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铺就甜蜜路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赣江两岸生机盎然,贡江之滨万象更新,十里樱花竞相绽放,春暖花开蜜蜂舞,又是一年农耕时。赣州市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境内群山连绵,过去也曾经历过从绿水青山到穷山恶水,再到绿水青山的凤凰“涅磐”。过去,落后的社会经济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加剧了贫困。
  赣县区养蜂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赣县生产的蜂蜜就被列为“贡品”,是江西省传统养蜂大县。近年来,赣县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随着植被逐步恢复和发展,蜂群繁衍的环境越来越有利,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通过大力引进优良蜂种、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邀请养蜂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种群数量连年增长,养蜂大户不断涌现,蜂蜜产量年年上升。养蜂,已经成为赣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农业产业。
  持续狠抓科技兴蜂,破解产业链瓶颈
  赣县区气候温暖湿润,蜜源植物丰富,十分适宜发展养蜂生产。随着蜂群养殖规模扩大、产量增加,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瓶颈,如蜂蜜滞销问题日益突出、蜂种优良性能日益退化等问题,直接导致蜂农养蜂积极性下降,蜂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赣县区把提升蜂农科技素养摆在首位,狠抓科技兴蜂助力脱贫攻坚,瞄准蜂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对边远乡村支持力度,强化智志双扶。依托江西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工程和江西省农函大贫困地区创业致富带头人帮扶培训工程,借助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力量,围绕提高蜂产品品质,倡导生产成熟蜜,推广蜜蜂良种繁育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創新科普模式,着力破解产业链发展瓶颈。
  邀请江西省养蜂研究所、赣州市养蜂学会教授专家20余人次,深入蜂业生产重点乡镇开展了26期培训班和入户现场指导贫困户50余人次,受训蜂农1500余人次;并选派5名蜂业科技骨干赴南昌参加全省蜂业科技培训班,并组织协调市养蜂学会名誉理事长、高级畜牧师樊金生定期“点对点”蹲点帮扶指导。通过培训和专家入户现场指导,广大蜂农运用科技降低了生产成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蜂业生产和经营理念,促进蜂业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2020年底,全区拥有蜂群数量6.3万箱,年产蜂蜜900吨,年售蜂群10000箱,养殖规模在100箱以上的大户150多户,蜂群饲养规模在万箱以上的乡镇3个,村集体扶贫蜂场3家,蜂业合作社14家,蜂业总产值约6000万元人民币,解决带动了2000多户脱贫户增收致富。
  打造科技示范基地,助推产业链融合
  走进 “蜂蜜之乡”——长洛,该乡夏含村长洛蜜蜂学院科普教育基地绿树荫映,蜂声嗡嗡,科普教育基地占地161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3平方米。基地内有文化长廊、室外报告厅等设施,有蜜源植物、蜂疗、产品展示和品尝等5个综合展区,还有生态示范养蜂场。其功能主要是介绍蜂蜜的起源与长洛乡自明代以来的养蜂史,以及蜜蜂产品的由来和生产加工过程等,现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赣县区深入挖掘蜜蜂文化,探索建立了“蜂业+科技”“蜂业+文化” 等形式的促进产业链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产业、文化、旅游、生态有机融合的蜂业产业链,推动全区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
  “千年古村,千箱蜜蜂,这些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长洛乡党委书记李芳说,一方面依托科技兴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方面通过把“闲置农房激活”作为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激活古村落、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之前想都不敢想,建立蜜蜂科普示范基地后,真的成了‘网红’打卡地,蜂蜜也不愁销了。” 下含村老蜂农上官恩伟说。
  强化科技帮扶力度,厚植产业链底蕴
  在石芫乡山背村,贝之芬蜂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峰告诉我们,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乡里动员65户脱贫户积极发展养蜂生产。并在赣县区科协的支持下,组织协调专家蹲点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从零起步教脱贫户养蜂,千方百计帮助蜂农生产优质蜂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产增收,助力甜蜜事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产业振兴基础。
  蜜源是养蜂的物质基础,再好的养蜂技术,没有蜜源也等于零。为此,石芫乡发动全乡农户利用冬闲田大量种植油菜,既丰富了蜜源,又解决了村民吃油的问题。根据石芫乡夏季优质蜜源比较缺乏的现实问题,乡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广大科技志愿者和党员干部在蜜蜂科普示范基地、村道两侧、房前屋后义务种植大叶女贞、红果冬青、小叶女贞、无刺构骨等优良蜜源植物600余株,有力地厚植产业链底蕴,促进蜂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养蜂收入。
  作者简介:何邦春,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
其他文献
走进庐山市南康镇白鹿大道“燕子制衣厂”,车间内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一批羽绒服新订单。一个瘦小却干练的身影正忙碌着安排生产,她叫宋玲燕,是这家制衣厂的老板,也是南康镇四联村曾经的贫困户。  宋玲燕的丈夫因为早年头部受伤,导致劳动能力部分丧失,不能干重活,家中上有公婆要赡养,下有两个孩子要读书,夫妻两人都没有一技之长,苦日子仿佛看不到边。“那个时候自己很自卑,不敢出门,更害怕看到别
期刊
这里没有“武松擒方腊”的豪迈,只有一个自强不息的温暖故事。  他因车祸致残,但身残志坚,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并引导身边贫困户积极加入主动脱贫行列。他,就是八里湖新区蔡桥村脱贫致富能人王业灯。  1984年出生的王业灯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遭遇车祸致残和妻子离家的双重打击。一时间,他心情跌落谷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蔡桥村村两委得知他家的情况后,帮他申请了
期刊
巾帼何时让须眉,女性顶起半边天。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女性主动作为,甘于奉献,或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或引进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或自立自强奋勇脱贫,或支持丈夫投身扶贫独自撑起一个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些脱贫攻坚中的女汉子再启征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她”力量。  她们是脱贫攻坚的贯彻实施者  萬载县高村镇有12个村,其中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679户212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期刊
春意盎然的井冈大地,处处蕴藏着希望和力量。蜿蜒前行的乡村公路,连接着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易地安置社区“民生福利”一应俱全,大山贫困户用上了自来水;井冈蜜柚、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药材等富民产业蓬勃兴旺,扶贫车间机声隆隆,钱包鼓了,乡亲们乐了,小康终于盼来了……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冰雪严寒,带着对这片红土地的深情牵挂,第三次亲临井冈山视察,并对老区提出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
期刊
近年来,余干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大抓手,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禀赋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实施产业保险推动、企业能人带动和消费扶贫撬动“三动”助力产业扶贫,既发展了一批“短平快”的扶贫产业,又实施了一批持续长效的扶贫产业,构建了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体系,实现了贫困户都有产业帮扶措施覆盖。  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主要做法  一是挖掘资源拉动。利用地处鄱湖之滨水多、田多、荒坡地多资源优
期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必须完成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江西经过持续奋斗,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江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
期刊
金溪县150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达121个,50万元以上的村20个,100万元以上的村5个。2020年以来,金溪县在全县开展“锦绣金溪、美丽花园”创建工作,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各乡镇的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乡贤领办、资源入股、村民参股”等村集体经济多元化投入模式,成立了13个乡(镇)办公司、150个村办公司;形成了“乡(镇)公司+村公司
期刊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  “进京赶考”——72年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豪迈宣示。  “‘赶考’远未结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
期刊
2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行(扶贫开发金融部)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也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银行机构。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时代的历史责任。近年来,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区、著名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行,举全行之力攻坚克难,扎实作为,在助力江西如期
期刊
一条条环村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小楼错落有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路,一场场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生活情趣……这个被青山环绕的秀美村庄,就是魏天瑶工作的地方——把口村。魏天瑶是2019年选调生,安排在安义县长均乡把口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后,主动融入农村工作,走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在繁荣乡村文化中主动作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施展才干,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干部风采。  把口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