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欲演唱出一首优美的合唱曲,需要反复地训练。在训练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对优秀合唱团演唱声音的聆听和模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训练,使合唱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本文从合唱队多次训练的解析中,阐述优美合唱生成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合唱;聆听;优美;细节;策略
学生要唱出一首和谐、优美的合唱曲,需要反复地训练。通过聆听经典的合唱曲,注重合唱训练时的一些细微之处,才能使合唱队员各方面能力和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聆听经典——打造优美合唱的基础
聆听是合唱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和谐、优美合唱的重要基础。
(一)从经典中汲取营养
学习合唱的兴趣从培养聆听习惯开始,让学生在欣赏一些中外优秀简短、富有童趣的二声部合唱作品时,学会认真地听、安静地听,带着问题去聆听。如反复聆听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歌《眺望你的路途》,纯净的歌声可以感化、洗涤人的内心,让人对未来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同时又可使人进入一种宁静、超脱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此歌曲结构相对简单,但在形式上更具有变化性和完整性。让学生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他们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这种聆听是培养学生合唱兴趣、提升学生合唱鉴赏力的有利途径,可以积累学生对多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的经验。
(二)从经典中寻找差距
有些歌曲有多种合唱版本,如《踏雪寻梅》就有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版本,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欣赏,可以发现歌曲表现力、声部的层次性、力度的强弱等都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并得出何种形式是更具魅力的,本身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哪种状态。把学生演唱的歌曲《放学歌》与优秀合唱队的CD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表现力、声音穿透力、力度控制、歌曲情绪等方面的差距,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歌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愿意去模仿经典的声音状态,在训练中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
通过长期对众多经典合唱的聆听,可提升学生听觉的敏锐性,视唱练耳等能力也明显加强。同时还可模仿一些发声方法,很多以前嗓音平平的学生,通过长期训练,唱歌和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悦耳多了。
二、打磨细节——形成优美合唱的关键
合唱训练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大到内容的选择、声部间的平衡,小到某个力度的处理、情绪的把握、指挥手势的表达等,这些细节的抓取和处理,在合唱排练中尤其重要。如何处理将折射出教师的功底和匠心独具,也将决定这首歌曲演绎的水平。
(一)内容选择
要有好的合唱效果,首先需要选好曲目。选曲应选择好听、适合学生、符合学生年龄水平的歌曲,要避免从教师的个人喜好出发。要根据本校合唱团的特点、男女生的比例、训练时间的长短、有无领唱人才、整体风格等,进行歌曲的选择。如充满童真、童趣特点的《落雨大》,表现校园生活的《今天是您的生日,老师》,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的歌曲《童心向往的世界》,甚至可以尝试无伴奏合唱《闲聊波尔卡》。像《八骏赞》对于一般初中合唱团就很有挑战,难以完美表现,《八只小鹅》等歌曲对于初中生的年龄来说又偏幼稚,初中生难以表现那种天真浪漫。所以,选择合唱曲以篇幅、难度适中,又能表现合唱队风格的合唱作品显得尤其重要。尽量选择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作品,既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又能在比赛任务中从容应对。
(二)个体过关
为了提升整个合唱队的声音效果,当学生唱会所学的歌曲时,有必要进行人人过关。由教师对各声部长以及骨干学生进行过关,再由这些学生与教师一起对其他同学进行过关。在此过程中,针对某些音高的到位情况、吐咬字的状态、气息的控制等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有些学生的发声状态,还会牵涉到要变换声部。这些都将在训练的中前期进行,在训练的中后期还要对前期不稳定的学生进行巩固检测。如在排练粤语童谣《落雨大》时,由于学生对粤语不是很熟悉,就可下载学习粤语发音的软件,让学生学习粤语的读音和音调;又由于《落雨大》有多次不同的转调,给学生的音准问题带来很大的挑战,这些都要经过反复练习和过关测试。所以只有每一个合唱队员的声音到位,状态统一,才能做到声部内的谐和,最后达到整首歌曲的和谐。通过这种过关形式,建立了一种竞争机制,同时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歌曲的准确性、融合度获得提高,一些疑问或隐性问题得以尽早显现和排除。
(三)力度到位
每首歌曲都有其力度的处理,一般可根据歌曲节拍的强弱、旋律走向、力度标记、情绪变化而进行力度处理,并尽可能地表现到位。如在歌曲《当我们小的时候》(见下图),“青春不长留”的“留”需要做一个四拍的渐强处理,然后进入下一句“只有往事在心头,催得人消瘦。”从“强”到“渐弱”,再到“中弱”这一力度处理过程,就很有挑战性。渐强比较容易表达,渐弱如果欠缺腰腹部力量的支撑,就容易变成虚弱的、无力状态,让人不舒服。突强的表达要避免吼唱或唱爆,需要的是一种有控制、有气息支撑的、饱满的头声状态。把强弱表达到位,每个音都是饱满、有质感地从气息中牵引出来,给人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声部谐和
一支好的合唱团,并非每个队员都有一副好嗓子,而是依靠整体的力量去达到最好的效果。有一定能力的学生,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标榜自己,把自己的声音驾临于集体之上,想要起一个引领作用,而事实是要避免这种现象。在排练合唱《东方绿舟》时,有两个高声部的学生经常会在某些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音量,让声音在集体中凸显出来,产生不谐合。经过多次反复提醒,甚至用录音的方式让她们听到自己突兀的声音,她们才在演唱中注意并纠正了这个问题。不同的声部中,中间声部是最难同时也是最幸运的,它很容易被外围声部吞噬或影响,但也能清晰地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声部交错进行训练,或不断增加声部以巩固声部的稳定性和融合度。指挥也要用眼神、表情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音量或歌唱的状态,提醒学生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在集体中,才能让合唱更美、更和谐。
【关键词】合唱;聆听;优美;细节;策略
学生要唱出一首和谐、优美的合唱曲,需要反复地训练。通过聆听经典的合唱曲,注重合唱训练时的一些细微之处,才能使合唱队员各方面能力和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聆听经典——打造优美合唱的基础
聆听是合唱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和谐、优美合唱的重要基础。
(一)从经典中汲取营养
学习合唱的兴趣从培养聆听习惯开始,让学生在欣赏一些中外优秀简短、富有童趣的二声部合唱作品时,学会认真地听、安静地听,带着问题去聆听。如反复聆听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歌《眺望你的路途》,纯净的歌声可以感化、洗涤人的内心,让人对未来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同时又可使人进入一种宁静、超脱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此歌曲结构相对简单,但在形式上更具有变化性和完整性。让学生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他们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这种聆听是培养学生合唱兴趣、提升学生合唱鉴赏力的有利途径,可以积累学生对多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的经验。
(二)从经典中寻找差距
有些歌曲有多种合唱版本,如《踏雪寻梅》就有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版本,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欣赏,可以发现歌曲表现力、声部的层次性、力度的强弱等都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并得出何种形式是更具魅力的,本身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哪种状态。把学生演唱的歌曲《放学歌》与优秀合唱队的CD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表现力、声音穿透力、力度控制、歌曲情绪等方面的差距,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歌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愿意去模仿经典的声音状态,在训练中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
通过长期对众多经典合唱的聆听,可提升学生听觉的敏锐性,视唱练耳等能力也明显加强。同时还可模仿一些发声方法,很多以前嗓音平平的学生,通过长期训练,唱歌和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悦耳多了。
二、打磨细节——形成优美合唱的关键
合唱训练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大到内容的选择、声部间的平衡,小到某个力度的处理、情绪的把握、指挥手势的表达等,这些细节的抓取和处理,在合唱排练中尤其重要。如何处理将折射出教师的功底和匠心独具,也将决定这首歌曲演绎的水平。
(一)内容选择
要有好的合唱效果,首先需要选好曲目。选曲应选择好听、适合学生、符合学生年龄水平的歌曲,要避免从教师的个人喜好出发。要根据本校合唱团的特点、男女生的比例、训练时间的长短、有无领唱人才、整体风格等,进行歌曲的选择。如充满童真、童趣特点的《落雨大》,表现校园生活的《今天是您的生日,老师》,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的歌曲《童心向往的世界》,甚至可以尝试无伴奏合唱《闲聊波尔卡》。像《八骏赞》对于一般初中合唱团就很有挑战,难以完美表现,《八只小鹅》等歌曲对于初中生的年龄来说又偏幼稚,初中生难以表现那种天真浪漫。所以,选择合唱曲以篇幅、难度适中,又能表现合唱队风格的合唱作品显得尤其重要。尽量选择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作品,既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又能在比赛任务中从容应对。
(二)个体过关
为了提升整个合唱队的声音效果,当学生唱会所学的歌曲时,有必要进行人人过关。由教师对各声部长以及骨干学生进行过关,再由这些学生与教师一起对其他同学进行过关。在此过程中,针对某些音高的到位情况、吐咬字的状态、气息的控制等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有些学生的发声状态,还会牵涉到要变换声部。这些都将在训练的中前期进行,在训练的中后期还要对前期不稳定的学生进行巩固检测。如在排练粤语童谣《落雨大》时,由于学生对粤语不是很熟悉,就可下载学习粤语发音的软件,让学生学习粤语的读音和音调;又由于《落雨大》有多次不同的转调,给学生的音准问题带来很大的挑战,这些都要经过反复练习和过关测试。所以只有每一个合唱队员的声音到位,状态统一,才能做到声部内的谐和,最后达到整首歌曲的和谐。通过这种过关形式,建立了一种竞争机制,同时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歌曲的准确性、融合度获得提高,一些疑问或隐性问题得以尽早显现和排除。
(三)力度到位
每首歌曲都有其力度的处理,一般可根据歌曲节拍的强弱、旋律走向、力度标记、情绪变化而进行力度处理,并尽可能地表现到位。如在歌曲《当我们小的时候》(见下图),“青春不长留”的“留”需要做一个四拍的渐强处理,然后进入下一句“只有往事在心头,催得人消瘦。”从“强”到“渐弱”,再到“中弱”这一力度处理过程,就很有挑战性。渐强比较容易表达,渐弱如果欠缺腰腹部力量的支撑,就容易变成虚弱的、无力状态,让人不舒服。突强的表达要避免吼唱或唱爆,需要的是一种有控制、有气息支撑的、饱满的头声状态。把强弱表达到位,每个音都是饱满、有质感地从气息中牵引出来,给人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声部谐和
一支好的合唱团,并非每个队员都有一副好嗓子,而是依靠整体的力量去达到最好的效果。有一定能力的学生,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标榜自己,把自己的声音驾临于集体之上,想要起一个引领作用,而事实是要避免这种现象。在排练合唱《东方绿舟》时,有两个高声部的学生经常会在某些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音量,让声音在集体中凸显出来,产生不谐合。经过多次反复提醒,甚至用录音的方式让她们听到自己突兀的声音,她们才在演唱中注意并纠正了这个问题。不同的声部中,中间声部是最难同时也是最幸运的,它很容易被外围声部吞噬或影响,但也能清晰地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声部交错进行训练,或不断增加声部以巩固声部的稳定性和融合度。指挥也要用眼神、表情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音量或歌唱的状态,提醒学生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在集体中,才能让合唱更美、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