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完善的经济工作考核体系是引领黄河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针,是稳定职工队伍、促进治黄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提出了完善黄河系统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方针,并结合黄河企业的特点,指出了经济考核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考核;指标体系
经济工作是确保治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导航仪”,科学完善的经济工作考核体系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发展积极性,引领黄河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不断完善经济目标考核体系,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完善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方针
(一)加强沟通,达成共识
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的各项目标是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家的理解、认可,十分必要。如今干部的知识层次、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吸纳下属来参与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的过程,坚持上下左右沟通,争取在较大程度上使拟定的目标考核体系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
(二)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以促进发展、公平合理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是衡量该体系成败的关键。能反映创收工作力度、创收成果水平的项目和方面不应有遗漏。同时,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又是需要人们进行实际操作的,可操作性亦是它的属性之一。可操作性就是经济工作目标应该清晰、明确,所谓明确就是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到的行为标准。描述不清就无法评价,无法评价就无法进行管理。
(三)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在确定各项指标所占权重时,既要对总数和人均意义上的经济总收入、企业利润、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率、经济收入弥补经费缺口额度、职工工资福利水平基数和提高等重点指标给予侧重,又要兼顾发展速度、承揽系统外工程合同额、系统外创收、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等方面。在考评人均利润时,应兼顾人均经营性资产数量的现状及其变化。
(四)在保持稳定中求完善
经济目标考核体系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为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但要保持重点内容的相对稳定,保持上级政策的连贯性,要有利于下属单位长远工作目标的实施,不能朝令夕改。
(五)体现众望所归
经济目标考核体系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保障治黄工作顺利开展、保障职工收入水平不降低或有所提高。让职工得到实惠、让职工满意就成为衡量一个单位经济工作的重要尺度,此指标可通过核实职工工资总额现状及其增减、专项工作民主测评来考评。
二、经济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产值,而不唯产值
产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经营总收入,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类经营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其表明经营总规模和总水平,反映的是生产总成果,并不说明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济效益。
产值的意义,因企业所有者(或主办方)不同和办企业的目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若办企业作为投资,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则产值的意义并不大;若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分流人员,解决事业单位人浮于事,而又人头经费短缺的问题,则产值的意义大不一样。尤其是完全自营或以自营为主的项目,更是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产值,包含了分摊在企业成本中的分流人员工资或福利,有足够的产值,才能包容得下。
黄河系统办企业、搞经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解决黄河职工靠事业拨款吃不饱的矛盾,保持队伍稳定;其次才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管理使用好可以兼作经营的资产,让其保值增资。所以黄河系统应该重视自身经营的产值。况且,社会上对施工企业资质的监管,也要求企业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但又要不唯产值,不能用产值代替一切其它的经济考该指标。产值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却往往与企业经营风险成正比。产值越大,经营风险往往越大。黄河系统的企业承担了过多的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导致企业积累不足,失去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企业为了保住资质或晋升资质,不得不与合作方合作搞经营,以提高产值数额,结果形成了自营项目减少、经营风险陡增的局面。
黄河系统办企业、搞经营的目的,既然(下转第105页)(上接第103页)首先是为了解决职工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就应该恰当地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发展的目标,增加自营项目的比例,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多方考察项目的资金到位、实施难度等,努力规避风险。
(二)全面、正确地认识“利润”
利润,指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单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看,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利润,它集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效益,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关于黄河系统企业的利润,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吃饭问题,但目前还有不少单位发工资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企业利润而少摊成本,且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不划算,不应该。另一种认为黄河系统所办的是企业,是企业就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发展需要财力支持,需要有积累,企业不能总是寻求主管(或股东)单位不断为其增资,就应该追求利润,让自身发展的更好。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其合理成分,但又有失偏颇。问题的症结在于应如何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是不遗余力快速追求企业资质晋升,还是在上一个台阶后的一定阶段稳固现有格局,注重蓄积力量充实壮大。企业发展无止境,应量力而行。在企业资质通过年审、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等基本条件满足后,应该兼顾主管(或股东)单位的利益。
从今年起,国务院国资委开始在央企中全面推行区别于利润的经济增加值考核,重点考核企业用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企业经营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包括债权成本和股权成本)之后的余额。只有这个数字大于零,企业才实现资本增值,否则就是资本贬值。由此,可判断出企业用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不再以单纯的利润指标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考核方式,将引导企业避免盲目投资、盲目并购,着力做强企业,控制风险,调整结构。这对黄河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考核;指标体系
经济工作是确保治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导航仪”,科学完善的经济工作考核体系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发展积极性,引领黄河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不断完善经济目标考核体系,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完善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方针
(一)加强沟通,达成共识
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的各项目标是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家的理解、认可,十分必要。如今干部的知识层次、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吸纳下属来参与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的过程,坚持上下左右沟通,争取在较大程度上使拟定的目标考核体系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
(二)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以促进发展、公平合理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是衡量该体系成败的关键。能反映创收工作力度、创收成果水平的项目和方面不应有遗漏。同时,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又是需要人们进行实际操作的,可操作性亦是它的属性之一。可操作性就是经济工作目标应该清晰、明确,所谓明确就是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到的行为标准。描述不清就无法评价,无法评价就无法进行管理。
(三)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在确定各项指标所占权重时,既要对总数和人均意义上的经济总收入、企业利润、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率、经济收入弥补经费缺口额度、职工工资福利水平基数和提高等重点指标给予侧重,又要兼顾发展速度、承揽系统外工程合同额、系统外创收、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等方面。在考评人均利润时,应兼顾人均经营性资产数量的现状及其变化。
(四)在保持稳定中求完善
经济目标考核体系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为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但要保持重点内容的相对稳定,保持上级政策的连贯性,要有利于下属单位长远工作目标的实施,不能朝令夕改。
(五)体现众望所归
经济目标考核体系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保障治黄工作顺利开展、保障职工收入水平不降低或有所提高。让职工得到实惠、让职工满意就成为衡量一个单位经济工作的重要尺度,此指标可通过核实职工工资总额现状及其增减、专项工作民主测评来考评。
二、经济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产值,而不唯产值
产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经营总收入,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类经营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其表明经营总规模和总水平,反映的是生产总成果,并不说明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济效益。
产值的意义,因企业所有者(或主办方)不同和办企业的目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若办企业作为投资,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则产值的意义并不大;若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分流人员,解决事业单位人浮于事,而又人头经费短缺的问题,则产值的意义大不一样。尤其是完全自营或以自营为主的项目,更是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产值,包含了分摊在企业成本中的分流人员工资或福利,有足够的产值,才能包容得下。
黄河系统办企业、搞经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解决黄河职工靠事业拨款吃不饱的矛盾,保持队伍稳定;其次才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管理使用好可以兼作经营的资产,让其保值增资。所以黄河系统应该重视自身经营的产值。况且,社会上对施工企业资质的监管,也要求企业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但又要不唯产值,不能用产值代替一切其它的经济考该指标。产值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却往往与企业经营风险成正比。产值越大,经营风险往往越大。黄河系统的企业承担了过多的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导致企业积累不足,失去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企业为了保住资质或晋升资质,不得不与合作方合作搞经营,以提高产值数额,结果形成了自营项目减少、经营风险陡增的局面。
黄河系统办企业、搞经营的目的,既然(下转第105页)(上接第103页)首先是为了解决职工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就应该恰当地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发展的目标,增加自营项目的比例,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多方考察项目的资金到位、实施难度等,努力规避风险。
(二)全面、正确地认识“利润”
利润,指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单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看,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利润,它集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效益,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关于黄河系统企业的利润,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吃饭问题,但目前还有不少单位发工资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企业利润而少摊成本,且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不划算,不应该。另一种认为黄河系统所办的是企业,是企业就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发展需要财力支持,需要有积累,企业不能总是寻求主管(或股东)单位不断为其增资,就应该追求利润,让自身发展的更好。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其合理成分,但又有失偏颇。问题的症结在于应如何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是不遗余力快速追求企业资质晋升,还是在上一个台阶后的一定阶段稳固现有格局,注重蓄积力量充实壮大。企业发展无止境,应量力而行。在企业资质通过年审、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等基本条件满足后,应该兼顾主管(或股东)单位的利益。
从今年起,国务院国资委开始在央企中全面推行区别于利润的经济增加值考核,重点考核企业用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企业经营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包括债权成本和股权成本)之后的余额。只有这个数字大于零,企业才实现资本增值,否则就是资本贬值。由此,可判断出企业用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不再以单纯的利润指标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考核方式,将引导企业避免盲目投资、盲目并购,着力做强企业,控制风险,调整结构。这对黄河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