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初探

来源 :语言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中,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其相关研究却近乎空白。本文从普通话、方言、历代汉语三个角度,对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在汉语中的分布与起源及其背后的语言机制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在普通话中的接受度、在方言中的分布与在古代汉语中的发展均遵循相似的序列,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机制进行了解释。 In Chinese, the tendency verbs used as directional words have a certain universality, but their related research is almost blan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directional verbs used as directional words in Chinese and the linguistic mechanisms behind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ndarin, dialects and ancient Chinese. We find that the receptiveness of directional verbs as directional words in Putonghua, the distribution in dial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in ancient Chinese follow a similar sequence and explain the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其他文献
本文不局限于探求“王冕死了父亲”这一单个句子的生成方式,而是对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一元动词带宾句”的衍生机制进行历史上的考源。从历史来源看,“一元动词带宾
利用現代方言材料和文獻資料相結合的方法,文章對清代三部白話小説中的幾則方俗詞在前賢時彦研究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
本研究考察重音对英语音节间双辅音在普通话中匹配的影响。前人对匹配的研究集中于音段相似性的作用及重音到声调的匹配,本研究则探索节律因素对音节划分的影响。被试听到一
“(在)X下/之下”包括六种具体格式,这六种格式各具不同的功能,不同功能之间的演化链条如下:方位>比较;方位>非空间背景;方位>情状;方位>受控>原因。考察发现,具体格式的功能
《古今韻會舉要》與《蒙古字韻》中都存在從漢語語音演變的角度難以索解的現象,如“喻三入疑”(即“矣”、“尤”、“鴞”等喻三母字變爲疑母)、“匣一寄居”(即匣母一等字“
团风方言中的“轻声读阴去”现象出现在阴去声以外的音节后,在名词中出现较多,其发展过程可分为“阴去与轻声、本调并存→阴去与本调并存→唯读阴去声”三个阶段.这种现象是
本文对《朱子语类》中的“从”字介宾结构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对介词“从”的起源及功能演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朱子语类》乃至近代汉语时期中,介词“从”的功能比现代汉
“致使”义和“方向”义作为“给”的“给予”义的内部语义要素,其作用贯穿于“给”的语法化过程中。“致使”义使“给”的“使役”义、“被动”义和“处置”义相关联。本文
本文通过知觉实验来探讨深圳新粤语者对声调的判别和归类过程,以此为基础,探讨被试者心理上的声调格局。结果显示:在深圳新粤语者的知觉中,标准粤语(目标粤语)的六调类正合并
(1)静态腭位的分析显示,常熟吴语的见系细音字声母从发音部位来看是个舌叶音[t∫-]组.(2)通过语音实验和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本文指出,常熟梅李、王市方言的知三章组字的读音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