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酷热的盛夏,清凉何处寻?炎炎夏日,避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者远足出行的选择。前不久,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评选出了“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这将为还在愁于酷暑难耐的你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其中我国的青海省西宁市榜上有名,被专家学者一致推选为“中国夏都”之称号。
形似一叶扁舟的西宁市,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居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依山傍水,夏季平均气温17-19℃,凉爽宜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相辉映的旅游圣地。这里拥有古老悠久的宗教文化,江河源独特的奇石文化,流金溢彩,令人神往的天然森林公园、集雪山、峡谷、丹霞地貌、奇峰、草地为一体,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最近笔者也慕名走进这美丽而凉爽的中国西部城市……
美丽的夏都-西宁
这里是天路起点,是一座带你驶向青藏铁路绝色之旅的城市;这里是中国夏都,一座以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美震撼你的城市;这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在自我超越中不断刷新旅游历史记录,抒写一笔笔精彩的城市;这里就是青海西宁,一座被2275米海拔高高擎起,飞向更高梦想的城市。
青藏高原美丽的景色,一直以来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西宁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城市,举目四望,到处高楼林立,一片繁华景象,看不出与东部地区有什么差别。到西宁的第一印象和感觉:凉爽!在炎热的夏季来到西宁,没有一丝夏天的感觉。都说北戴河是避暑胜地,它哪里比得上西宁,真正的避暑胜地是西宁啊!
青海有五大少数民族: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他们分别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藏族和蒙古族以牧业为主,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而回族、撒拉族等则以农业为主,在城市和乡镇有固定的居住场所。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当然也是各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相对而言,回族群众比较多,而藏族群众比较少。特别是东部老城区,是回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到处可见戴着小白帽和扎着黑头巾的回族男女,街上的餐馆、食品店等也是清真标志,而有着尖尖的塔尖和圆圆的房顶的“清真寺”随处可见。我入住的商务宾馆就在回族聚居区,这使我刚到这里就产生了一种错觉,彷佛到了异国他乡,难道这里是西亚北非,我进入了伊斯兰世界?不过与回族群众交往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只是要注意尊重回族群众的宗教习俗。
提起青海湖许多人都开始心驰神往了。但真正的走进西宁后,我才知道西宁不仅仅有青海湖,还有更多的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夏季的西宁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有游客说“天再热,西宁的风都是凉的!”而只有真正到了这里的人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切含义。在这里早晚温差大,气温也变化快,所以即使在夏天早晚你也应该备一件外套。这对我这个来自东部沿海的人来说应该是很难想象的,但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
西宁的美总带有一股神秘的、神圣的气息。在这里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朝圣者一样,心保持着一份虔诚。因为这里的美似乎带着一些原始的大自然的气息,令我的心中获得宗教般的宁静与安详。行走在西宁,旅游胜景灿若星辰,世界顶级旅游景点以本真风骨挺立于天地之间,旷世绝伦;国家级旅游景点彰显出高原独有的雄浑之气、壮美之感,摄人心魄。更有那多民族风情摇曳生姿,交相辉映;多元文化流光溢彩,各领风骚……在这片神奇而伟大的土地上,旅游意味着随时与美不期而遇。
美丽的东关清真大寺
在我入住的商务宾馆东侧五十米远的地方,就是“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它是我国四大清真寺之一。此时正值伊斯兰教的斋月,按照教规,“斋月”期间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是不准进食的,只有在太阳落山以后,才能进食用餐。“斋月”里,大街上的清真餐馆虽然照样营业,但老板及其家人也不能吃任何东西,只能给汉族和前来旅游的群众供餐。有的小商铺干脆给员工放假,关门歇业。夜晚,东关清真大寺灯火辉煌,外觀上镶嵌着霓虹灯的清真寺在黑夜中显得格外耀眼。
在斋月,教徒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我看到了做最后一次礼拜的场景。外人在做礼拜时是不准进入清真寺的,只能在寺院外墙上的电视大屏幕上看。九点刚过,头戴小白帽的回族群众三三两两地进入清真寺,慢慢地人流越来越密,几乎是排着队走进寺院。九点三十五分,大阿訇开始诵读经文,信徒们纷纷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作揖。在清真大寺里做礼拜的信徒大约有数千人。伊斯兰教徒是虔诚的,“斋月”中每天五次的礼拜必做无疑,我曾问过当地朋友,这些人没有工作不上班吗?朋友说,上班的地方也有做礼拜的场所,不会耽误他们工作的。果然,我发现我住的宾馆内,就有礼拜室供回族群众做礼拜使用。我看到有一位穆斯林就住在礼拜室做礼拜,清晨我还清楚地听到隔壁的屋里有磕头的声音,那是信徒们在做早礼拜呢!
天赐宝镜-青海湖
当走进青海湖——这个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我不仅感受到了那份凉爽,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它浩瀚缥缈,它波澜壮阔,它蓝得纯粹,蓝的神圣。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青海湖就被这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在夏季,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都披上了绿装。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祁连山下的草原美丽异常,山上的云杉和龙鳞小叶杨组成林海奇观,山顶则是终年不化的皑皑积雪,可以说一山尽览四季美景。很多来过祁连的游客都称“祁连风光堪比欧陆景色”。听说在这里还居住着15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夏季也是门源鲜花盛开的季节,蓝天白云下那种金黄色铺陈开去,延伸到天边,延伸到群山之中,白云之上。而那油菜花沁人心脾的芳香蔓延在这个空气之中,渗进你的每寸皮肤之中。随着油菜花的盛开,野生花卉绿绒蒿、杜鹃、大蓟、金露梅、银露梅、刺玫花等数十种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花朵,以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秀姿,从苏吉滩草原绽放到皇城牧场,从达坂山麓绽放到岗什卡冰峰、冷龙岭山脚下,同金黄一片的油菜田、碧绿的青稞地交织在一起无声欢唱,给门源川涂上了一层富丽堂皇的色彩。 丹噶尔古城
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 “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丹噶尔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要地。丹噶尔古城是茶马商都。盛唐时在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第一个“茶马互市”,宋代为丝绸南路商衢,明清时“茶马互市”从日月山下逐渐移到丹噶尔古城,清末民初丹噶尔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后来,京、津、沪、晋、川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英、美、俄等国的泰兴、仁记,泰和、怡和、居里、瑞记、美斯、瓦里等八大银行设立办事机构,进行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务。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也有了“环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称。
丹噶尔古城是军事重镇。据记载,古城修筑后,同年设丹噶尔营。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军事需要,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从建城之日起设立丹噶尔营、镇海营、将军府、千总府等,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是名符其实的“兵城”。
丹噶尔古城是文化名城。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湟源排灯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
大墩岭公园
大墩岭公园位于西宁北山的最高峰大墩岭,海拔大约是3260米。近年来,省政府在北山上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在大墩岭植树造林,使这里展现出一片片绿色生态森林景色。在山上并修建具有欧亚风格的景观建筑,以便于游人高山览胜,这里确实是一处消闲避暑的好去处。
大墩岭公园的大部分景点为仿欧建筑,古罗马敖包、大柱与古希腊长廊相映,世界名画和人像雕塑呼应,其间有花坛、泉池点缀,长夏与清风丽日为伴。伫立高山之巅,北望则元朔、金娥二山隐约可见;南望则拉脊山如线,远在天际。东南西北,绿罩翠染,其余诸山如众马晚归、群象争饮,匍匐脚下。难怪古人喜欢登高望远,说“江山留胜迹,吾辈独登临”,真是不登不知道,一登忘不了。
乘车到北山寺山脚下向右行百米继而向北,就进入了上大墩岭的谷道山路。山路虽然不宽,但路面以水泥铺就,很是平展。路两边树木森森,林荫遮凉。从山下看大墩岭,土黄草疏,景色优美,进得山来,一弯一弯的山坳里尽是茵茵青草,一棵棵银杏、云杉、红柳、迎春等树苗摇曳新绿,气色旺盛。来到设在山头正中的观景台,鸟瞰西宁市区,放开视野,东看小侠口以内尽收眼底,西望多巴景物歷历在目,南瞻目及塔尔寺口,回首向北看老爷山近在眼前。四条宽谷构成凤爪型的地形,西宁就在爪心的正中。古老的湟水河扭着腰由宽阔的西川款款流来,在进入市区前左牵北川河的手,右拉南川河的臂,一路走向小峡口外,投入黄河的怀抱一同去朝觐大海。
“中国夏都”,西宁旅游的完美亮相
“中国夏都”是西宁依据自身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量身打造的一个城市旅游品牌。当全国旅游乘风破浪前行时,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向外界递上自己的“城市名片”展开激烈竞争。西宁旅游也在寻找一个亮相全国和世界的良好凭借。西宁既富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又具备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优势,在此基础上,“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跃然而出。这个既符合自身旅游特点,又颇具亲和力、感召力的城市旅游品牌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正式认可和各方的广泛认同。随着“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开始走向国内外旅游市场,西宁在游客心中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定位随着这一品牌推广清晰、鲜明起来。“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的知晓率也不断提高。清凉、健康、人文、生态等内涵的不断丰富,更增加了这一品牌的吸引力。
在西宁您不仅能享受着美丽的风景和清凉的气息,你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情怀,倾听文成公主与日月山的传说,体味汉、藏、回等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汇,还可以感受那悠远长久的宗教文化。在西宁你不仅能身体上避暑更多的是在心灵上避暑。在西宁自由地徜徉,让心脱离尘世。在这纯粹的自然美景、厚重的文化中,接受灵魂的净化,给心灵避个暑。
在西宁短短的几天时间,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人们热情、真诚,街道干净、整齐,人们过马路都听红绿灯的指挥,公交车乘坐也是秩序井然。在炎热的夏天来到西宁,享受这里的清凉干爽,不乏是一个好的选择。图为:青海省西宁市美丽的景色与人文风情等。
形似一叶扁舟的西宁市,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居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依山傍水,夏季平均气温17-19℃,凉爽宜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相辉映的旅游圣地。这里拥有古老悠久的宗教文化,江河源独特的奇石文化,流金溢彩,令人神往的天然森林公园、集雪山、峡谷、丹霞地貌、奇峰、草地为一体,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最近笔者也慕名走进这美丽而凉爽的中国西部城市……
美丽的夏都-西宁
这里是天路起点,是一座带你驶向青藏铁路绝色之旅的城市;这里是中国夏都,一座以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美震撼你的城市;这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在自我超越中不断刷新旅游历史记录,抒写一笔笔精彩的城市;这里就是青海西宁,一座被2275米海拔高高擎起,飞向更高梦想的城市。
青藏高原美丽的景色,一直以来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西宁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城市,举目四望,到处高楼林立,一片繁华景象,看不出与东部地区有什么差别。到西宁的第一印象和感觉:凉爽!在炎热的夏季来到西宁,没有一丝夏天的感觉。都说北戴河是避暑胜地,它哪里比得上西宁,真正的避暑胜地是西宁啊!
青海有五大少数民族: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他们分别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藏族和蒙古族以牧业为主,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而回族、撒拉族等则以农业为主,在城市和乡镇有固定的居住场所。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当然也是各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相对而言,回族群众比较多,而藏族群众比较少。特别是东部老城区,是回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到处可见戴着小白帽和扎着黑头巾的回族男女,街上的餐馆、食品店等也是清真标志,而有着尖尖的塔尖和圆圆的房顶的“清真寺”随处可见。我入住的商务宾馆就在回族聚居区,这使我刚到这里就产生了一种错觉,彷佛到了异国他乡,难道这里是西亚北非,我进入了伊斯兰世界?不过与回族群众交往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只是要注意尊重回族群众的宗教习俗。
提起青海湖许多人都开始心驰神往了。但真正的走进西宁后,我才知道西宁不仅仅有青海湖,还有更多的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夏季的西宁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有游客说“天再热,西宁的风都是凉的!”而只有真正到了这里的人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切含义。在这里早晚温差大,气温也变化快,所以即使在夏天早晚你也应该备一件外套。这对我这个来自东部沿海的人来说应该是很难想象的,但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
西宁的美总带有一股神秘的、神圣的气息。在这里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朝圣者一样,心保持着一份虔诚。因为这里的美似乎带着一些原始的大自然的气息,令我的心中获得宗教般的宁静与安详。行走在西宁,旅游胜景灿若星辰,世界顶级旅游景点以本真风骨挺立于天地之间,旷世绝伦;国家级旅游景点彰显出高原独有的雄浑之气、壮美之感,摄人心魄。更有那多民族风情摇曳生姿,交相辉映;多元文化流光溢彩,各领风骚……在这片神奇而伟大的土地上,旅游意味着随时与美不期而遇。
美丽的东关清真大寺
在我入住的商务宾馆东侧五十米远的地方,就是“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它是我国四大清真寺之一。此时正值伊斯兰教的斋月,按照教规,“斋月”期间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是不准进食的,只有在太阳落山以后,才能进食用餐。“斋月”里,大街上的清真餐馆虽然照样营业,但老板及其家人也不能吃任何东西,只能给汉族和前来旅游的群众供餐。有的小商铺干脆给员工放假,关门歇业。夜晚,东关清真大寺灯火辉煌,外觀上镶嵌着霓虹灯的清真寺在黑夜中显得格外耀眼。
在斋月,教徒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我看到了做最后一次礼拜的场景。外人在做礼拜时是不准进入清真寺的,只能在寺院外墙上的电视大屏幕上看。九点刚过,头戴小白帽的回族群众三三两两地进入清真寺,慢慢地人流越来越密,几乎是排着队走进寺院。九点三十五分,大阿訇开始诵读经文,信徒们纷纷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作揖。在清真大寺里做礼拜的信徒大约有数千人。伊斯兰教徒是虔诚的,“斋月”中每天五次的礼拜必做无疑,我曾问过当地朋友,这些人没有工作不上班吗?朋友说,上班的地方也有做礼拜的场所,不会耽误他们工作的。果然,我发现我住的宾馆内,就有礼拜室供回族群众做礼拜使用。我看到有一位穆斯林就住在礼拜室做礼拜,清晨我还清楚地听到隔壁的屋里有磕头的声音,那是信徒们在做早礼拜呢!
天赐宝镜-青海湖
当走进青海湖——这个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我不仅感受到了那份凉爽,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它浩瀚缥缈,它波澜壮阔,它蓝得纯粹,蓝的神圣。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青海湖就被这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在夏季,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都披上了绿装。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祁连山下的草原美丽异常,山上的云杉和龙鳞小叶杨组成林海奇观,山顶则是终年不化的皑皑积雪,可以说一山尽览四季美景。很多来过祁连的游客都称“祁连风光堪比欧陆景色”。听说在这里还居住着15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夏季也是门源鲜花盛开的季节,蓝天白云下那种金黄色铺陈开去,延伸到天边,延伸到群山之中,白云之上。而那油菜花沁人心脾的芳香蔓延在这个空气之中,渗进你的每寸皮肤之中。随着油菜花的盛开,野生花卉绿绒蒿、杜鹃、大蓟、金露梅、银露梅、刺玫花等数十种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花朵,以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秀姿,从苏吉滩草原绽放到皇城牧场,从达坂山麓绽放到岗什卡冰峰、冷龙岭山脚下,同金黄一片的油菜田、碧绿的青稞地交织在一起无声欢唱,给门源川涂上了一层富丽堂皇的色彩。 丹噶尔古城
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 “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丹噶尔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要地。丹噶尔古城是茶马商都。盛唐时在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第一个“茶马互市”,宋代为丝绸南路商衢,明清时“茶马互市”从日月山下逐渐移到丹噶尔古城,清末民初丹噶尔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后来,京、津、沪、晋、川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英、美、俄等国的泰兴、仁记,泰和、怡和、居里、瑞记、美斯、瓦里等八大银行设立办事机构,进行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务。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也有了“环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称。
丹噶尔古城是军事重镇。据记载,古城修筑后,同年设丹噶尔营。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军事需要,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从建城之日起设立丹噶尔营、镇海营、将军府、千总府等,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是名符其实的“兵城”。
丹噶尔古城是文化名城。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湟源排灯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
大墩岭公园
大墩岭公园位于西宁北山的最高峰大墩岭,海拔大约是3260米。近年来,省政府在北山上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在大墩岭植树造林,使这里展现出一片片绿色生态森林景色。在山上并修建具有欧亚风格的景观建筑,以便于游人高山览胜,这里确实是一处消闲避暑的好去处。
大墩岭公园的大部分景点为仿欧建筑,古罗马敖包、大柱与古希腊长廊相映,世界名画和人像雕塑呼应,其间有花坛、泉池点缀,长夏与清风丽日为伴。伫立高山之巅,北望则元朔、金娥二山隐约可见;南望则拉脊山如线,远在天际。东南西北,绿罩翠染,其余诸山如众马晚归、群象争饮,匍匐脚下。难怪古人喜欢登高望远,说“江山留胜迹,吾辈独登临”,真是不登不知道,一登忘不了。
乘车到北山寺山脚下向右行百米继而向北,就进入了上大墩岭的谷道山路。山路虽然不宽,但路面以水泥铺就,很是平展。路两边树木森森,林荫遮凉。从山下看大墩岭,土黄草疏,景色优美,进得山来,一弯一弯的山坳里尽是茵茵青草,一棵棵银杏、云杉、红柳、迎春等树苗摇曳新绿,气色旺盛。来到设在山头正中的观景台,鸟瞰西宁市区,放开视野,东看小侠口以内尽收眼底,西望多巴景物歷历在目,南瞻目及塔尔寺口,回首向北看老爷山近在眼前。四条宽谷构成凤爪型的地形,西宁就在爪心的正中。古老的湟水河扭着腰由宽阔的西川款款流来,在进入市区前左牵北川河的手,右拉南川河的臂,一路走向小峡口外,投入黄河的怀抱一同去朝觐大海。
“中国夏都”,西宁旅游的完美亮相
“中国夏都”是西宁依据自身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量身打造的一个城市旅游品牌。当全国旅游乘风破浪前行时,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向外界递上自己的“城市名片”展开激烈竞争。西宁旅游也在寻找一个亮相全国和世界的良好凭借。西宁既富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又具备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优势,在此基础上,“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跃然而出。这个既符合自身旅游特点,又颇具亲和力、感召力的城市旅游品牌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正式认可和各方的广泛认同。随着“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开始走向国内外旅游市场,西宁在游客心中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定位随着这一品牌推广清晰、鲜明起来。“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的知晓率也不断提高。清凉、健康、人文、生态等内涵的不断丰富,更增加了这一品牌的吸引力。
在西宁您不仅能享受着美丽的风景和清凉的气息,你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情怀,倾听文成公主与日月山的传说,体味汉、藏、回等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汇,还可以感受那悠远长久的宗教文化。在西宁你不仅能身体上避暑更多的是在心灵上避暑。在西宁自由地徜徉,让心脱离尘世。在这纯粹的自然美景、厚重的文化中,接受灵魂的净化,给心灵避个暑。
在西宁短短的几天时间,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人们热情、真诚,街道干净、整齐,人们过马路都听红绿灯的指挥,公交车乘坐也是秩序井然。在炎热的夏天来到西宁,享受这里的清凉干爽,不乏是一个好的选择。图为:青海省西宁市美丽的景色与人文风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