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7年彩电行业技术热点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2007年。我国彩电市场仍继续保持LCD电视、PDP电视、CRT电视的多元化格局;LCD和PDP的争战、平板电视和CRT的争战,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平板电视日益普及。并逐渐走向成熟。在全球平板电视供销两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彩电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一、液晶电视
  
  2007年,液晶电视持续热销,市场对液晶电视的需求日益扩大,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各电视机生产企业也不再局限于拼价格、比尺寸等简单的竞争手段,而是根据液晶电视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技术改进,强调产品的高画质、高清晰、薄型化、节能型、环保型、多功能等内在特性。2007年表现出的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1、液晶电视的屏幕尺寸不断扩大,呈现大屏幕化趋势
  液晶电视的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47英寸、50英寸、65英寸,最大可达108英寸。42英寸以上市场中液晶与等离子竞争激烈,随着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生产线的大量投产,47英寸~65英寸的液晶电视也有较大的增长,但由于性价比较低,与等离子相比还处于劣势。
  
  2、全面实现Full HD
  随着数字高清电视节目的开播以及与各种外围高清产品,如高清机顶盒、高清数码摄影机、游戏机、及蓝光视频播放器等产品的相继问世,从2007年初开始,全高清(Full HD 1920×1080)热潮兴起,Full HD液晶电视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并成为市场最热门的产品。市场中,47英寸以上大屏幕电视机,几乎都是Full HD;在37英寸以下市场中,因性价比原因,虽然采用1366×768的液晶屏,但其图像清晰度也达到我国HDTV的要求。在32英寸以下,因与CRT争夺市场,必须在价格上接近CRT,因此一般采用较低像素的液晶屏,但也达到了我国SDTV的要求。DisplayB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Full HD的液晶电视所占比重为38%,预计2008年可达58%。
  
  3、100Hz/120Hz倍频插帧技术
  为改善液晶电视的运动图像拖尾问题,提高运动图像清晰度,2007年的液晶电视产普遍采用了100Hz/120Hz倍频捅帧技术。在实现方法上有两种,一种是插黑或插灰技术,一种是插帧技术。
  插帧技术的原理是:在动态映像系统中,在传统的两帧图像之间加插一帧运动补偿帧,将普通LCD电视的50Hz/60Hz刷新率提升至100 Hz/120Hz,从而使运动图像更加清晰流畅,将运动图影像拖尾时间降低到人眼难以察觉的程度。2007年,几乎所有生产液晶电视的厂家都采用了类似技术,即在电路上通过倍帧加速、分帧消影、精帧还原等一系列精确运算,将液晶电视显示信号从原来的每秒50/60 Hz提升到现在的每秒100/120Hz,但在实现方法上,不同厂家采用的技术各有差别,有的厂家在两帧之间插入全黑帧,有的厂家则插入经过计算生成的新的一帧。
  插帧技术除了需要电路芯片支持外,还需要专用液晶面板的支持。只有电路芯片和液晶面板都支持100Hz/120Hz倍频插帧技术,才能使液晶电视运动图像的拖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显著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2007年,主要的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如三星、LPL、友达、奇美、夏普等已陆续投产46~65英寸、120Hz、FULL HD面板;还有的企业生产固有分辨力为1366×768的32英寸、42英寸的120Hz专用液晶面板,并有相应的电视机投放市场。在一些展会上,一些日本厂商展示了180Hz倍频技术的液晶面板,但还未量产。
  
  4、10bit液晶面板
  普通液晶面板采用8bit取样量化,为改善液晶电视重显彩色能力,新液晶面板采用10bit取样量化,依靠对液晶分子运动的控制,以得到更好的彩色重显效果。
  
  5、液晶电视的超薄化
  2007年,“轻薄”的理念开始向电视领域延伸,为适应壁挂,就必须减少液晶电视的重量、体积和厚度,从而推动液晶电视向超薄化发展。为减少液晶电视的厚度,首先要减少液晶面板的厚度,由于10~20mm厚度的液晶面板大批量投产,因此6~8cm薄型液晶电视在2007年陆续上市。如索尼公司向中国市场开发的6cm的32英寸、40英寸分辨力为1366×768的LCD电视,TCL开发的H78系列、46英寸、分辨力为1920×1080的Full HD全高清LCD电视,机身厚度为7.2 cm。夏普公司推出52英寸LCD电视机厚度为3 cm,显示部分约为2 cm,号称是世界上最薄的52英寸液晶电视。
  超薄的LCD电视将带来散热、电磁兼容和电路干扰等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超薄液晶电视的发展也将带来LCD产业链的发展,如光源、电源、电路、芯片等元器件的超薄化。
  
  6、液晶电视的背光源
  液晶电视要进一步提高对比度,改善图像亮度和真实还原彩色,背光源是一大难题。同时节能、环保方面也对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减少背光灯管的数量
  在2007年,国内和国外品牌的液晶电视价格均连续下降,因此液晶电视面板的降价也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背光模块是液晶电视材料中成本最高的关键零组件,冷阴极灯管(CCFL)则是成本比重第二高者。在终端的降价压力与环保诉求的推动之下,减少使用CCFL的数量,使用各式不同组合的背光模块结构应运而生。以32英寸液晶电视为例,从传统使用16支CCFL降为12支,甚至可降到10支,从而降低了液晶电视面板的成本,使液晶电视具有更大的降价空间。
  (2)随着液晶电视尺寸的增大,如何节能省电也是液晶电视面临的问题。
  2007年各电视机生产企业纷纷加紧开发节省能源的技术,把省电作为主打功能之一。
  主要技术有:
  ★随观看环境光的亮度改变而自动调节液晶电视机的亮度;
  ★进行亮度信号补强的功能设计;
  ★在不影响消费者对屏幕亮度感受的情况下,悄悄降低背光亮度,以达到省电目的;
  ★采用LED光源,有统计称,如使用LED技术,52英寸液晶电视的耗电可在未来降低50%;
  ★开发采用高效率冷阴极灯管(cCFL)作背光的技术,也可达到省电40%~50%,但相关产品成本仍旧过高。
  (3)LED背光源
  2007年,很多厂商在LED背光液晶电视的推广上十分积极,早在2004年Sony就推出型号QUALIA 005的40英寸、46英寸两款采用LED背光模块的液晶电视。2007年Sony又展示了70英寸LED背光液晶电视(RGBLED背光)。此外,三星、LG飞利浦、友达、奇美等均推出相关产品。LED背光技术正成为液晶显示设备下一代背光源的新宠。
  在液晶面板上采用LED背光源技术也有新的突破, 降低LED使用数量的技术,可将5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所需要的LED数量从原来1000多个下降到30多个,大大降低了成本。相信LED背光源一定能在LCD电视机上得到广泛应用,使液晶电视的图像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不过,LED要想取代冷阴极灯管,成为大尺寸液晶屏幕的主流背光源,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电视屏幕的背光源对LED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LED厂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仍然需要时间,因此短期内LED价格下降的速度不会很大,这就严重阻碍了其在大尺寸液晶屏幕背光源中使用的机会。
  
  7、工艺、功能上的提高
  为适应消费者,尤其是国内的液晶电视生产厂家的要求,在没有掌握上游LCD面板的被动局面下,努力在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上更加人性化,和现代的房屋装修融为一体,使电视机成为装饰品;并在功能、接口和操作方面进行研究和改善,使LCD电视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在声音性能方面也有了显著提高,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8、性能似有较火的改善空间
  2007年,尽管液晶电视机在面板性能、图像质量方面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使其图像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但由于液晶电视成像原理带来的固有缺陷,如运动图像拖尾时间较长、可视角较小、显示图像不柔和、暗场清晰度较差等性能方面的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改善。由于生产技术上的原因,在价格方面,5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和等离子及微显背投影机相比仍处于劣势,在环保方面,尤其是对消费者长时间观看带来眼睛不适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二、等离子电视机
  
  2007年,等离子电视一改以往产品只有42英寸、固有分辨力为852×480的单调局面,从32英寸到65英寸,甚至103英寸的等离子电视都可在卖场见到,加上消费者认知度提高,使销售量明显增加。主要特点有:
  
  1、Full HD全高清化
  继2006年下半年在42英寸PDP电视机达到我国HDTV标准后,2007年主要PDP生产厂家如松下、日立、先锋等公司相继推出50英寸Full HD全高清PDP电视机,并且大量投放市场,以其高画质、高清晰度和高性价比受到消费者青睐。
  
  2、大屏幕化
  由于成像原理和工艺等原因,PDP更容易实现大屏幕化,因此2007年PDP电视机厂商相继推出全高清50英寸、65英寸、103英寸大屏幕PDP电视,2008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会上,松下电器公司展出一款目前全球最大、显示画面尺寸为150英寸的PDP电视,尺寸为1.8m×3.3m,分辨率为2160×4096像素,相当于FullHD像素数的4倍。
  
  3、向中小屏幕发展
  2007年之前,32英寸以下电视机市场全部被LCD、CRT霸占。2007年,LG率先推出32英寸PDP模组和电视机,我国不少电视机厂先后也推出32英寸PDP电视机,以其低价和高图像质量迅速占领市场。有消息称,2008年,PDP显示屏企业还将研制生产26英寸、15英寸PDP显示屏,PDP不能实现中小屏幕的瓶颈已被打破。
  
  4、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
  高清晰度的图像质量和高保真度的声音是所有电视机追求的目标,为发挥PDP电视机高画质的固有优势,提高图像清晰度,将PDP面板、进行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和驱动IC组成高画质系统,使大屏幕全高清的PDP电视的图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性能仍有改进和提高空间
  如将现在的发光效率由1.81 lm/w~2.1 hn/w提高到5.1 lm/w以上,可进一步降低电视机的功耗,更加环保和节能在中小屏幕上实现全高清、提高电视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等方面,还有待发展。
  
  6、2007 年度PDP与LCD性能比较
  2007年,PDP与LCD各自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克服本身的缺陷,使各自的缺点得到最大的改善,因此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在缩小。
  ★屏幕尺寸:液晶电视在努力推进全高清化、大尺寸化,各公司推出了37英寸、42英寸、47英寸、52英寸、103英寸的电视机;而PDP在中小屏幕尺寸上,继32英寸以后,还开发出26英寸、30英寸级别产品与LED竞争;但其实现全高清比较困难,在性价比上也比不过LCD;在50英寸、60英寸、70英寸级别以上PDP在性价比上占绝对优势。
  ★可视角:虽然PDP电视在这一方面有优势,但采用IPS或IPSa方式的LCD电视的可视角非常大,与PDP相比不分上下。
  ★色域范围:虽然PDP电视的色域范同较大,但LCD电视也正通过更换背光源进行改进,如采用LED背光源就可以自由选择色域,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LED日前价格还比较高,而且还会增大电视机的功耗。
  ★动态清晰度:在动态清晰度上液晶电视还处于较大的劣势,虽然采用120Hz倍频插帧技术,但液晶电视在动态清晰度方面仍比不上PDP电视。
  ★静态清晰度:从小尺寸到中尺寸都是由易于制造的液晶电视占优势。
  ★黑色亮度:在黑色亮度方面目前仍然是PDP电视占优势。2007年液晶电视也开发出各种改进暗场时显示黑色的方法,但导致成本上升。
  ★在环保和保护人眼健康方面:PDP优于LCD。
  
  三、CRT电视
  
  目前市场上的CRT电视机大部分为普通模拟电视机或SDTV电视机,但也有少数32英寸、幅型比为16:9的产品,水平和垂直清晰度达到620电视线,符合我国HDTV的要求,由于其体积大、笨重,将逐渐被中小屏幕的液晶电视所取代。
  为了延长LCD电视取代CRT电视的时间,业界从2006年开始研制超薄型的显像管,超薄型的CRT电视机于2007年批量投放市场。
  尽管该类型CRT电视有不少优点,但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如光栅失真大、边缘聚焦和会聚较差、边缘图像模糊、清晰度较低。2007年,欧洲平板电视机的销售量首次超过了CRT电视。预计我国平板电视取代CRT电视的时间将会提前。
  
  四、OLED电视
  
  2007年,被视为未来之星的OLED面板和电视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去年10月15日,精工爱普生(SeikoEpson)开发出2.8mm 8英寸的OLED面板,并已开始安装运营一条生产线,寿命可达到5万小时,已达到电视实际应用的水平;2007年12月1日,索尼正式宣布推出11英寸的OLED电视,现已在日本上市,厚度仅为3mm;韩国三星公司也宣布已开发出31英寸OLED,其板仅为4.3 mm,相当普通液晶面板的十分之一,寿命约为3.5万小时,并在2008年1月的CES上展出该机原型。
  OLED和LCD相比有诸多的优点:
  ★OLED比IED更薄,其厚度仅为LCD显示屏的1/3;
  ★OLED显示屏可做出各种各样的弯曲形状和柔软的显示设备,可以像纸一样挂在墙上,携带方便;
  ★OLED的像素可以做到很小,可以在小屏幕上做到高像素数,实现高清显示;
  ★OLED低温特性好,可在-40℃环境下工作,并适应于各种恶劣环境,如抗震动,并可在巨大加速度条件下工作;
  ★OLED自发光,亮度高,对比度大,彩色还原性女子;
  ★OLED光转换特性效率高,发光效率已超过16lm/w,甚至达到30 lm/w;
  ★采用低电压驱动,可在10v以下,消耗功率低;
  ★可视角大,可达160°;
  ★响应速度快,无运动图像拖尾,能很好实现HDTV显示和3D游戏显示。
  由于OLED有诸多LCD不具备的优点,许多国际显示制造企业出资研究开发OLED面板和电视技术,我国长虹电器公司已与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出资6亿元开发OLED面板;中国台湾地区的奇美电子公司,韩国的LG、三星,日本的日立、佳能和松下三方都已经决定单独或者合作开发OLED技术,预计今年OLED面板和OLED电视机的品种及产量将快速增长。
  但由于在大屏幕产业化、实现全彩色、制造工艺、驱动IC技术、寿命、材料、消耗功率大等方面还存在问题,OLED目前还难以与LCD、PDP展开竞争,OLED电视或显示器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五、结束语
  
  2007年是平板电视发展最快的一年,也是LCD、PDP电视机走向成熟的一年。在这期间,各面板生产企业、电路芯片企业、电视机生产企业,为追求电视机的高画质、高保真度声音,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LCD、PDP电视机的画质、声音得到明显提高。本文对2007年电视机产业中所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梳理,限于作者本人知识水平及了解的内容有限,本文所叙述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其他文献
从2006年9月1日开始,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在上海进行IPTV业务的商用推广,截至2006年底共发展了7万用户。2007年,经过了产品开发和业务模式的调整,以及针对特定目标用户的市场化活动。全年共新增IPTV用户15万户以上,到年底已经超过22万户的用户规模。    2007:互动、清晰度与节目更新    目前,上海向用户推出的IPTV业务包括直播、时移、回看、聚场、点播、信息服务
期刊
移动电视的前世今生    世上原本没有“移动电视”,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的说法似乎很直观,但其实有一个不小的概念误区,很大程度上误导着大家的理解。  从本质上说,移动电视就是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地面广播模拟电视在移动接收性能上的缺憾,尤其是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地面广播数字电视仍然保持非常稳定清晰的接收效果,因此有人就将其称作“移动电
期刊
业务:三网融合的共识基础    业务应用而非网络技术,是三网融合的真谛。  从最早的“三网合一”,到如今的“三网融合”;从专业的网络技术词汇,到大众的网络业务表达;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十年中不断发展。  2005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是我国“三网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  过
期刊
2007年,中国付费电视产业走过发展的第四个年头,“新势力”的加入,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让整个产业亮点与困境同步彰显——    四个亮点    [亮点1]运营数据创新高  截至2007年底,中数传媒在线用户数411万,集成平台41个,签约地网公司160余家,营业额达2.1亿。上海文广互动用户数1000万,与170家地网公司签约。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2500万,前几年制约付费
期刊
[编者按]2010年6月21日下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了创刊15周年座谈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徐崇温、中央党校赵曜教授、北京大学梁柱教授、闫志民教授、国防大学教育长夏兴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教授、山东省社科联原副主席包心鉴教授、中国社
期刊
2008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消费电子大展CES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比尔·盖茨的退休演说、忘掉技术的“后科技时代”、视频终端与网络运离的“结盟”、电视尺寸的连创记录和汽车电子的崛起、IT企业的CE欲望,都让已不乏“审美疲劳”的CES还能继续牵动我们的眼球……    连接:下一个“数字十年”    高清晰的视觉体验无处不在、无缝的互联体验无时不在、抛弃鼠标键盘的自然用户界面无碍存在,是下一个数字
期刊
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理论武装、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重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良好学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学习,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在新形势下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
期刊
ITU-T FG IPTV第七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10日~18日在马耳他召开,来自全球的近16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共收到文稿119篇。中国有2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提交文稿37篇,文稿主要集中在体系架构、需求、安全、服务质量、中间件等方面。  根据ITU-T TSAG的规定,FG IPTV的生命周期到此次会议就结束了,此次会议的所有输出文档将输入到相应的研究组(SG)当中。  
期刊
倒计时从2007年12月18日开始。  是日,经广播电视规划院一年多测试之后,广电总局向发改委提交报告,确定国际地面数字电视播出的7种模式;并向相关部门发放了配套标准征求意见稿。  07年12月31日,香港国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正式开播。  200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开始试播。  2008年1月上旬,记者独家了解到,广电总局将按照公益性运营的基本原则,年内将规划全国性地面数字
期刊
无论怎样去品味2007年的中国数字电视,从事业到产业,再到从业的团队和新闻人物,以及红红火火的市场,样样都有甘甜感。可是,甘甜往往伴有苦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苦涩”这样定义“苦涩,平,无毒。”当他谈到“苦涩”的功能时又说“涩精敛汗,补益肝肾”。我们常常把事业或产业比做巨人,更不要说实实在在的团队和新闻人物了;人人都需要固精养气,即便是气血两旺,也需要从“甘甜”中领悟“苦涩”,可谓“后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