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人的情绪管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一经上映,好评如潮,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显见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又一成功力作。本文从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理论和解释项原理入手,解读了该影片最典型的五个动画形象的符号学意义,籍由揭示影片成功之原因,五个情绪小人的建构与博弈符合大众的情绪共性,故而能在大众中引起共鸣。
  关键词:情绪管理;符号学;解释项原理;《头脑特工队》
  作者简介:杨亚美(1989-),女,汉,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2
  1、引言
  《礼记·中庸》首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了。这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给予现代人情绪管理的启示。在这一启示中,强调了情绪抒发的两个阶段。一是未发阶段,强调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之情绪;二是在产生情绪后,强调抒发时的自我节制及因时制宜。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是现代人不可逃避的问题。
  3D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影片一经上映,好评如潮,尤其在北美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影片讲述了小女孩萊利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而举家搬到旧金山,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主要展现了莱利头脑中五种情绪的缤纷世界。
  影片中选取的五种情绪是我们最基本的情绪,因而最具代表性,充满想象力的设定和空间构造,打动人心的共鸣点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影片的灵感来自于导演彼特·道格特的女儿成长中的变化。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影片中的这五个小人加以解读,以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和解释项原理作为理论支撑,挖掘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揭示影片对现代人情绪管理的启示。
  2、文献综述
  本部分主要概述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和符号学解释项原理,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此外,笔者总结了电影符号学的研究现状。
  2.1皮尔斯符号三分法
  作为现代符号学奠基人,皮尔斯是第一个全面研究符号的学者,他将非语言符号学也纳入到符号学研究的范畴(Gorlée, 1994: 175)。皮尔斯从逻辑角度研究符号,主张符号三分法,他认为一个有效符号的基本成分应该包括符号代表项、对象和解释项。所谓代表项,是相对于某人,在某个方面或在某个程度上,代表它物的某种东西。皮尔斯在定义时还特别指出:它(符号)是针对某个人的,也就是说,它在那个人的头脑里形成一个对等符号,或者说是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皮尔斯将那个在头脑里形成的符号叫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符号代表某样东西,即它的对象(Peirce, 1931-1958: 2.228)。
  对于解释项,即对符号进行感知、解释和批判的过程,皮尔斯也进行了三分,即直接解释项、动态解释项和终极解释项(Peirce, 1931-1958: 8.184)。
  2.2皮尔斯符号学解释项原理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理论突破了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二元研究的限制,具有更强的分析和解释各种符号现象的功能,其符号学为我们理解符号的意义提供了理论支持(王铭玉,2006)。皮尔斯的符号原理与索绪尔抽象的能指和所指关系相比,更需要解释项的参与,以体现替代关系。符号的横组合和聚组合构成的是语言的结构,决定的是语言的功能,与符号的意义无关(赵彦春,2005)。故而皮尔斯提出符号系统的第三个元素----解释项,强调了解释项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的重要意义。作为解释项的认知元素在皮尔斯符号学中占重要地位,皮尔斯认为,只有解释项的参与才可以使符号终究成为符号,“除非它(符号)被解释和针对某人而言,否则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符号”(Peirce, 1931-1958: 7.356)。如果说索绪尔对符号的界定是静态的,那么皮尔斯对符号的定义则是动态和意指的过程(丁尔苏,1994)。
  2.3关于电影的符号学研究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笔者发现国内研究电影的符号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二元研究,一类是符号三元研究。从语言符号学的鼻祖索绪尔到美学符号学的集大成者罗兰·巴特,无不是站在符号二元论的基础上来探讨符号学。一般而言,电影符号学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电影艺术,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但是同属于符号学奠基人的皮尔斯,其符号学理论,特别是符号三分法原理和解释项原理对电影符号的阐释更具有影响力。
  解释项的存在丰富了电影符号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造成了电影符号的复杂性。一方面,电影符号具有普遍性和模拟性,另一方面,解释项使得电影符号具有不确定性。认知水平的差异使人们对同一个电影符号的直接意义、动态意义和终极意义的观点不尽相同,人们在阐释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从而使影视作品的丰富内涵得以展现。
  3、电影《头脑特工队》符号学解读
  电影符号勾勒的符号王国既是一个人们熟悉的世界,但又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它改变了符号交换的时空参数,并创建了新的言语情境。费斯克(John Fiske)和哈特利(John Hartley)在《解读电视》(1978)中认为,应当分三个阶段解读传媒如电视文本的复杂信息,先是解读社会符码,即现实的符码,如行为符码,服饰符码和语言符码等,再是解读技术符码,如拍摄距离,镜头运动等,最后是解读意识形态符码,如种族主义,男权主义和个人主义符码等。与之对应的是,在解读电影符号中,可以从相似符、标引符和象征符三类符号和直接解释项、动态解释项和终极解释项考察。由于电影符号的解读最终是通过人的解释来实现的,因此形成最终解释项的主体也是个人,同时,电影解读的意义最终也要回归到人。   3.1从符号学角度解读五个情绪小人
  《头脑特工队》的主角可以说是五个情绪小人。黄蓝搭配的“乐乐”像星星,蓝色的“忧忧”是一滴眼泪,火红的“怒怒”似一团火焰,紫色的“怕怕”是神经元,绿色的“厌厌”则如同西兰花。五种情绪小人齐聚,妙趣横生地在主人公莱利头脑深处操纵着她的喜怒哀乐。
  对这部影片而言,符号的代表项是这五个小人,对象是人类的五种不同的情绪,解释项则是观众对着五个情绪小人的感知、解释和批判的过程。这五个符号在人们头脑中产生模糊的第一印象,形成直接解释项,金黄的闪闪发光的乐乐欢快充满活力,蓝色的胖胖的忧忧总是一脸忧郁,红色的暴躁的怒怒动不动头发就喷火,绿色的高傲的厌厌一脸不屑,紫色的胆小的怕怕神经敏感。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观众对这五个符号的解读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一过程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和场景发生变化,形成动态解释项,比如忧忧这一形象,影片最初给人的感受是忧郁的悲观的消极的,中间我们又会发现蓝色的忧忧还有知识广博的一面,到了影片最后还表现出了勇敢的一面、理智的一面。终极解释项是这五个小人贯穿影片始终给观众留下的完整印象,是观众看完整部影片后对情绪的认知,对情绪小人博弈的感触,对情绪管理的思考。情绪的指挥部里,没有“人”应该被抛弃。要让莱利健康幸福地成长,这五个小人缺一不可。
  3.2符号学折射下的影片内涵
  皮尔斯认为“符号或符号媒介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 (Peirce, 1991: 227)。皮尔斯的符号学关注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的动态过程,即意指过程。符号在意指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客观世界—符号—阐释者”的三分结构。符号的意义成为符号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站在皮尔斯符号学的基点上,来解读电影这部影片中的符号无疑更具说服力和解释力。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美好和悲伤并存是这一影片的基调,深刻的影片内涵使它完全超出了童话的范畴,而成为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通过解读影片塑造的故事,解读其中的符号意义,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甚至包括为什么忆起一件小事就会触发我们情绪岛的坍塌。这个关于莱利成长过程的故事不再限于莱利克服了种种不适、面对新生活,这个故事更是帮助我们全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而学会管理情绪。朝气蓬勃、带有甜甜味道的喜剧动画背后蕴含深刻的哲思,这也是这部影片在观众中引起共鸣、获得成功的原因。
  4、结论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和解释项原理为符号意义的解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符号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必须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被主体阐释才能获得意义。意义生产是一种符号解释活动,这一解释过程离不开符号本身即代表项、对象和解释项之间的互动。本文分析了影片中符号意义的产生过程,从直接解释项、动态解释项和终极解释项三个层面考察了电影符号----最具代表性的五个情绪小人,揭示了影片的深刻内涵。
  《头脑特工队》是一部逻辑缜密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好的电影作品,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的情绪管理应颇有助益。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情绪管理启示有二。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其二,控制情绪是一种博弈。每一种情绪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的博弈达到一种平衡。对于现代人来说,在处理各类事务时,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产生反映,发生各種各样的情绪变化,并且在表情、行动、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来。如何使表现出来的情绪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足,而且还符合当事人的身份、不违背情理、适时适度、切合场合是很重要的。只有更好地了解情绪,接纳情绪,控制情绪,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做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Charles Harthorne
其他文献
摘 要:曹禺,中国现代话剧里程碑式人物,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自他出现后,中国话剧界才开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并与世界接轨。在话剧界,他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开端;在现代话剧史上,他则是“中国的莎士比亚”。对于社会来说,他的话剧反映现实抨击黑暗是警醒世人的警世钟。他的每部作品都堪称经典,我们可以从曹禺对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来看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及窥探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唐宋昭君诗比较”(CX2016B527)。  摘 要:历代以昭君事迹为题材的诗歌数量惊人,反复吟唱,但诗人性别和取材角度不同,主题思想和思想感情有别。女性诗人吟咏昭君诗喜自比身世,抒发感同身受般激烈感情,昭君诗悲怨主题和毛延寿题材均是其开创,情感较之男性倍加哀婉与热烈,但亦不乏有站在民族和平角度,具有远见卓识的佳作;男性咏昭君诗大多超越了昭君个人的悲叹
摘 要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获得了第 67 届奥斯卡 6 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等重量级奖项。电影讽喻了人类理性的消解,生活主体的消失,反映了美国的后现代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主人公阿甘被塑造成了一个正直诚实、孝顺,忠于友情和爱情,生活简单却执著的平民英雄形象,他是美国主流意识的代表,代表了传统的美国精神,更符合美国典型的保守价值观,也就是右
摘 要:《血战钢锯岭》取材自二战美军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影片主要讲述了他拒绝佩带枪械上战场,并在攻占冲绳岛要塞钢锯岭的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血战钢锯岭》作为导演吉布森阔别好莱坞影坛十年的回归之作,秉持了其一贯的电影表现手法,即融合了战争、宗教、人性等诸多元素,深入阐释了战争中信仰的力量和关于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反战;宗教;信仰;人性;血战钢锯岭  作者
摘 要:大约是从1985年以后,史铁生作品中的抽象哲学意味便日趋浓厚,并带有深重的自我反思和探索意识。而在《务虚笔记》中,史铁生以其超高的想象力和思辨力,充分融入了“人物符号化”的形式技巧,从纷繁万象中提炼普世情境,在界限模糊、相似重叠的画面中体现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思索、反省在这个虚无与真实相交的世界里,蕴藏的是则是一种独特的“不确定原理。”  关键词:史铁生;《务虚笔记》;符号化;虚无和真实;不确
摘 要:德国导演托马斯·雅恩执导的电影《敲开天堂的门》通过主人公马丁和鲁迪两个身患绝症的人,临死前想去看一眼大海的故事探讨了生命与死亡,他人与自我两个方面,所体现出向死而生的哲理性命题,以及还原本真的人性诉求。  关键词:向死而生;他人;自我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一、生命与死亡——向死而生  影片开始便利用交叉
摘 要:百年前在东北大地肆虐的一场鼠疫,哈尔滨这座城市陷入毁灭的危机,伍连德医生力挽狂澜,拯救了无数生灵。百年之后,迟子建将这段历史一一挖掘,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品意在描绘天灾下的人生百态,勾勒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状态,于惨烈中感受生活的温暖。尤其是处在社会下层的边缘人物,展现他们的悲欢离合和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本文重点解析两个人物,对人生的解读处于对立面的两个人,一个马夫,一个太监,却在鼠疫中神奇地
摘 要:进入文明史后,女性悲剧是一个人类性问题。西方女性的“她者”身份从其三大文化渊源即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圣经》中一览无余。《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为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性形象,其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女性悲剧的具体性存在。从表面上看,这是由玛格丽特对爱情的执着与迪瓦尔的偏执及阿尔芒的愤怒之间的矛盾促成的。从深层意义上分析,这一悲剧是男权社会和男性文化中社会底层妓女生命走向的必然
摘 要:汉字起源时,它同古埃及文字、玛雅文字等一起被称作表意文字。汉字又由表意字为主的原始文字逐渐演变成以象形符号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方块字。虽然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其由文字画脱胎到线条过程中,它的主体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表意性仍是汉字最基本的性质。本文试从汉字的字形演变和构型结构来分析汉字的表意属性。  关键词:汉字;性质;表意  作者简介:贾盈荣(1984-),女,山西临汾人,
摘 要:鲁迅是一位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的一些作品是关于妇女的生存状况、她们的命运和妇女解放困境的。在讨论妇女解放问题时,鲁迅主张妇女首先获得经济权利,他认为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妇女解放的有力保障。他的观点不仅在他自己的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非常具有前瞻性,这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鲁迅;女性问题;时代性;社会价值;思考  作者简介:刘洋(1993