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要通过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依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成功式教育鼓励学生满怀信心的学习,以良好审美习惯(即观察力与想象力)为保障,将审美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自主、积极、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顺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完成对美的启迪,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良好审美观念、能力的形成,多角度并行促进美术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多角度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充满活力,具备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多角度进行美育的启发与引导,以便促进其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教学中对学生激发与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认识和做法。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的教育活动应该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富有创造性、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因此教学中合理分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合拍”之处,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找出学生的兴趣点,以趣促学,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在教学中注意依据教材内容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春天的畅想》:让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歌、诗读给大家听,为学生在脑海里呈现春天美好的想象,就在这时抓住时机引导:“春天这么美,你想不想去看看大自然中春天的景色?”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传达春天的信息:山间河水欢快的流淌,田野上绿草萌发,山花竞放……使学生感受到春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来又安排色彩组织练习——选择合适的色彩,组织春天画面,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天色彩的认识,课堂教学使知识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2 营造成功氛围,增强自信
成功始于自信。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调节好学生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授课中注意给学生以希望,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教学中多用肯定性的语言,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
3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加准确的完成审美活动,为此指导学生要从同一事物的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引导学生了解画面的主题,确定表现方法,老师再用恰当的几句导语,引领孩子们用想象力去发现欣赏的重点,进而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创造力。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泥塑课时,展示很多由笔者制作的动物形象范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象、特征,再出示动物图片,讲解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其形象特征,让学生把实物和图片进行比较,教会学生学会抓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和夸张。
4 开启想象空间、拓展思路
想象力很美术设计与创作中很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和美术创作更加丰富,更有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如《贺卡设计》教学中,先举一些应用想象力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例子对学生加以引导,再展示一些实物,如:一支蜡烛、一束鲜花、一片羽毛等让学生观察,并由此展开联想,灌注以情感,从实物中联想到老师的劳累、朋友的关切、亲人的思念……制做出表达“感念师恩”、“温馨祝福”之类的作品。通过联想使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发展。
5 紧密联系生活,将美应用于生活
艺术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反思自身生活环境,可以说这是把美溶进学生内心,再学以致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比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以和服饰上的图案、沙发靠垫图案、床单、窗帘上的图案等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选择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感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强烈的审美需求。
美术欣赏课中也可以与生活相联系,如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溪》时,先指导学生从造型、色调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节奏、韵律,再展示实景照片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形象和色彩的自然美,引发学生辨析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异同,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兴趣。这样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了对自然美的感受认识能力,提高自身美术素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通过精心组织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法,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适应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语言,启迪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引发创造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收获。
教师作为美术教育的执行者,担负着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运用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多角度并行,进行合理、适当、有效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多角度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充满活力,具备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多角度进行美育的启发与引导,以便促进其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教学中对学生激发与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认识和做法。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的教育活动应该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富有创造性、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因此教学中合理分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合拍”之处,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找出学生的兴趣点,以趣促学,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在教学中注意依据教材内容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春天的畅想》:让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歌、诗读给大家听,为学生在脑海里呈现春天美好的想象,就在这时抓住时机引导:“春天这么美,你想不想去看看大自然中春天的景色?”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传达春天的信息:山间河水欢快的流淌,田野上绿草萌发,山花竞放……使学生感受到春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来又安排色彩组织练习——选择合适的色彩,组织春天画面,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天色彩的认识,课堂教学使知识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2 营造成功氛围,增强自信
成功始于自信。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调节好学生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授课中注意给学生以希望,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教学中多用肯定性的语言,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
3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加准确的完成审美活动,为此指导学生要从同一事物的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引导学生了解画面的主题,确定表现方法,老师再用恰当的几句导语,引领孩子们用想象力去发现欣赏的重点,进而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创造力。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泥塑课时,展示很多由笔者制作的动物形象范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象、特征,再出示动物图片,讲解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其形象特征,让学生把实物和图片进行比较,教会学生学会抓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和夸张。
4 开启想象空间、拓展思路
想象力很美术设计与创作中很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和美术创作更加丰富,更有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如《贺卡设计》教学中,先举一些应用想象力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例子对学生加以引导,再展示一些实物,如:一支蜡烛、一束鲜花、一片羽毛等让学生观察,并由此展开联想,灌注以情感,从实物中联想到老师的劳累、朋友的关切、亲人的思念……制做出表达“感念师恩”、“温馨祝福”之类的作品。通过联想使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发展。
5 紧密联系生活,将美应用于生活
艺术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反思自身生活环境,可以说这是把美溶进学生内心,再学以致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比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以和服饰上的图案、沙发靠垫图案、床单、窗帘上的图案等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选择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感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强烈的审美需求。
美术欣赏课中也可以与生活相联系,如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溪》时,先指导学生从造型、色调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节奏、韵律,再展示实景照片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形象和色彩的自然美,引发学生辨析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异同,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兴趣。这样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了对自然美的感受认识能力,提高自身美术素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通过精心组织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法,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适应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语言,启迪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引发创造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收获。
教师作为美术教育的执行者,担负着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运用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多角度并行,进行合理、适当、有效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