在我校的实验方案里是这样表述的:“作文指导课应放在表达什么即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提纲,没有框框,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心情舒畅地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这次的作文指导课,重点放在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影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教师在引导中,通过课件的演示、课文的链接等,尽力帮助学生丰富关于战争的信息资料,打开了孩子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写作。
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以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交流了解到的关于战争的信息,培养学生阅读书籍、搜集与处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采访老一辈、利用有关图书、影视、网络等)搜集相关战争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热爱和平的情感。
[导写过程]
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
1 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 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同学们,你说对了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从而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一)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
1 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些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2 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出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3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二)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
1 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谈收获。
2 是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夜莺”、雨来、雷利等儿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那么,谁能来说说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出示习作要求: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3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维护利平,制止战争”的英雄。
孩子无父无母,无依无靠,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设计说明:“硝烟”、“流血”、“牺牲”等与战争相关的一些字眼,对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化,结合课文对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这些训练又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 谈话引导,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
联系照片的人到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你想以怎样的身份来讲述这照片上的故事,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可以是拍摄记者,可以是图中的小男孩,可以是一位旁观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
2 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看懂了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相同的题材下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习作。而指导学生根据图意以及讲述的身份来拟定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命题,能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总评]
作文指导课,在我校的实验方案里是这样表述的:“作文指导课应放在表达什么即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提纲,没有框框,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心情舒畅地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这次的作文指导课,重点放在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影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教师在引导中,通过课件的演示、课文的链接等,尽力帮助学生丰富关于战争的信息资料,打开了孩子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