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春天后,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新的社会发展规划纷纷亮相。“幸福感”、“幸福指数”渐渐成为官员口头、媒体首页的热词,成为地方发展“十二五时期”新目标。
对于一辈子都在追求、渴望幸福的平民百姓来说,如此大张旗鼓高调呼唤“幸福”。对接“幸福”,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怕只怕“幸福”就像以往的商品房一样,忽忽悠悠之间越吹越高,最后变成泡沫浮云无法落地吸纳地气。
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主题是盛赞闻先生“先做后说”、“做了不说”的治学精神。治国如冶学,今天的领导干部应多多向闻先生学习,为民服务“做了再说”,至少不能“说了不做”或者“只说不做”。
比如,教育投入,政府每年都强调“切实保证财政投入年年增长”;法律规定“不得低于GDP总量的4%”;官员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1993年提出4%的目标至今,整整18年过去了,教育投入平均数仍然只在3.78%左右徘徊。
再比如控制菜价,去年底国务院要求加强市场监管,让从事农产品运输车辆一律免除过路费。但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口头高喊给力,实际上只是到市场转转,对菜价非理性上涨听之任之,漠不关心。
日前,《人民日报》做了一次“影响幸福因素”的调查。参与调查的11519位网民中,有三成以上选择了“经济状况,生活质量”。还有三成选择了“权力规范,公共服务”。这个不出意料的结果说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是让民众获得“幸福感”的基础因素,依法行政,改善公共服务,是增加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而这些基础、条件光靠嘴巴说说是没有用的,必须用实际行动才行。
对于一辈子都在追求、渴望幸福的平民百姓来说,如此大张旗鼓高调呼唤“幸福”。对接“幸福”,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怕只怕“幸福”就像以往的商品房一样,忽忽悠悠之间越吹越高,最后变成泡沫浮云无法落地吸纳地气。
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主题是盛赞闻先生“先做后说”、“做了不说”的治学精神。治国如冶学,今天的领导干部应多多向闻先生学习,为民服务“做了再说”,至少不能“说了不做”或者“只说不做”。
比如,教育投入,政府每年都强调“切实保证财政投入年年增长”;法律规定“不得低于GDP总量的4%”;官员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1993年提出4%的目标至今,整整18年过去了,教育投入平均数仍然只在3.78%左右徘徊。
再比如控制菜价,去年底国务院要求加强市场监管,让从事农产品运输车辆一律免除过路费。但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口头高喊给力,实际上只是到市场转转,对菜价非理性上涨听之任之,漠不关心。
日前,《人民日报》做了一次“影响幸福因素”的调查。参与调查的11519位网民中,有三成以上选择了“经济状况,生活质量”。还有三成选择了“权力规范,公共服务”。这个不出意料的结果说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是让民众获得“幸福感”的基础因素,依法行政,改善公共服务,是增加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而这些基础、条件光靠嘴巴说说是没有用的,必须用实际行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