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历史教学中课件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klfk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真正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我们首先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技巧,多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多积累一些素材,积少成多,建立自己的课件资料库。同时我们要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使用更方便、结构更合理、学生更喜欢、效果更理想的优质课件来,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年轻、更有活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件应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81-2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此,历史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产生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内心产生共鸣,得到启迪,产生情趣、理趣,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给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课件辅助教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但随之而来的是课件在历史教学中作用过于“巨大”: 凡老师上公开课、汇报课一律要使用课件手段来辅助教学,易给人以这样的认识:优质课必须是课件才能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对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在课件的选题和设计存在科学性和必要性问题;不能正确定位课件教学的作用……这些严重影响了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下面笔者针对教师在平时使用和制作课件的情况以及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自己的粗浅的想法,与同行交流。
  部分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历史课件大体有以下几种情景:
  情景一:某教师制作的《太平天国运动》课件过于简单,总共七张幻灯片,其中图片(如洪秀全塑像、太平军攻占永安图、《资政新篇》书影、保卫天京的太平军炮击清军水师的场景)是书上就有的,包括拓展部分的《资料卡片》也是课本所有的。其外就是知识结构,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发挥不出课件教学的优势,不外乎以课件代替了黑板与挂图而已,还自以为用了课件而颇为自得,对学生而言,它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课堂价值不大,学生当然不满意,难以深入掌握这节课的基本内容。
  情景二: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讲授中,教师制的课件配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但有的教师片面追求音响效果和动画效果,在处理《史学争鸣》中(谁打败了日本?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对日宣战,还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结合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所提供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时,教者的目的很是明显,想让同学们讨论回答,但是在课件页面出现问题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停动来动去的小人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其吸引,而没有讨论教者所设计的思考题,甚至在巩固知识回答习题,学生回答后出现正确答案时,设置了大量的声音配以童声的“哇!你真聪明!”等声音,引得学生一片哄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对老师的讲解反而充耳不闻了。
  情景三:某教师在对外公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却一头雾水。原来课件上展示的“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但教师却分析的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后,还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可以想像得出,这节课失败了。原来这位教师为了这节公开课,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 中间设置了许多的超级链接,尤其还使用不同的课件制作软件。上起课来,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在具体操作中常常忘了其中的链接,按错了一个按钮,就会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或文字牛嘴不对马尾,洋相百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情景四:某校高一(14)正在举行历史对外公开课,历史教师是在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教师,课堂后面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教者在处理好《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宪法内容和评价时,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然后向教师提出不能理解之处。其中一个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确定的共和制有什么区别?”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是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者简单的解答了该学生。此后再无一学生提问。教者只好作罢,转入下一问题的分析。但是在展示课件过程中,呈现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与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答案。原来这位教者设计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案例,但学生却没有领悟教者的意图。在教学环节中出现了脱节现象。后了解,此教者由于年龄的问题,平时对电脑的使用很是简单,不去学习做课件,临到要上公开课才匆忙地找电脑老师帮忙,电脑老师帮他做好一个,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电脑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下一步”键,课件便按序“播放”下去。这样的课便是“流水课”,而教者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预定流程上来。一旦学生的思路稍有出轨,就像上个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出教师没有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问了教师个措手不及,这时,教师便会尴尬不已,因为电脑流程仍按原设计继续展示着。
  针对以上所列举课堂效果不佳的情景,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角度定位思考:
  一、课件功能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课件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必言课件,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课件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课件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在教学过程中赶时髦,摆花架子, 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反而是顾此失彼,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于是本人认为课件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件教学的效果。
  二、课件制作定位
  1.选择合适自己的制作软件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教师或者非计算机专业的教者而言,本人建议应该选择Office2000套件中的PowerPoint,也就是简称PPT。PowerPoint的操作极其简便,配套模板、资料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是PowerPoint的最大特色。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体贴的提示使你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开发出一个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课件。当然,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如果从更好的要求出发,制作者还应该简单掌握一些图片、动画、影片等处理软件的使用,以便更好地制作出效果。
  2.搜集能达课标的资料
  在动手制作课件之前,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将各教学要点细分,要细化到哪个部分需要文字描叙,哪个部分需要图像表达,哪个部分需要通过声音来突出,哪个部分需要影视或动画更有利于说明,随后去搜集相应的资料等。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从网络上得到与自己制作有关的资料,好的资料可以使课件外形美观、生动、形象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课件中大部分的资料是比较有针对性和专业化的,此时我们就需要自己来制作所需的资料,注意我们所提及到的资料不仅包括图像、声音、影视和动画还包括文字。切记,千万不能为了丰富课堂而大量堆积资料,有则多用,无则少用,甚至不用,要大胆的“舍”!舍去资料价值不高的、质量不好的、对课标分析无关的,而把精力集中在对每节课上的重点、难点有突破上,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3.制作以简易实用为主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为便于教学,教师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问题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最好要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的话,课件做得再好,课堂使用效果也不会太好,甚至可能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课件的界面设计注意趣味性,可使学生“寓学于乐”。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可以将重要内容的关键词、字、句等用上色彩鲜艳的颜色,与背景形成较大的反差,这样可以便于学生迅速地识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界面上不要有太多的色彩类型或是太多的动画,这些图像或动作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忽视学习内容;对于文字尽量使用表格、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呈现,这种形式远比单纯文本更有效,并且在课件中可以设置一些文字,精选一些典型画面或设置练习以便较好地实现反馈设计,使学生在心理上愿意与学习内容相融。
  4.多次调试,确保无误
  制作课件完毕后测试课件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如图片、影像资料等是否正常显示、超链接是否能来回切换、各个页面之间过渡是否正常等等,如果换电脑上课,还需要在演示的电脑上演示一次,以确保在上课时没有纰漏出现,不出现低级错误,而影响整体课堂效果。当上完这堂课后,教师要将课件保存下来,可作为循环资源再次进行共享使用,在以后的使用中不停地补充和完善。
  三、课件服务定位
  课件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五个要素:教师、学生、课标、教材和媒体,五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处理好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而根据现行新课程标准,各个教材也是课标的知识载体,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手段都为之所用。
  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可见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不能是课件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课件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课件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