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ed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语文课堂的“常规武器”。有益的提问,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效的提问,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实现教学反馈,优化教学效果。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提问的设计却是艰辛的。那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希望能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注入式的“满堂灌”逐渐被陶汰,课堂提问普遍受到重视。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分轻重主次,过于烦琐,一堂课下来,从头到尾“满堂问”,胡子眉毛一把抓,整堂课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学生不是不知所云,什么也没学会,就是抱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说,课堂提问应当有的放矢,这个“的”指的就是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之处,是学生疑惑不解或容易疏漏的地方。设计问题要从教材的思路、教学目的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把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拎出来,把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或容易疏漏之处点出来,才能纲举目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课文《师说》第二段可设计提问:第二段用了几个对比?怎样对比?这样对比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提问,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如《孔乙己》中,针对“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话,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这个问题能让学生探索疑问,寻根究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针对学生容易疏漏之处,可提问: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容易忽视的暗线点出来。所以,课堂提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重点、难点上来,吸引到疑问之处和容易疏忽的地方上来,让学生定向思考,深入钻研。做到少而精,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提问的角度要新颖
  走进语文课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提问:这个字解释成什么?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有何写作特点?每堂课这样问,每篇课文这样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种提问,抑制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笔者认为,提问的角度应该新颖些。角度新颖,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事半功倍;其次,角度新颖,角度必然多变,它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再来,角度新颖,提问时必然多用曲问和逆问,即提问时多拐个弯儿,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必须开动脑筋,通过 一番思索才能回答,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思维 的 流程也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这方面 ,我们有许多成功的教例:请看教读《愚公移山》时的两段问答:(1)师:愚公年龄多大?A、九十岁、B、不到九十岁 、C 、九十多岁;生:选B ;师:你怎么知道?生:“愚公年且九十”,“且”就是“将近”的意思。(2)师:愚公移山时有个遗男来帮忙,那么,那个遗男有几岁了?生:七、八岁。师: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生:从“龀”字知道。“龀”字的意思就是换牙,换牙时,约七八岁。这两处问答,设计得十分新颖,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果直问:“且”字是什么意思?“龀”又是什么意思?就不能收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也就不能引发学生答问的兴趣。因此,提问角度的新颖性,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值得提倡。
  三、提倡学生驳问
  课堂提问,除了教师问学生外,还应该包括学生问(质疑、驳问)教师。学问学问,有学有问,方成学问。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学生驳问,一部《论语》20章,记录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单就提问来说,据统计,《论语》记载孔子与学生间的问答有117次,其中学生向孔子提问105次,学生之间互相问答11次,仅有一次是孔子提问学生。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安排学生驳问是何等重要。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许多驳问是有独到之处的:学《愚公移山》,学生反驳:“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那么,搬家或挖隧道岂不更讲经济效益么?学《木兰诗》,学生质疑:“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假的,不说别的,只要一洗脚不就露馅了?那古代妇女从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学《谈骨气》,学生反问:文章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当然有男有女,可这“大丈夫”是指有志气或者有作为的男子,那么,女的呢,她们算不算“大丈夫”?对于这些有创见的驳问,教师要及时鼓励、肯定、表扬,及时引导,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对于那些稚气可笑的甚至是不正确的驳问,我们千万不要泼冷水,不要歧视、打击,因为这是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结果。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学生驳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利于学习的反馈,能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提倡学生驳问,还能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新人。提倡学生驳问,是语文教改的必然结果。
  课堂提问 是一门艺术,它是广大教师艰苦劳动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古诗云“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语文教师就像高明的裁剪师一样,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设计了种种有创意的提问。我们相信,广大语文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心理,注意营造轻松的提问气氛,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扣开课堂提问这座艺术宫殿的大门!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政治课“活”起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
期刊
几年来,黄浦江路小学先后参与了青岛市教研室主持研究的《小学语文开放创新教学研究》和《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山东省教研室主持研究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等课题研究。是山东省重点教学研究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核心组,七个成员之一。  自从加入《生活化作文策略》课题实验之后,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共读共写,读写结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系列
期刊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达到提升能力、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有效活动。在影响活动有效性的诸多因素中,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不容忽视。很多时候,教者为活动教学绞尽脑汁,策划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环节,可就因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未能组织好,活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主题班会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的。这就决定了“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主题班会的重
期刊
母语是特定民族或民族群体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使用并不断完善、进化的思维工具和交流工具。在其应用过程中,该民族或民族群体逐渐形成了与母语完全协调的思维程式,一切知识学习、能力养成和发明创造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因此,母语素养和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语言、思维能力与素养本身,更关系到民族个体和民族总体创造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母语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要改变重外语轻
期刊
生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运用生本教学,让教师和学生真正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教得轻松,
期刊
今年10月11日济南市第十二届金秋柿子文化节开幕。  10日这天,星期五,我感觉到巧借金秋柿子文化节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写一篇有真情实感文章的时机到了,我与学生约定,都要去赶会,好好赏景看戏体验民俗,下周写一篇以柿子节为话题的作文。  11日12日这两天刚好是双休日,大人孩子们都乐颠颠的蜂拥而至,我也亲临会场,游山玩水,逛会场,看大戏。当然,我还多了一项任务,观察一下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了多少,会上
期刊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进程中,民族地区在拥有独特丰厚、悠久绮丽的地域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传承“断链”的危机。教育兼具育人和文化传承之责。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自制玩具又有现成玩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基于此思路,本文就民族地区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运用,作了一些初浅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玩具开发制作的意义  一是传承民
期刊
新课标指出:品德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社会生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学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实体中,不可以虚无飘渺、不可以无中生有。因此,在倡行“高效课堂”的今天,品德教学仍要保持品德课堂教学应有风骨,不失传统、不悖现实,不可花拳秀腿,确实增强课堂教学的
期刊
[引言]:如果说20世纪国家间的竞争靠的是人才与知识的竞争,那么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靠的是合作与创新的竞争。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可能有如下几点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一、培养良好的品德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前提。中国的教育方针中将德、智、体、美作为学生的培养标准,要求全面发展。确切地说,一个人可以无才,但不能无德,因为任何人立足于社会,不论他是不是人才,他首先是一个人,
期刊
美国著名故事家吉姆科恩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教育无法到达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知道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学校、家庭、社会有着丰富的故事资源,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开展故事特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新课标下小学以故事教育为载体作为德育特色品牌, 一定能开展好德育特色活动。因此,小学怎样以故事教育为载体打造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