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二战,关于希特勒领导的纳粹统治,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多种文艺形式以多种方式、角度对这段历史做过阐释和抒写,比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小说《锡鼓》、《安妮日记》、《偷书贼》等。但为什么关于这段历史的抒写还是在不断涌现呢?因为现实还在继续上演着类似的情形——战争、民族矛盾、种族歧视。为什么?为什么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要互相仇视,互相残杀?这是一个至今未有答案的疑问。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的《穿条纹衣服的男孩》秉承了这一传统。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命运审视了纳粹统治的血腥历史,以一种温情的笔触向历史、向人性发出了一声悲凉的质问。
小说从1943年夏天开始讲起。一个9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因为父亲接受了一项重要的新工作,成为了一名纳粹军官,因而随家人从舒适的柏林来到波兰。在波兰的新家,他感到特别烦躁,他的家人还警告他不要靠近“铁丝网”另一边的地方(那里其实是德国人的集中营)。然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靠近了所谓的“铁丝网”,并认识了希姆尔(一个生活在集中营的犹太男孩)。有一天,他穿着好朋友希姆尔给他的一件带条纹的衣服,跨过了“铁丝网”,走进了希姆尔的生活环境,想一探究竟。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这部以二战时期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为背景的作品一经问世便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这主要得益于作品独特的视角以及突转的描写方式和发人深思的主题。
有人说这是一部儿童小说,这基于作品的主人公以及所采取的视角。小说的主人公布鲁诺,他天真、善良、友善,所有的想法和举动都充满了童真与童趣。但不幸的是,他生在一位纳粹军官的家庭,生活在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年代。作为战争统治者的儿子本可以免除灾难的,但战争却没有褊袒他。从某种意义上,他成为了纳粹统治的代罪羔羊。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孩子之间友谊的作品。这个观点又引出了小说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希姆尔——一个生活在集中营里的犹太男孩。想象“铁丝网”另一边是个探险好地方的布鲁诺,偶然间碰见了在“铁丝网”另一边的希姆尔。尽管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但“铁丝网”并没能阻止两人的情感交流。布鲁诺经常给希姆尔带一些好吃的,跟希姆尔聊天,他渴望知道希姆尔的世界,希姆尔同样也渴望了解布鲁诺的世界。那是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单纯的想象。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一个处境,他们的想象显得多么奢侈,多么天真。然而可悲的是,他们却对想象充满了期待。
不管是作者采取了儿童的视角,还是抒写了布鲁诺和希姆尔的友谊,其实小说真正想传达的是一个疑问,关于人性,关于人与人之间、种族之间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的疑问。小说中布鲁诺问过很多“为什么?”这似乎也是在询问世界、询问历史,为什么战争不断、种族仇恨、民族矛盾不断?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儿童小说。但它所采取的视角,却又给人以温情的触感。也许正因为如此,温情加上血腥才让人更加沉痛和警醒。
今天的德国人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愧疚之情。反之,犹太人在回望这段历史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悲伤和愤怒吧。如今,集中营的废墟依然存在,当时记录下来的影像以及文字也不断地被当作历史教材引用。所有的抒写、所有的阐释,也许都是在寻找一个答案:不要让这种事再发生在你、我、他身上!
小说从1943年夏天开始讲起。一个9岁的小男孩布鲁诺,因为父亲接受了一项重要的新工作,成为了一名纳粹军官,因而随家人从舒适的柏林来到波兰。在波兰的新家,他感到特别烦躁,他的家人还警告他不要靠近“铁丝网”另一边的地方(那里其实是德国人的集中营)。然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靠近了所谓的“铁丝网”,并认识了希姆尔(一个生活在集中营的犹太男孩)。有一天,他穿着好朋友希姆尔给他的一件带条纹的衣服,跨过了“铁丝网”,走进了希姆尔的生活环境,想一探究竟。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这部以二战时期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为背景的作品一经问世便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这主要得益于作品独特的视角以及突转的描写方式和发人深思的主题。
有人说这是一部儿童小说,这基于作品的主人公以及所采取的视角。小说的主人公布鲁诺,他天真、善良、友善,所有的想法和举动都充满了童真与童趣。但不幸的是,他生在一位纳粹军官的家庭,生活在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年代。作为战争统治者的儿子本可以免除灾难的,但战争却没有褊袒他。从某种意义上,他成为了纳粹统治的代罪羔羊。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孩子之间友谊的作品。这个观点又引出了小说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希姆尔——一个生活在集中营里的犹太男孩。想象“铁丝网”另一边是个探险好地方的布鲁诺,偶然间碰见了在“铁丝网”另一边的希姆尔。尽管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但“铁丝网”并没能阻止两人的情感交流。布鲁诺经常给希姆尔带一些好吃的,跟希姆尔聊天,他渴望知道希姆尔的世界,希姆尔同样也渴望了解布鲁诺的世界。那是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单纯的想象。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一个处境,他们的想象显得多么奢侈,多么天真。然而可悲的是,他们却对想象充满了期待。
不管是作者采取了儿童的视角,还是抒写了布鲁诺和希姆尔的友谊,其实小说真正想传达的是一个疑问,关于人性,关于人与人之间、种族之间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的疑问。小说中布鲁诺问过很多“为什么?”这似乎也是在询问世界、询问历史,为什么战争不断、种族仇恨、民族矛盾不断?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儿童小说。但它所采取的视角,却又给人以温情的触感。也许正因为如此,温情加上血腥才让人更加沉痛和警醒。
今天的德国人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愧疚之情。反之,犹太人在回望这段历史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悲伤和愤怒吧。如今,集中营的废墟依然存在,当时记录下来的影像以及文字也不断地被当作历史教材引用。所有的抒写、所有的阐释,也许都是在寻找一个答案:不要让这种事再发生在你、我、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