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叫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发展、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身体、外貌、思维方式、自我意识、情绪特点、世界观等正在脱离儿童特征逐步向成人过渡,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人的变化,进入一个具有独特心理特征的年龄阶段。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1、过渡性:从幼稚向成熟过渡,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交织、充满矛盾的时期。首先,在身体的发育方面,青少年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特征,但实际上他们正处在发育迅速期,还未达到完全的成熟;其次,在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他们逻辑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学习系统、全面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但又很不深刻,很不全面。他们开始比较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自我控制及自我监督的能力还不高。
2、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也失去了童年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和天真。青少年希望被人理解与其闭锁性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孤独感。
3、社会性:和儿童相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其中家庭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的教育、父母的示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他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些外部环境不仅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积极的有利影响,也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不良影响,阻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动荡性:青少年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儿童和成人更容易产生新思维及改变自我的新愿望。然而,青少年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品德不良往往容易出现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比例较高。各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青春期起开始逐年增高。
二、青少年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
青少年階段,由于认识水平的不足、学习能力与观察能力、想象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足方面的问题,最终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局面。
2、情绪方面
学青少年往往会出现管理不好情绪的问题,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易激惹等情绪表现,这些负面情绪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常见的情绪问题还包括他们难以表达和排解自己的负性情绪,因而形成软弱的个性,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3、意志品格方面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还体现在意志方面,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坚定、不主动、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从而形成消极、软弱、被动、胆小的性格特点,阻碍了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完善。
4、人际交往方面
孤僻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影响着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存在着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缺乏交往的主动行,与新同学交往时会有怯生的情绪,不好意思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圈子里。这些心理问题对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亲子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容易使其形成孤僻的性格。
5、人格发展方面
人格发展是青少年个性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偏离常态的严格要求,对胜利的过度苛求以及对事物看法的表里不一。自我同一性欠缺,责任和当当意识缺乏,人格独立性差,抗压、抗挫能力极弱,存在过度的自卑或自负心理等造成青少年人格发展偏差,严重影响着心理健康发展。
6、不擅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大多数的青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生理发展趋于成熟的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擅于倾听或者直接拒绝听从别人的意见,他们认为自身已经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是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更具有重要意义。
1、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口压力、升学压力、职业选择压力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实施使得现在的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的家庭模式为“4 2 1”,也就是说一个独生子女是在六个人的悉心照顾下长大的,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往往容易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会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使青少年学生难以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艰巨而重大,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及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一新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强调以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要宗旨的发展方向,促进青少年心理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教育工作对经济发展也有有利影响,而这一有利影响是隐性的,教育对国家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奠定了人才基础。素质教育思想就是一种以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青少年终身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也叫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正在脱离儿童特征逐步向成人过渡。繁重的学习任务及异性交往,人际关系等等系列成长问题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烦恼和困惑,极易出现自卑、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和叛逆心理,对家长和教师产生一种排斥感。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树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的助推器,是及时解决青少年成長困惑和心理危机的必要措施,是促进青少年拥有健康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保证,是推动青少年身心灵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4、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良好人格特征的需要
养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是青少年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保持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学习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青春期阶段,学生往往会产生标新立异的想法,对待事物有较为偏激的不成熟思想,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没有自我约束能力,行为比较偏激、冲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的心理素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培养。
5、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阶段是个人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健康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此时期形成。青少年阶段不仅是心理健康发展与生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最易受外界影响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对于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还尚未成熟,因此在这一阶段,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迷惑。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帮助中小学生降低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良诱惑,为青少年营造一个阳光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以后成长的道路中受益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四、总结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心理、生理共同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建设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终身发展也有有利的影响。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1、过渡性:从幼稚向成熟过渡,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交织、充满矛盾的时期。首先,在身体的发育方面,青少年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特征,但实际上他们正处在发育迅速期,还未达到完全的成熟;其次,在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他们逻辑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学习系统、全面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但又很不深刻,很不全面。他们开始比较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自我控制及自我监督的能力还不高。
2、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也失去了童年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和天真。青少年希望被人理解与其闭锁性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孤独感。
3、社会性:和儿童相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其中家庭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的教育、父母的示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他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些外部环境不仅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积极的有利影响,也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不良影响,阻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动荡性:青少年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儿童和成人更容易产生新思维及改变自我的新愿望。然而,青少年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品德不良往往容易出现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比例较高。各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青春期起开始逐年增高。
二、青少年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
青少年階段,由于认识水平的不足、学习能力与观察能力、想象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足方面的问题,最终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局面。
2、情绪方面
学青少年往往会出现管理不好情绪的问题,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易激惹等情绪表现,这些负面情绪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常见的情绪问题还包括他们难以表达和排解自己的负性情绪,因而形成软弱的个性,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3、意志品格方面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还体现在意志方面,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坚定、不主动、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从而形成消极、软弱、被动、胆小的性格特点,阻碍了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完善。
4、人际交往方面
孤僻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影响着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存在着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缺乏交往的主动行,与新同学交往时会有怯生的情绪,不好意思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圈子里。这些心理问题对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亲子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容易使其形成孤僻的性格。
5、人格发展方面
人格发展是青少年个性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偏离常态的严格要求,对胜利的过度苛求以及对事物看法的表里不一。自我同一性欠缺,责任和当当意识缺乏,人格独立性差,抗压、抗挫能力极弱,存在过度的自卑或自负心理等造成青少年人格发展偏差,严重影响着心理健康发展。
6、不擅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大多数的青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生理发展趋于成熟的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擅于倾听或者直接拒绝听从别人的意见,他们认为自身已经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是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更具有重要意义。
1、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口压力、升学压力、职业选择压力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实施使得现在的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的家庭模式为“4 2 1”,也就是说一个独生子女是在六个人的悉心照顾下长大的,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往往容易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会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使青少年学生难以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艰巨而重大,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及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一新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强调以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要宗旨的发展方向,促进青少年心理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教育工作对经济发展也有有利影响,而这一有利影响是隐性的,教育对国家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奠定了人才基础。素质教育思想就是一种以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青少年终身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也叫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正在脱离儿童特征逐步向成人过渡。繁重的学习任务及异性交往,人际关系等等系列成长问题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烦恼和困惑,极易出现自卑、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和叛逆心理,对家长和教师产生一种排斥感。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树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的助推器,是及时解决青少年成長困惑和心理危机的必要措施,是促进青少年拥有健康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保证,是推动青少年身心灵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4、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良好人格特征的需要
养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是青少年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保持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学习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青春期阶段,学生往往会产生标新立异的想法,对待事物有较为偏激的不成熟思想,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没有自我约束能力,行为比较偏激、冲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的心理素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培养。
5、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阶段是个人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健康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此时期形成。青少年阶段不仅是心理健康发展与生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最易受外界影响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对于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还尚未成熟,因此在这一阶段,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迷惑。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帮助中小学生降低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良诱惑,为青少年营造一个阳光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以后成长的道路中受益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四、总结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心理、生理共同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建设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终身发展也有有利的影响。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