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下,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理论;课堂效率
一、读懂学生的“心”——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近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方法及效果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尤其是学生、家庭、教师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现代教育而言,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和“说教式”的培养模式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显露出极大弊端,单纯的“教好书”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必将逐步地被新的教学方式所替代。现代教育更注重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过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广大教师怎样以中学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更加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很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在国家极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成绩却仍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样极大的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获得的精神激励和鼓舞、领悟学习的价值意义,对学生来说比成绩重要得多。
而今,教学新课标逐步推行,这为中学数学教学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结构来看,数学教学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数学教学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其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因子就如同汤中之盐,时机正确、多少适量才能令学习这碗汤津津有味。因此,怎样科学制定教学方法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其他学科知识与数学教学的内在联系,将其转化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的人文因子,并融入数学教学将其,从而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所在。
(二)数学教学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学时期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之间,正处于人的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金色年华,身体迅速发育,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的迅速发展,为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学生各科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有力地促进。而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中学生的个性也逐步形成,心理波动在这一成长阶段表现得非常明显。总体而言,中学生是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与此同时,心理上正处于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力图摆脱成人的关照和约束,独立支配自己;在家长对学习的极大关注下,心理上产生压力,难免会产生孤独、压抑、甚至厌学的消极心理。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把居高临下的教训转变为平等的交流的教学方式。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只有读懂了学生的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才能针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进而把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一步步地引入课堂、导向学习,把学生“进入角色”,把数学教学的发展推向高潮,取得课堂教学的新成果。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科学引导,相信学生一定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 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教学实践来说,是永恒的理论支柱之一。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感情,不断研究和探索心理学理论与数学教学的联系,逐步摸索数学教学中实际可行的教学策略,把数学教学中彰显文化价值的探索坚持下去,深入研究。
二、改进教学方法——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自古教师在人类文化的传播的过程中就扮演者重要角色,是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桥梁、纽带。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而要合理有效地将心理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所以,教师必须掌握“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深入研究其内在联系和结合融合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引导其以愉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教育和教学工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霍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而情商则占80%,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见,数学教师如何将心理学融入到教学方法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将课堂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数学学习乐园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动之以情,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工作中的情感色彩往往带有很强的独特性,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不竭源泉。教师自身的情绪和状态往往会辐射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中学数学教育工作,热爱数学,更要热爱学生,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内容,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情感专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形成师生呼应的心理气氛,营造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
(三)开展争论,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数学也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一观点对创新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中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演绎和应用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设计陷阱,及其思维兴奋点。
心理学的功能,在新课标教育中不可忽视,但也不能人为地夸大。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挖掘教材潜在的思想性,精心设计教案,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吸取数学素养,才能完成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的任务,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郑国学.创建和谐情景,提高课堂效益[C].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集,2000.
【作者简介】
董晚晴(1987— ),女,陕西耀县人,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理论;课堂效率
一、读懂学生的“心”——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近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方法及效果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尤其是学生、家庭、教师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现代教育而言,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和“说教式”的培养模式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显露出极大弊端,单纯的“教好书”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必将逐步地被新的教学方式所替代。现代教育更注重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过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广大教师怎样以中学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更加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很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在国家极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成绩却仍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样极大的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获得的精神激励和鼓舞、领悟学习的价值意义,对学生来说比成绩重要得多。
而今,教学新课标逐步推行,这为中学数学教学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结构来看,数学教学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数学教学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其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因子就如同汤中之盐,时机正确、多少适量才能令学习这碗汤津津有味。因此,怎样科学制定教学方法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其他学科知识与数学教学的内在联系,将其转化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的人文因子,并融入数学教学将其,从而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所在。
(二)数学教学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学时期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之间,正处于人的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金色年华,身体迅速发育,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的迅速发展,为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学生各科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有力地促进。而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中学生的个性也逐步形成,心理波动在这一成长阶段表现得非常明显。总体而言,中学生是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与此同时,心理上正处于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力图摆脱成人的关照和约束,独立支配自己;在家长对学习的极大关注下,心理上产生压力,难免会产生孤独、压抑、甚至厌学的消极心理。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把居高临下的教训转变为平等的交流的教学方式。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只有读懂了学生的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才能针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进而把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一步步地引入课堂、导向学习,把学生“进入角色”,把数学教学的发展推向高潮,取得课堂教学的新成果。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科学引导,相信学生一定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 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教学实践来说,是永恒的理论支柱之一。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感情,不断研究和探索心理学理论与数学教学的联系,逐步摸索数学教学中实际可行的教学策略,把数学教学中彰显文化价值的探索坚持下去,深入研究。
二、改进教学方法——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自古教师在人类文化的传播的过程中就扮演者重要角色,是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桥梁、纽带。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而要合理有效地将心理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所以,教师必须掌握“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深入研究其内在联系和结合融合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引导其以愉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教育和教学工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霍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而情商则占80%,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见,数学教师如何将心理学融入到教学方法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将课堂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数学学习乐园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动之以情,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工作中的情感色彩往往带有很强的独特性,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不竭源泉。教师自身的情绪和状态往往会辐射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中学数学教育工作,热爱数学,更要热爱学生,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内容,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情感专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形成师生呼应的心理气氛,营造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
(三)开展争论,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数学也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一观点对创新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中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演绎和应用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设计陷阱,及其思维兴奋点。
心理学的功能,在新课标教育中不可忽视,但也不能人为地夸大。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挖掘教材潜在的思想性,精心设计教案,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吸取数学素养,才能完成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的任务,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郑国学.创建和谐情景,提高课堂效益[C].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集,2000.
【作者简介】
董晚晴(1987— ),女,陕西耀县人,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