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主任是为学生规划人生,为集体设计蓝图的人。文章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把阳光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教育 工作案例
一、事件
在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小刚,男,10岁,父亲、母亲小学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两人整天在本地打零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而爷爷奶奶只能管吃穿,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却无能为力,因此他学习成绩较差。自进入小学后,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喜欢说脏话,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谈不上有知心朋友,人际关系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根本不认错,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欺侮同学。有时还鼓动班上其他品行较差的学生在校打架。
二、对策
对于小刚所出现的这些情况,我经过仔细调查、了解,发现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3.社会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调查,我认为该生的情况处理时需十分谨慎。首先,造成该学生的这些行为原因之一无疑是受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的影响。父母经常不在家,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而爷爷、奶奶隔代教养,处处护着他、放任他。父母偶尔回家听到班主任“告状”,不是辱骂就是棍棒相加,当孩子听话时,就忽视了他的缺点,渐渐的孩子就养成了“见风使舵”的毛病。其次,老师和同学对他不信任和批评,在日常学习中孤立他。当他和同学争执时,老师往往也就不作细致的调查,而是直接指责与批评他。最后,没有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于是他去鼓动一些是非观念模糊的学生打架,从中取乐。针对以上种种原因,为了转化他,我实施了一些措施。
1.帮助其家庭优化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了一次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采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也不能一味地放纵、娇惯,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通过“忆苦思甜”,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其次,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教师家访、家长校访,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2.融情于理,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像小刚这样的学生,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批评,那只能加重他的逆反心理。因此,针对小刚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进行心理沟通。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愁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班上大加表扬。体育课时,同学们不愿跟他在一起玩,我就有意找几个同学和我一起陪他玩,还把他们组织起来分成两组打篮球,让他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平时课余时间时,我用自已的坦诚来换取他对我的信任,我跟他聊自己小时候做了错事受到老师批评和现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受到领导批评,把这些毫无保留地说给他听。好几次我发觉他的神态很惊讶:“老师,你也有这么多的错呀!”我知道他对我说这话时,已经完全信任我了,于是他也非常诚实地对我说,他的恶作剧、脏话都是为了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因为同学对他太不在意了。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长。
3.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他。班主任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为此,我让班上表现突出的同学与他同桌,鼓励他向同桌学习,争做别人的榜样。
4.发挥合力的教育作用。和任课老师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三、点评
通过以上措施,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具体体现在:
1.家庭教育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其家庭成员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变。
2.该生与班级师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常在日记本上向老师倾诉他的心声,学生也喜欢和他在一起玩,精神面貌变化很大,帮助他人的事也时有出现。
3.学习成绩有所上升,由原来的中下转变为中,班级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并获得同学们的好评。
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舍弃了以往只注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格、情绪的培养,而采取以情感入手的方法转化他的行为习惯。我在跟学生情感交流时坚持“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原则,在师生心灵深处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只有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学生的身上,才会引起双方内心的共鸣。记得一位心理专家说过,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的一根和弦只要找到他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出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我想班主任只要用真情去拔动这根和弦,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教育 工作案例
一、事件
在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小刚,男,10岁,父亲、母亲小学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两人整天在本地打零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而爷爷奶奶只能管吃穿,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却无能为力,因此他学习成绩较差。自进入小学后,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喜欢说脏话,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谈不上有知心朋友,人际关系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根本不认错,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欺侮同学。有时还鼓动班上其他品行较差的学生在校打架。
二、对策
对于小刚所出现的这些情况,我经过仔细调查、了解,发现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3.社会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调查,我认为该生的情况处理时需十分谨慎。首先,造成该学生的这些行为原因之一无疑是受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的影响。父母经常不在家,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而爷爷、奶奶隔代教养,处处护着他、放任他。父母偶尔回家听到班主任“告状”,不是辱骂就是棍棒相加,当孩子听话时,就忽视了他的缺点,渐渐的孩子就养成了“见风使舵”的毛病。其次,老师和同学对他不信任和批评,在日常学习中孤立他。当他和同学争执时,老师往往也就不作细致的调查,而是直接指责与批评他。最后,没有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于是他去鼓动一些是非观念模糊的学生打架,从中取乐。针对以上种种原因,为了转化他,我实施了一些措施。
1.帮助其家庭优化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了一次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采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也不能一味地放纵、娇惯,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通过“忆苦思甜”,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其次,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教师家访、家长校访,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2.融情于理,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像小刚这样的学生,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批评,那只能加重他的逆反心理。因此,针对小刚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进行心理沟通。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愁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班上大加表扬。体育课时,同学们不愿跟他在一起玩,我就有意找几个同学和我一起陪他玩,还把他们组织起来分成两组打篮球,让他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平时课余时间时,我用自已的坦诚来换取他对我的信任,我跟他聊自己小时候做了错事受到老师批评和现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受到领导批评,把这些毫无保留地说给他听。好几次我发觉他的神态很惊讶:“老师,你也有这么多的错呀!”我知道他对我说这话时,已经完全信任我了,于是他也非常诚实地对我说,他的恶作剧、脏话都是为了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因为同学对他太不在意了。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长。
3.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他。班主任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为此,我让班上表现突出的同学与他同桌,鼓励他向同桌学习,争做别人的榜样。
4.发挥合力的教育作用。和任课老师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三、点评
通过以上措施,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具体体现在:
1.家庭教育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其家庭成员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变。
2.该生与班级师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常在日记本上向老师倾诉他的心声,学生也喜欢和他在一起玩,精神面貌变化很大,帮助他人的事也时有出现。
3.学习成绩有所上升,由原来的中下转变为中,班级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并获得同学们的好评。
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舍弃了以往只注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格、情绪的培养,而采取以情感入手的方法转化他的行为习惯。我在跟学生情感交流时坚持“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原则,在师生心灵深处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只有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学生的身上,才会引起双方内心的共鸣。记得一位心理专家说过,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的一根和弦只要找到他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出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我想班主任只要用真情去拔动这根和弦,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